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含指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2-11-28 00:06:30 阅读:24 评论:0

陕西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kb是什么单位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哪些旅游景点好玩)

蚌病成珠(bàngbìngchéngzhū)bàngbìngchéngzhū

成语(chéngyǔ)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chéngyǔ)出处:?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百炼成钢(bǎiliànchénggāng)bǎiliànchénggāng

成语(chéngyǔ)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那么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例句:青年一代只有通过消费理论的各种考验,才能百炼成钢。

不成器bùchéngqì

成语解释: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

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长进。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例句: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

回〕

不成三瓦bùchéngsānwǎ

成语解释: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成语出处:?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

三瓦而陈之。〞

不成体统bùchéngtǐtǒng

成语解释: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

成体统。〞

例句:这是件不成体统的事,谁也不要再问了。

成家立业chéngjiālìyiè

成语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

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例句: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

君子国成家立业。〔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ùyǐguījǔ,bùnéngchéngfāngyuán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那么。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

方圆。〞

操翰成章cāohàn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wénzhāng),形容

文思敏捷,有文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

学。〞裴松之注引?先贤(xiānxián)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

操翰成章。〞

豺狼成性(cháilángchéngxìng)cháilángchéngxìng

成语(chéngyǔ)解释: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成语出处(chūchǔ):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

成性。〞

例句:此人枭獍为心,豺狼成性,诚然王法所不容。〔明·凌濛初?二

刻拍案惊奇?卷四〕

成败得失chéngbàidéshī

成语解释: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假设吊,慷忾之趋,惟

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成败利钝chéngbàilìdùn

成语解释: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

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

睹也。〞

例句: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成败论人chéngbàilùnrén

成语解释: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

列。〞

例句: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

需要慎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事以密成shìyǐmìchéng

成语解释:事情因为严密慎重而成功。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波澜老成bōlánlǎochéng

成语解释: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

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成语出处: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例句:情辞斐亹,波澜老成(bōlánlǎochéng),吾敬孙君宇台。

〔清·王晫?今世说·品藻?〕

炊沙成饭(chuīshāchéngfàn)chuīshāchéngfàn

成语解释:煮沙子做饭(zuòfàn)。比喻费力而无用。

成语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dānxuěsāijǐng)空用

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成年累月(chéngniánlěiyuè)chéngniánlěiyuè

成语解释: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

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

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例句:他的高超的技术,是成年累月积累进来的。

成千上万chéngqiānshàngwàn

成语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例句: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老舍?神拳?第

二幕〕

成群结队chéngqúnjiéduì

成语解释: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

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

例句: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道

上。〔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chéngrénbùzìzài,zìzàibùchéngrén

成语解释: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例句: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成仁取义chéngrénqǔ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获得正义。为正义而

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

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句: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理,略

知一二。〔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老成持重(lǎochéngchízhòng)lǎochéngchízhòng

成语解释:办事(bànshì)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成语出处:清·魏善伯?留侯论?:“而老成持重,坐靡岁月(suìyuè),终于无

成者,不可胜数。〞

例句: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山先生做都督(dūdu),就可以

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鲁迅?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

练达老成(liàndálǎochéng)liàndálǎochéng

成语解释:老练稳重。

例句: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

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马到成功mǎdàochénggōng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场就获得成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例句: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马到成功。

成双作对chéngshuāngzuòduì

成语解释:配成一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假设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

作对。〞

配套成龙pèitàochénglóng

成语解释:搭配起来,成为完好的系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chéngyěxiāohé,bàiyěxiāohé

成语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

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例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明·冯梦龙?古今小

说?第三十一卷〕

涉笔成趣shèbǐchéngqù

成语解释:涉笔:动笔:趣:幽默,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

意趣的东西。

例句:这一段涉笔成趣。〔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成那么为王,败那么为贼chéngzéwéiwáng,bàizéwéikòu

成语解释: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例句: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yùhènántián)〞的古训,却很

明白“成那么为王,败那么为贼〞的成语。〔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成竹在胸(chéngzhúzàixiōng)chéngzhúzàixiōng

成语解释:成竹:现成完好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quánmào)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bìxiān)得成

