初中生物【性状的遗传】教案
一、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本节课属于“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个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单位下的内容。
课标具体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生物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
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亲本。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课标分解
学什么: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部分:第一,生物的性状;第二,基因与性状遗
传。第一板块,需要学习性状的概念及例子,相对性状的概念及例子。第二板块,包含显
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概念、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如
何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图解的书写等知识点。
学到什么程度:
(1)举例说出性状的概念,生成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区分是否为相对性状。
(2)归纳出生物显隐性状的判断规律,明确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如何在亲子代之
间传递。
(3)初步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描述性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遗传问题,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
怎么学: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懂,所以要用实物、图片等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结合具体实例来学
习,符合认知规律。
(1)通过观察和品尝葡萄,说出性状的概念,并能举出性状的例子;通过“点赞”和图
例,生成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且能区分是否为相对性状。
(2)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遗传,归纳出生物显隐性状的判断规律;通过观察
图例及阅读课本,明确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如何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3)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基因型以及老师示范,初步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式
描述性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遗传问题,培养演绎推理能
力和理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
1.地位
《性状的遗传》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遗传学入门
课,在本章教材中承前启后,即深化了上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相关知识,又为下一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打下了基础。
2.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
状;描述染色体与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白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
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知晓简单的遗传学规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图解解
释亲代与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3.重点突破
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典例分析,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需要设置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学情分析
前置测评:
你知道人的ABO血型、肤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什么吗?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如何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
1.已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
所表现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未知
八年级学生对自身的一些性状比较了解和关注,对于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一些遗
传现象充满着好奇,但他们对于深奧的遗传理论知之甚少。本节的遗传学理论尽管很浅显,
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比如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分、显隐性的判断以及遗传图
解的分析等。
3.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尽量
运用多种手段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更丰
富科学的认知。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品尝葡萄,说出性状的概念;通过“点赞”和老师引导,生成相对性状的概
念。(重点)
2.通过分享课前搜集的“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感悟孟德尔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科
学态度。
3.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遗传,归纳出生物显隐性状的判断规律;通过观察图例
和阅读课本,总结染色体与基因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4.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基因型以及老师示范,初步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描述
性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遗传问题,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和理性
思维。(重难点)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
观察和品尝葡萄,对葡萄的各种特征分类,说出性状的概念,并能举出性状的例子;通过
“点赞”和图例,生成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且能区分是否为相对性状。
针对目标二:
分享课前搜集的“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感悟孟德尔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针对目标三:
根据“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实例,思考:(1)在图示的遗传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豌豆
和果蝇的哪一对相对性状?(2)相对性状在遗传时,是否都能表现出来?哪个性状是隐性
性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显隐性状的判断规律;然后观察“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示意
图”和“基因传递过程图”,说出基因的组合方式以及如何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如何在亲
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
针对目标四:
先尝试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基因型,老师引导和演示后明确遗传图解的准确写法;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帮老师解决“老师是单眼皮,父母是双眼皮的”遗传问题,小组派代
表讲解自己的遗传图解。
四、教学环节
导入
请同学们看到你桌子上的葡萄,拿起一个葡萄来看一看,有什么颜色的?(紫
色、绿色)形状呢?(有圆一点的,有椭圆的)葡萄的颜色和形状,我们称为性
状。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且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性状是如何
遗传的?它与基因有怎样的关系?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性状的遗传》。
呈现目标
1.通过观察和品尝葡萄,说出性状的概念;通过“点赞”和老师引导,生成相对
性状的概念。(重点)
2.通过分享课前搜集的“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感悟孟德尔刻苦钻研的精神、
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遗传,归纳出生物显隐性状的判断规律;通过
观察图例和阅读课本,总结染色体与基因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4.通过分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基因型以及老师示范,初步学会用遗传图解的
方式描述性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遗传问题,培养演
绎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重难点)
板块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问题预
设与补
救措施
板块一:自
学检测
(过渡语)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了。
一、我会判断我会改
1.生物的相对性状都是两两相对的,比如:单眼皮
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2.能否卷舌由A/a控制,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
舌,则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a控制。
二、我会填
1.某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合为AA,可以产生基因型为
______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基因组合为Aa,可以产
生基因型为______的生殖细胞。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
板块二:生
物的性状与
相对性状
________,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物
质来自_________。
(一)学习活动
活动1:观察和品尝葡萄,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描述生物体的形
态
②有籽没籽?----描述生物体的结构
③尝一尝甜不甜?----含糖量的高低,描述生物体
的生理特征
④用哪个手拿的?----左右、右手?描述生物体的
行为方式
要求:
①总结“性状”的概念。
②举例说出你身边性状的例子。
活动2: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非常好,给自己点个赞
吧,我发现同学们这个拇指弯曲的状态不一样,有
的同学是竖直的,有的同学跟老师一样是弯曲的。
都是同一种生物(人),描述的是同一性状(大拇指
弯曲程度),表现一样不一样?
要求:
①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②图片展示,番茄、豌豆、果蝇,这是不是相对性
状?为什么?
