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九年级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一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山西首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一适应与模拟
语文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
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用楷体将下联正确、规
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唐诗晋字汉文章(唐诗晉字漢文章)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
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所以说认准字形是关键。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
规范、工整、美观。不写繁体字。
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
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
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
词、读音、形旁辨形。
2.古诗文能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
列古诗文补充完整。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
经.蒹葭》)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
远)
(3)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
白)
(6)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欧阳修)
(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中石兽》纪昀)
(8)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木兰辞》)
(9)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
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惆怅之情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露为霜(2).小桥流水人家(3).海日生残夜(4).
秋风萧瑟(5).直挂云帆济沧海(6).野芳发而幽香(7).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8).寒光照铁衣(9).浊酒一杯家万里(10).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
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
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
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
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萧瑟”“携”“勒”等字词的书写。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意
义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例如“刃”在“刀”旁加
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横,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B.由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韵母的音)的声旁组成的
字叫形声字。比如“枫”字,“木”是形符,表示它是一种树,“风(f
ēng)”是声符,表示“枫”的读音是fēng。
C.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
比草书易于辨认,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
的叫“行草”。
D.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它点画丰
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表述有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
行书”,特点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4.阅读下列语段,并找出以下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然而青春的岁
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
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
驶向理想的彼岸;或许青春的天空时宥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
求自己的一片蓝天。年轻的我们相信()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
()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A.这句话通过一组排比句,对仗工整且情感强烈地表达出年轻人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
人生之路”,这句话中“常遇荆棘”和“人生之路”两个短语结构不
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只要”“就”。
D.文中“一幅轻灵的翅膀”中的“幅”是量词,量词的使用要符
合语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表述有误。“幅”应改为“副”。属于字形
错误。
5.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
了凌辱,这样的经历使他很早就萌生了反抗意识。
B.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吓退那些最坚强的人,朱赫来视察筑路工地
时深受感动,说保尔他们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C.冬妮娅那庸俗的个人主义令保尔反感。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
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
D.保尔把他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
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牛虻》最终获得了成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小说《牛虻》最终获得了成功”表述有
误。应该是《暴风雨所诞生的》最终获得了成功。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费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爬到高高的树上,就可以用手触摸到天空
中美丽的月亮。
用手去触摸月亮,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怀着神往,我开始
学习爬树,期望哪一天爬到那高高的树上,去触摸那美丽的月亮。
学习爬树,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常常摔得鼻青脸肿的,但功夫不
负有心人,我不但学会了爬树,而且成了十里八乡最会爬树的孩子。
于是,只要听到有人说哪里有高大的树,我便去爬,爬到树顶,伸手
去探月亮,可每次都以失望而告终。
稍长大些,才知道,哪怕是爬上世界上最高的树,也触摸不到天
空中的月亮。
但这个近乎荒唐的想法和举动,不仅让我学到了爬树的本领,而
且还让我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身手,更重要的,是让我拥有了
一颗向上的心。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中的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
费功夫。
6.文中说到“这个近乎荒唐的想法和举动”具体指什么?
7.结尾说“生命中的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费功夫”,你赞同这
种观点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个字)
【答案】6.只要听到有人说哪里有高大的树,我便去爬,爬到树
顶,伸手去探月亮。
7.示例:我赞同这种观点。生命中的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费功
夫。生命的意义就是探索、追寻和求知,每一次的探索都是对生命的
负责,都是有价值的。爱迪生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先后做了1600
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有
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页。先后共经过3年时间,
直到最后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钨丝灯丝。在这一次次不断地探
索中,爱迪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说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费功夫。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
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是
问题的上文,即“只要听到有人说哪里有高大的树,我便去爬,爬到
树顶,伸手去探月亮,可每次都以失望而告终”。
7.试题分析:“生命中的每一次探索,都不会白费功夫”这是个
正确观点,所以要围绕着这个观点来阐述,当然要结合生活实际谈看
法,语言流畅、说服力强。字数符合要求。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望岳》杜甫)
B.城阙(quē)辅三秦,风烟望五津(jīng)。(《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王勃)
C.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héng)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最(zuì)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钱塘湖春
行》白居易)
【答案】B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笃,忠实、坚守。(《论语十二
章》)
B.渔人甚异之。异,以……为异。(《桃花源记》陶渊明)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
纳谏》)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腰肢。(《送东阳马生
序》宋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义。D项加点字“腰,腰肢”解释有
误。改为:腰,腰佩。作动词用。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郦道元)水清,树荣,山高,
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B.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出师表》诸葛亮)希望竭尽我平庸的
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张岱)湖中有像这样的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翻译。D项“湖中有像这样的人”
翻译有误。改为:湖中哪里还有像这样的人!