竹于胸中。〞

例句:他答复(huídá)教师的问题沉着不迫,成竹在胸。

出口成章chūkǒu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

成章。〞

例句: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坚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出言成章chūyán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本意是出言便成为标准,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

成章。〞

例句:〔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务?〕

无巧不成书wúqiǎobùchéngshū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非常凑巧。

例句: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

习惯成自然xíguànchéngzìrán

成语解释: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

例句:调节和作是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这儿是所谓“习惯

成自然〞〔朱自清?人话?〕

大功告成dàgōnggàochéng

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指宏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例句:及大功告成,天下已定,而后实行其共和主义之政策,恢复我

完全之金瓯。〔章炳麟?驳革命驳议?〕

大器晚成dàqìwǎnchéng

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rénwù)要经过长期的锻

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抚慰话。

成语出处(chūchǔ):?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例句:二位先生(xiānsheng)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清·吴

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养虺成蛇(yǎnghuǐchéngshé)yǎnghuǐchéngshé

成语解释(jiěshì):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成语出处:?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假设何?〞

旦种暮成dànzhòngmùchéng

成语解释:比喻收效极快。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旦树椒豆,暮成藿羹。心之所愿,志

快意惬。〞

一事无成yīshìwúchéng

成语解释: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

就。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

堪。〞

例句: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

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久病成医jiǔbìngchéngyī

成语解释: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

这方面的行家。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

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那么成良

医。〞

地平天成dìpíngtiānchéng

成语解释: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

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

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

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点金成铁diǎnjīnchéngtiě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

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diǎnjīnchéngtiě)

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开物成务(kāiwùchéngwù)kāiwùchéngwù

成语解释:开:开通,理解;务:事务(shìwù)。通晓之理,得以办好

各种事情。

成语(chéngyǔ)出处:?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

已者也。〞

例句:涉猎不休,经史百氏,开物成务(kāiwùchéngwù),以发厥

志。〔宋·陈亮?祭俞德载知县文?〕

遵守成宪kèshǒuchéngxiàn

成语解释: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成语出处:?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遵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

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例句:要开展,就不能遵守成宪,墨守成规。

成人之美chéngrénzhīměi

成语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例句: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况且我们是

,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方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

儿女成行érnǚchéngháng

成语解释: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成事不说chéngshìbùshuō

成语解释:说:讲解。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讲解;后指事情已过,不要

再讲解。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

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例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

行正文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成事缺乏,败事有余chéngshìbùzú,bàishìyǒuyú

成语解释: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例句:他是个成事缺乏,败事有余的人,什么事都不能放手让他干。

放下屠刀(fànɡxiàtúdāo),立地成佛fàngxiàtúdāo,lìdìchéngfó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bǐyù)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

罪行,决心改正,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chéngyǔ)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

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句: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lìdì

chéngf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谋事在人(móushìzàirén),成事在天móushìzàirén,chéngshìzàitiān

成语解释: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到达目的,那就要

看时运如何了。

例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百三回〕

恼羞成怒nǎoxiūchéngnù

成语解释:由于惭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

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弄巧成拙nòngqiǎochéngzhuō

成语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例句:孩儿系深闺幼女,此事俱是父亲失言,弄巧成拙。〔明·许仲琳?

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点头成交pāibǎnchéngjiāo

成语解释: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屈打成招qūdǎchéngzhāo

成语解释:屈:冤枉;招:招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

问,屈打成招。〞

功成名就gōngchéngmíngjiù

成语解释:功:功业。就:到达。功绩获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声誉不可虚假。〞

例句:你那么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那么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

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少成假设性shàochéngruòxìng

成语(chéngyǔ)解释: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成语出处(chūchǔ):?大戴礼记·保傅?:“少成假设性,习贯之为常。〞

成一家言(chěngyījiānyán)chěngyījiānyán

成语解释:指学问(xuéwen)自成体系可派别。

成语出处(chūchǔ):?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

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失败为成功之母shībàiwéichénggōngzhīmǔ

