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子贡小说]子贡
一:[子贡]论语十六原文及翻译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
焉得刚?”
(1)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
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
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
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
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
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
(3),不可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
中谈到性。(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
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
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
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
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
理。
第2页共11页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
“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
‘文’。”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
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
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
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
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
《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
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5·16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
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
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
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
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
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
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
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
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5·17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第3页共11页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
他的谥号。(2)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
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
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5·18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
二:[子贡]论语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
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下面是论语的原文及
翻译,欢迎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
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
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4页共11页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
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
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
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
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
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
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
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
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
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第5页共11页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
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
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
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
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
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
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
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第6页共11页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
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
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
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
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
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
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
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
第7页共11页
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
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
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
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可以去做
官。”
论语赏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
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纂,故谓之《论语》。”
第8页共11页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
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
《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
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
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
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
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
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
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
《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
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
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
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
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
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
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
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众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栩栩如
生。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
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如《颜渊》
篇中所述,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
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
三:[子贡]子贡论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安石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
第9页共11页
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
一省其子也。回①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
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
所遇之时则异矣。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苟
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
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
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仪秦轸代
②,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以坟墓之国而欲
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
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
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
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
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
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③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子
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节)
注:①回:颜回,孔子的弟子。心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
陈轸、苏代四位说士。②矧:况且。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省:探望
B.观其言,迹其事迹:考察
C.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全:使。全
D.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称:称赞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
第10页共11页
B.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
C.何以忧患为哉
D.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3分)
(2)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3分)
(3)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4分)
9.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指出的“传者之妄”有哪三点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6.(3分)D(称:谈论、提及)
7.(3分)B(连词,表目的,其余三项都是介词,凭借。)
8.(1)(3分)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
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
评分建议:“食”、“患”、语句通顺,各1分。
(2)(3分)(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是不同主张吗是他们遭逢的时代不同
啊。
评分建议:“道”、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3)(4分)子贡即使擅长论辩,哪里会到这样地步呢也就是所说的毁谤的人
歪曲事实啊。
评分建议:“虽”、“辩”、“损”、语句通顺,各1分。
9.(3分)(1)转嫁灾祸,制造战乱;(2)忧君之忧;(3)用奸诈说辞使他国
灭亡,保全自己。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
儒者呢?所说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以国君之忧为忧,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
之患为患,处在下层不被任用,就加强自身修养。
尧的时候,百姓苦于洪水,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
第11页共11页
家门前路过却一次也没有到家看望孩子。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姓的忧患比
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
陋巷里独得其乐,天下的忧患竟然能影响不到他的心志。这两个人,难道他们
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以国
君之忧为忧,以百姓之患为患,也要坚持道义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
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做。
《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鲁国,行将覆亡
的国家。国家危急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位为什么不出去想办法挽救呢?”子贡
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国,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
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
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和张仪、苏秦、陈轸、苏代,没
什么两样。唉,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的国家
行将覆灭还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
的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
一个原因。根据史实来推究,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
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这是
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对于将要覆亡的国家,君子当然要看重
这件事,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
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呢?这
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三个原因。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
义,但他毕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
去的呢。
太史公说:“读书人常常提起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称赞的也许言过其
实,诋毁的也许歪曲事实。”子贡虽喜论辩,难道会这样吗?这也就是诋毁而
失去事实真相的情况啊!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8:5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