11.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北斗七
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寓
情于景,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情缠绵,语言多姿。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
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
假托古圣立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
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
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
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选自《国朝献征录》)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
贪财。④爇(ruó):点燃,焚烧。
1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初未之觉也”中“觉”的意思是睡觉。
B.“汝烛不燃,易可燃者”的意思是:你送的蜡烛不能燃烧,换
可以燃烧的。
C.“既而执烛者以告”的节奏划分是“既而/执烛者/以告”。
D.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希望保住自己的官位。
13.读完此文,你认为下面对丰庆的人物形象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做官清廉正直。
B.讲究方法策略。
C.照顾别人面子。
D.比较胆小怯懦。
【答案】12.A13.D
【解析】
12.试题分析:A项“‘觉’的意思是睡觉”说法不正确。“觉”
的意思是“发现、发觉”。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
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
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
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
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
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
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3.试题分析:D项“比较胆小怯懦”对丰庆的人物形象说法不
正确。“比较胆小怯懦”不符合丰庆的人物形象。
读.写
14.11月19日上午,太原地铁标识征集活动进入终评阶段,6位
国内知名专家从55件入围作品中评选出了2个最佳方案。请认真观
察右面这幅入围的太原地铁标识图(底色为绛红色),然后用简练的语
言介绍右面的图标。(字数80—100)
写作提示:①写出构图要素;②写出图标特点;③写出设计含
义。
【答案】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说明:logo图形呈现太原
简称“并”字造型,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logo图形取地铁涵洞弧
线为基础图形元素,图形呈现上下左右穿行涵洞之意象,突出其轨道
交通和行业属性。同时体现了地铁贯穿太原城四面八方,寓意太原地
铁通达四方,快捷高效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
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
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
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
称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字造型,穿行涵洞的意象。结合徽标名称
“太原地铁标识”,分析汉字“太原地铁”和“英文”的含义。抓住
特点,说明图标的构图要素;点明设计含义;语言流畅,准确简洁。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父女情缘
林静是一个跛足女孩,周末放学,她看见一辆出租车停在那里。
她走过去,腼腆地对司机说:“我想坐您的车。就一站地,行吗?”
林静言辞恳切,司机同意了。
车子没走多远,她忽然红着脸说:“师傅,我只有三元钱,就坐
半站地吧。”郝师傅从后视镜里看着林静,笑着说:“够了。你是第一
次坐叔叔的车,叔叔今天给你打六折。”
林静在公交站下了车,深深鞠了一躬。郝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的
背影,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酸楚。
那一日,林静背着比往常更重的书包上了郝师傅的车,她心事重
重地说:“师傅,我已经毕业了,这是最后一次坐您的车了。”
郝师傅伤感地说:“我知道,我希望你以后还能来坐叔叔的车,
今天叔叔送你回家!”
郝师傅把林静送到了家门口。然后捧出一只弥勒佛储蓄罐,说:
“这是送你的礼物,希望你笑口常开!”
林静接过礼物,朝着郝师傅鞠了一躬。看着林静一瘸一拐地走进
居民小区,郝师傅失神地愣在那儿。
十年过去了。这天,郝师傅正擦着车,忽然听到电台在播出一则
“寻人启事”,有人在找他!郝师傅和电台联系后,见到了寻人者—
—林静。初见之时,郝师傅已经不敢相认。林静向郝师傅讲述了那段
难忘的经历。
林静的父亲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逢周末放学,父亲都会开车
接她回家。那年,一家人回老家过年途中,父亲的车不慎与一辆大货
车相撞,父亲当场身亡。
回到学校的林静,周末放学时,会习惯性地在校门口张望,直到
有一天,她看到父亲生前开的那辆出租车就停在路边,她觉得父亲又
来接自己了!