成语解释: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最后获得成

功。

成己成物chéngjǐchéngwù

成语解释: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

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收回成命shōuhuíchéngmìng

成语解释: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清·黄宗

羲?辞张郡候请修郡志书?:“伏望明府,哀其弗及,收回成命。〞

例句:初,林公遣戍,御史陈庆镛抗疏力争,请上收回成命。〔清·黄

钧宰?金壶七墨·吴门秀士书?〕

咳唾成珠hàituòchéngzhū

成语解释: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

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那么大者如珠,小者如

雾。〞?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好梦难成hǎomèngnánchéng

成语解释: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妙的梦想

难以变成现实。

成语出处: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

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恨铁不成钢hèntiěbùchénggāng

成语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迫希望他变好。

例句:只为玉玉不上进,所以时常(shícháng)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

成钢〞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

土扶成墙(tǔfúchéngqiáng)tǔfúchéngqiáng

成语解释:比喻人应该(yīnggāi)互相扶助。

成语出处(chūchǔ):?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挥汗成雨(huīhànchéngyǔ)huīhànchéng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清·曾朴?

孽海花?第十回〕

蔚然成风wèiránchéngfēng

成语解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

开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成龙配套chénglóngpèitào

成语解释:搭配起来,成为完好的系统。

打成一片dǎchéngyīpiàn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例句:扬弃知识阶级的绅士身分,进步群众的鉴赏水准,这样打成一

片,平民化,群众化。〔朱自清?论通俗化?〕

积善成德jīshànchéngdé

成语解释: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

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相辅相成xiāngfǔxiāngchéng

成语解释: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例句: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稳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

相映成趣xiāngyìngchéngqù

成语解释:映:对照,映衬。互相衬托着,显得很有兴趣,很有意思。

例句: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常常相映成趣。〔秦牧?画

蛋·练功?〕

行成于思xíngchéngyúsī

成语解释:行:做事;思:考虑。做事情成功(chénggōng)是因为多考虑,

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考虑,多分析。

成语出处(chūchǔ):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例句:行成于思,这是学业(xuéyè)、事业有成的格言。

积忧成疾(jīyōuchéngjí)jīyōuchéngjí

成语解释:忧:忧虑(yōulǜ)。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

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

念。〞

积沙成塔jīshāchéngtǎ

成语解释:比喻积少成多。

单丝不成线dānsībùchéngxiàn

成语解释: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薄弱,难把事情办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

圆。〞

例句:你放心闹吧,先还“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

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集腋成裘jíyèchéngqiú

成语解释: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

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例句: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清·文康?儿女英

雄传?第三回〕

急于求成jíyúqiúchéng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地想马上获得成效。

一气呵成yīqìhēchéng

成语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构造紧凑,文气连接。也比喻做一件事

安排紧凑,迅速不连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假设‘风急天高’,那么一篇之中句

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例句: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

气呵成,无有断续。〔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得失成败déshīchéngbài

成语解释(jiěshì):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成语出处:晋·陆机?五等(wǔděnɡ)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

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因人成事(yīnrénchéngshì)yīnrénchéngshì

成语(chéngyǔ)解释: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成语出处:?史记(shǐjì)·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

也。〞

例句:小将因人成事,何足道哉!〔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

滴水成冰dīshuǐchéng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句: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滴水成冰。

羽翼已成yǔyìyǐchéng

成语解释: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稳固。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

也。〞

约定俗成yuèdìngsúchéng

成语解释: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理论

而确定或形成的。

成语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

约那么谓之不宜。〞

聚少成多jùshǎochéngduō

成语解释: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聚蚊成雷jùwénchéngléi

成语解释: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

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成语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例句:聚蚊成雷,封狐千里。〔?南史·武陵王纪传?〕

涓滴成河juāndīchénghé

成语解释: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聚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

容积少成多。

点铁成金diǎntiěchéngjīn

成语解释: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

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táoyě)万

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例句:真是点铁成金(diǎntiěchéngjīn),会者不难,只改得二三十个

字,便通篇改观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

看朱成碧(kànzhūchéngbì)kànzhūchéngbì

成语解释: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shìjué)模糊。

成语出处(chūchǔ):唐·李白?前有樽酒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眼

始红。〞

点石成金diǎnshíchéngjīn

成语解释: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成语出处:?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