优秀:1.能准
确理解生物的
性状与相对性
状的概念,能
准确区分是否
为相对性状。
2.能积极回应
老师提出的问
题,抢先举手
回答自己的思
考。
良好:1.能理
解生物的性状
与相对性状的
概念,能准确
区分是否为相
对性状。2.能
回应老师提出
的问题,偶尔
回答举手自己
的思考。
合格:1.能大
体理解生物的
性状与相对性
状的概念,能
区分是否为相
对性状。2.能
性状与相
对性状的
概念对于
学生来说
比较抽
象,学生
可能容易
混淆,这
时候教师
要根据生
活中的实
例帮助学
生正确表
述性状与
相对性状
的例子。
(二)跟踪测评
1.下列关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统称
为性状
B.相对性状都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C.狗的长毛和狗的卷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D.玉米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
【目标一】
认真听老师的
提问和分析,
基本不举手回
答问题。
板块三:孟
德尔与豌豆
(过渡语)性状的遗传到底遵循怎样的规律?对此
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孟德尔。哪个同学来分享
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孟德尔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
你学到了什么?
分享课前搜集的“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感悟孟德
尔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块四:基
因与性状遗
传
(一)学习活动
活动1: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①在图示的遗传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豌豆和果蝇的
哪一对相对性状?
②相对性状在遗传时,是否都能表现出来?哪个性状
是隐性性状?
③总结:判断显隐性状的规律。
(过渡语)既然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那么基因也分为显性基因和隐
性基因。
活动2: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创
建知识间的联系:生物
的不同特征(性状)是
由DNA上的不同基因控
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
成对存在的。
提问:
①什么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用什么表示?
优秀:1.能够
明白显性性
状、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隐
性基因的概念
及关系,能在
老师引导下总
结出判断显隐
性状的规律。
2.能准确描述
染色体与基因
在有性生殖过
程中的变化规
律。
良好:1.能够
明白显性性
状、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隐
性基因的概念
及关系,能理
解判断显隐性
状的规律。
2.能明确染色
体与基因在有
性生殖过程中
的变化规律。
合格:1.能够
大概明白显性
性状、隐性性
状、显性基因、
对于基因
型为Aa表
现为显性
性状学生
可能不太
理解,那
么老师可
以利用学
生的有色
垫板和透
明垫板分
别表示A
和a,把这
俩垫板放
在一起,
呈现有色
垫板的颜
色,从而
把抽象问
题具体
化。
②控制某一性状的这一对基因组合方式有哪几种?
分别控制怎样的性状?
归纳: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只要有一个是显性
基因,则呈现显性性状,两个都是隐性基因,则呈
现隐性性状。
活动3:基因如何传递
归纳: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通过一种特殊的细胞分
裂方式,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把自己基因的一半通
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子代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
半来自母方。
(二)跟踪测评
1.一对有耳垂(用字母D、d表示)夫妇生了一个无
耳垂儿子和有耳垂女儿,儿子的基因组成是()
.不能确定
【目标三】
隐性基因的概
念及关系,能
大体理解判断
显隐性状的规
律。
2.能知晓染色
体与基因在有
性生殖过程中
的变化规律。
板块五:遗
传图解
(一)学习活动
活动1:遗传图解的书写
(过渡语)请同学们再看到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的
遗传图,思考:
①亲代白花的基因型是什么?亲代紫花的基因型是
什么?(用D、d表示)
(在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到亲代紫花的基因型为
Dd,针对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之间谈论解决,然后老
师再用黑板贴展示。)
②子代残翅的基因型是什么?(用A、a表示)
③亲代长翅的基因型是什么?(提示:长翅是显性
性状,所以肯定会有显性基因,又因为子代残翅的
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④生殖细胞怎样结合?是随机的吗?
通过这一步步设问,老师用黑板贴展示学生们的推
断以及基因的传递过程,学生明确亲子代和生殖细
胞的基因组成后,课件上展示遗传图解。
强调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遗传图解中需要标注:亲代、生殖细胞、子代,
以及各自基因型和性状表现。
(2)杂交符号和箭头不能掉下。
(3)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应写出所有的可能
性。
(4)字母不能随便写,要按要求写。
优秀:1.能知
晓简单的遗传
学规律,准确
利用遗传图解
解释亲代与子
代的基因组成
和性状表现。
2.能积极参与
小组讨论,积
极发见解,并
认真倾听和思
考其它的看
法。
良好:1.能知
晓简单的遗传
学规律,在别
人帮助下利用
遗传图解解释
亲代与子代的
基因组成和性
状表现。
2.参与小组讨
论,偶尔发表
自己见解,倾
听其它同学的
看法。
合格:1.能知
晓简单的遗传
学规律。
2.参与小组讨
学生在推
理个体的
基因型的
时候,可
能会出现
不同的结
果,所以
老师要准
备已经标
注好的黑
板贴,展
示学生们
的回答并
且一步步
排除错误
答案,这
样就避免
了在黑板
上修改,
更加清
晰。
五、教学反思
《性状的遗传》是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难度较大的一节,本节内容共分两
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与性状遗传。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基因与性
状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图解”问题近年来更加大了考试的深度与难度。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
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
(过渡语)像这种直观的规范的图解的方式就是遗
传图解,它能形象的把基因和性状是怎样在亲子代
间传递的具体呈现出来。老师一直有一个疑惑,想
请同学们帮忙解释一下。
活动2合作探究:老师是单眼皮,但是爸爸妈妈都
是双眼皮,大家能以小组为单位用遗传图解帮老师
解释一下原因吗?(用Bb表示)
(三)跟踪测评
1.玉米的绿色幼苗(B)和非绿幼苗(b)是一对相对
性状。若两株基因组成为Bb的绿色玉米杂交后,收
集到了1000粒种子,理论上子代中有株绿色的
幼苗。【目标4】
论,静静听,
基本表自己的
看法。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1)学习了几个概念?
(2)包括几方面内容?
(3)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进行反馈,在评断答案时,要多用
鼓励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0:4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