赋。〞

溃不成军kuìbùchéngjūn

成语解释: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例句:那些洋鬼子被义和团打得溃不成军。

独木不成林dúmùbùchénglín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老大无成lǎodàwúchéng

成语解释: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邦定

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

老羞成怒lǎoxiūchéngnù

成语解释:由于惭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

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例句: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梁斌十三?红旗谱?〕

立地成佛lìdìchéngfó

成语解释: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

善之语。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

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句: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随时放下,随时拿起。〔闻一多?画展?〕

反目成仇(fǎnmùchéngchóu)fǎnmùchéngchóu

成语解释:反目:翻脸(fānliǎn)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

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例句: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bùguò)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

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绿叶成阴(lǜyèchéngyīn)lǜyèchéngyīn

成语解释(jiěshì):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

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泛滥成灾fànlànchéngzāi

成语解释: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

播,影响极坏。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例句: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磨杵成针móchǔchéngzhēn

成语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

功,就可以克制困难,做出成绩。

成语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

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例句: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磨砖成镜mózhuānchéngjìng

成语解释: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磨砖岂能成镜邪?〞

墨守成规mòshǒuchéngguī

成语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擅长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那

么、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

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例句: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开展规律不能

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斐然成章fěirán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成语(chéngyǔ)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载之。〞

例句:一二小友以为此虽缺乏以饷名家(Míngjiā),或尚非无稗于初

学,助之编定,斐然成章。〔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木已成舟(mùyǐchéngzhōu)mùyǐchéngzhōu

成语解释(jiěshì):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mùyǐchéng

zhōu),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改是成非gǎishìchéngfēi

成语解释: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

倒是非。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

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弄假成真nòngjiǎchéngzhēn

成语解释: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例句: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

折〕

高不成,低不就gāobùchéng,dībùjiù

成语解释: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

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上下莫可只随

缘。〞

例句: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

许得人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成算在心chéngsuànzàixīn

成语解释: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方法。

成语出处: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

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功败垂成gōngbàichuíchéng

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

成。〞

例句: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bānshī)回

去,以致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泣不成声(qǐbùchéngshēng)qǐbùchéngshēng

成语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fēicháng)伤心。

成语出处(chūch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例句: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shíbù

xiàyàn),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功成不居gōngchéngbùjū

成语解释:居:承担,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

容立了功而不把功绩归于自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例句: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终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三人成虎sānrénchénghǔ

成语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

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五成群sānwǔchéngqún

成语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例句: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

群,把他嘲笑戏侮。〔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

杀身成仁shāshēnchéngrén

成语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

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例句:假设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

仁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功成名遂gōngchéngmíngsuì

成语解释: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声誉不可虚假。〞

例句:你那么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那么说出家的延年益寿(yánnián

yìshòu)。〔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

少年老成(shàoniánlǎochéng)shàoniánlǎochéng

成语解释:原指人年纪(niánjì)虽轻,却很老练。如今也指年轻人缺乏朝

气。

成语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

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ángáng)千里之驹。’〞

例句: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dàshì),亏他独立支

持。〔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功成身退gōngchéngshēntuì

成语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成语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生米煮成熟饭shēngmǐzhǔchéngshúfàn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功成行满gōngchéngxíngmǎn

成语解释: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

他。〞

势成骑虎shìchéngqíhǔ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

迫于形势,想停顿也停顿不了。

成语出处: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功到自然成gōngdàozìránchéng

成语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获得成效。

例句: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

成〞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

嗜杀成性shìshāchéngxìng

成语解释: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

之。’〞

过目成诵guòmùchéngsòng

成语解释: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那么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

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例句: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

三〕

竖子成名(shùzǐchéngmíng)shùzǐchéngmíng

成语解释(jiěshì):指无能者幸运得以成名。

成语出处(chūchǔ):?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

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水到渠成(shuǐdàoqúchéng)shuǐdàoqúchéng

成语解释:渠:水道(shuǐdào)。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

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

虑。〞

例句:需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此至,突如其

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顺理成章shùnlǐ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

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例句: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贪墨成风tānmòchéngfēng

成语解释: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

吏治腐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

成语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

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

小,可以喻大也。〞

天平地成tiānpíngdìchéng

成语解释: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铁杵磨成针tiěchǔmóchéngzhēn

成语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

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

意还,卒业。〞

画虎成狗(huàhǔchénggǒu)huàhǔchénggǒu

成语解释: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拟不到(bùdào)家,反而不伦不

类。

成语(chéngyǔ)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例句: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huàhǔchénggǒu),致贻

污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望子成龙(wàngzǐchénglóng)wàngzǐchénglóng

成语解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例句: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

动。

为好成歉wéihǎochéngqiàn

成语解释: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蔚成风气wèichéngfēngqì

成语解释:指一件事情逐渐开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浑然天成húnrántiān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构造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

才德完美自然。

成语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

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乌焉成马wūyānchéngmǎ

成语解释: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

似而传写错误。

成语出处:?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

子春云‘当为焉’。〞古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积非成是jīfēichéngshì

成语解释:积:长期所形成的。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反被认为是正确的。

习非成是xífēichéngshì

成语解释: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

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例句:于是习非成是,一假设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钱玄同?寄

陈独秀?〕

积劳成疾(jīláochéngjí)jīláochéngjí

成语解释:积劳(jīláo):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

生了病。

成语(chéngyǔ)出处:?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

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

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例句:昨在剑南(jiànnán)剿灭倭冠,颇为出力,如今积劳成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习与性成(xíyǔxìngchéng)xíyǔxìngchéng

成语解释: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

自然的意思。

成语出处:?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下笔成章xiàbǐchéngzhāng

成语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

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例句: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相反相成xiāngfǎnxiāngchéng

成语解释: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例句:“诗教〞原是“温顺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

不是相反相成的。〔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积少成多jīshǎochéngduō

成语解释: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宏大的数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

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例句: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

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

回〕

相沿成习xiāngyánchéngxí

成语解释:按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渐渐地成了习惯。

积水成渊jīshuǐchéngyuān

成语解释:比喻积小成大。

成语(chéngyǔ)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

箫韶九成(xiāosháojiǔchéng)xiāosháojiǔchéng

成语解释: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jiǔchénɡ):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

九章。

成语出处:?尚书(shàngshū)·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例句: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九成(xiāosháojiǔchéng)。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积微成著jīwēichéngzhù

成语解释:微:细微;著:显著。微缺乏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

变得显著。

成语出处:?荀子·大概?:“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

而声问远。〞

胸有成竹xiōngyǒuchéngzhú

成语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

经拿定主意。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中。〞

例句: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

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xuéshūbùchéng,xuéjiànbùchéng

成语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成。〞

血流成河xuèliúchénghé

成语解释: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

哭动于天地。〞

例句:须臾血流成河,顷刻尸如山积。〔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

九回〕

熏陶成性xūntáo,chéngxìng

成语解释: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

的某种习性。

成语出处(chūchǔ):?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

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言之成理(yánzhīchénglǐ)yánzhīchénglǐ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话(dehuà)。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shíèr)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

欺惑愚众。〞

例句: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鲁迅?论“费厄

泼赖〞应该(yīnggāi)缓行?〕

及第成名jídìchéngmíng

成语解释: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

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养痈成患yǎngyōngchénghuàn

成语解释: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

结果会遭受祸患。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

自生祸殃。〞

例句:我们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应是做坚决的斗争,决不能养痈成

患。

一成不变yīchéngbùbiàn

成语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例句:事物都是在开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一成一旅yīchéngyīlǚ

成语解释: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

形容地窄人少,力量薄弱。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

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例句:同川之甚,千钧系发,复得诸弟与松岑诸君,尽力持护,一成

一旅,芽蘖在兹。〔章炳麟?致柳亚庐书?〕

一挥而成yīhuīérchéng

成语(chéngyǔ)解释: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

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

字耶?’恶客(èkè)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例句:时理宗在位久,政理(zhènɡlǐ)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

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宋史·文天祥传?〕

一举成名(yījǔchéngmíng)yījǔchéngmíng

成语解释(jiěshì):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然那么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唐·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

舅之私。’〞。〞

例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既成事实jìchéngshìshí

成语解释:既成:已成。已经造成的事实。常指用武力或某种手段强行造

成的场面。

一失足成千古恨yīshīzúchéngqiāngǔ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

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例句:我深知这局棋关系重大,绝不能到最后出问题,一失足成千古

恨啊!〔陈祖德?超越自我?〕

见性成佛jiànxìngchéngfó

成语解释: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

成佛。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

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疑行无成yíxíngwúchéng

成语解释:疑:疑心,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九转功成jiǔzhuàngōngchéng

成语解释: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

(jīngguò)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成语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

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yàolì)缺乏,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

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例句: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

(chénhuán)。足蹑青云突上天。〔唐·吕岩?渔父·朝帝?词〕

有志竟成(yǒuzhìjìngchéng)yǒuzhìjìngchéng

成语解释(jiěshì):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

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有志者事竟成yǒuzhìzhěshìjìngchéng

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

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囿于成见yòuyúchéngjiàn

成语解释: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久惯牢成jiǔguànláochéng

成语解释:比喻深于世故。

玉不琢,不成器yùbùzhuó,bùchéngqì

成语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

习就不能有成就。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例句: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钱彩?说

岳全传?第四回〕

聚沙成塔jùshāchéngtǎ

成语解释:聚细沙面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运斤成风yùnjīnchéngfēng

成语解释: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

技术高超。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假设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蒸沙成饭(zhēngshāchéngfàn)zhēngshāchéngfàn

成语(chéngyǔ)解释: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成语出处:?楞严经?:“假设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shāshí)欲其成

饭,经千百劫,只名热沙。〞

政以贿成(zhèngyǐhuìchéng)zhèngyǐhuìchéng

成语(chéngyǔ)解释: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

事。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例句:目下政以贿成,豺狼当道,我即或在这里再多住几时,也不见

得有甚么利益。〔?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七回〕

织楚成门zhīchǔchéngmén

成语解释:形容房屋简陋。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zhǐyàogōngfūshēn,tiěchǔmóchéngzhēn

成语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

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

意,还卒业〞。

例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纯熟地掌

握了英语。

众志成城zhòngzhìchéngchéng

成语解释:万众一心,象巩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

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例句: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

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铸成大错zhùchéngdàcuò

成语解释:铸:铸造,把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内制成器物;错:错误。指

造成严重的错误。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

此错也。〞

例句:倘假设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第十五章〕

专欲难成zhuānyùnánchéng

成语解释: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成语出处(chūchǔ):?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

国,危之道也。〞

例句:古人有言:“众怒难犯(zhòngnùnánfàn),专欲难成。〞沪上罢

市,即其见端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卓有成效(zhuóyǒuchéngxiào)zhuóyǒuchéngxiào

成语解释:卓:卓越(zhuóyuè),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例句:我们(wǒmen)要发奋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

任务。

着手成春zhuóshǒuchéngchūn

成语解释: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

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

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自成一家zìchéngyījiā

成语解释: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

成体系。

成语出处:?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例句:乃公之文章,那么自成一家,足以千秋不朽。〔清·无名氏?杜

诗言志?卷十二〕

坐观成败zuòguānchéngbài

成语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

之。〞

例句: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真是可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坐享其成zuòxiǎngqíchéng

成语解释: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获得的成果。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欲使别人干事,彼坐享其

成,必误公事。〞

例句:人要有勤奋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可有坐享其成,好逸恶

劳的思想。

不打不成相识bùdǎbùxiāngshí

成语解释:指经过交手,彼此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例句: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dìxiong)。常言道:“不打不成相

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

内容总结

〔1〕蚌病成珠bàngbìngchéngzhū

成语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2〕〞

例句:他的高超的技术,是成年累月积累进来的

〔3〕〞

例句:你那么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那么说出家的延年益寿

〔4〕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5〕“咳〞也写作“欬〞〔6〕〞

三五成群sānwǔchéngqún

成语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0:0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仔细英语
下一篇:joinin
标签:含指的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