从此,林静每星期都省下三元钱,为的是在那短短的一站地享受
着重拾父爱的温暖。郝师傅听了鼻子一酸。
林静从手提包里拿出弥勒佛储蓄罐:“您知道吗?这些年它伴我
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十年前我把愿望储存在这里面,现在终于找到
您了……”
“哦,”郝师傅似有所悟地说,“叔叔也把自己的愿望装在这罐子
里了,当时希望你能打开看看,然后给叔叔回复呢。”
林静闻言,急忙将储蓄罐口朝下摇晃了好一阵子,倒出一张纸条
和一个折叠的纸片。
郝师傅和林静默契地分别拿起了纸条和纸片。
郝师傅凝神一望,只见纸条上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郝师傅,我
可以喊你一声爸爸吗?希望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时,我能成为你引以为
傲的女儿。
林静郑重地展开纸片,是张存款单!存款单的背面歪歪扭扭地写
着:孩子,这是你这几年坐车的钱和我女儿生前的零花钱,看到你,
我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女儿,你愿意做我的女儿吗?
郝师傅和林静霎时泪眼模糊,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林静把头
伏在郝师傅的肩上喃喃地呼唤着:“爸,爸爸……”一时间,郝师傅
哭了。
(选自《意林.少年版》)
15.佳作欣赏课上,晓晓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读了《父女情缘》,引
得在场的同学感动不已。
(1)文中画线句“看着林静一瘸一拐地走进居民小区,郝师傅失
神地愣在那儿”,此时,郝师傅内心一定很复杂。请用第一人称,以
郝师傅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
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②不少于100字。
【答案】(1)示例:孩子,你知道吗?我看到你就想到了我的女
儿,你和她一样听话,你和她一样可爱,希望早点看到储蓄罐里的留
言,希望你能做我的女儿。(2)文章构思巧妙,耐人寻味。看似结尾
处父女之缘分出乎意料,让人吃惊,实质前面已经多次埋下伏笔。从
女孩来看,每次省钱出来就是想坐父亲开过的车,想感受父爱;从郝
师傅来看,送小女孩礼物和送小女孩回家,是想感受有女儿的温暖。
因此,这样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人物的心理活动,重点培养学
生语文核心素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浏览全文,把划线句子代
入原文,然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本题结合文章看,
郝师傅心里想的应该是储蓄罐里的纸片是想让女孩做自己女人的内
容。(2)此题比较开放,可从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
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进行欣赏。要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如果从
构思角度欣赏,就要讲清楚文章里面的铺垫、伏笔和结尾的既出乎意
料又在情理之中。要联系具体的情节予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克隆猴“中华”姐妹要火!中国这次又跑在世界前面
北京时间1月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
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
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妹妹“华华”也顺利诞生。除了个头略有差异,“姐妹”
俩几无分别。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称第一次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Tetra”。当时的克隆猴采用了胚胎细胞克隆的技术。科
学家反复实验13次,只有“Tetra”在胚胎分裂157天后幸运地降生。
不过,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中国科学院神经
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
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的难题。
“中中”和“华华”的基因,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
科研人员提取了这个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
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结果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
这个过程也就是克隆。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意义】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
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
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
用母猴载体怀孕生出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
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脑疾病模型猴的制作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
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
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
链,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
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此次突破实现了领跑和弯道超车等目
标,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克隆猴被看作世界难题】
早在20世纪末,中国、美国、德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就已经开始
对灵长类实验动物(猴)的体细胞克隆进行研究,但都没能成功得到体
细胞核移植来源的克隆猴。
2003年,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曾发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
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论文称,用现有技术克隆灵长类动物“是行不
通的”。
面对如此困难的环境,我国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改进
了猴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技术,并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促进体
细胞重编程,显著提高猴体细胞胚胎囊胚质量和怀孕率,成功突破了
20多年都无人克服的世界难题。
那克隆猴为什么这么费劲?研究所的孙强主任介绍,克隆猴主要
有三个难点:
第一,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作为受体的卵细胞,
必须先把细胞核“摘除”,才能容纳体细胞的细胞核这个“外来户”。
但是,猴的卵细胞核去核难度非常大。
第二,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克隆过程中,体细胞的细胞核进入
卵细胞时,需先“唤醒”卵细胞,然后才启动一系列发育“程序”。
因此,“唤醒”的时机要求非常精准。但是,使用传统方式,猴的卵
细胞很容易被提前“唤醒”,往往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
第三,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被转移到卵细胞里的细胞
核,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这需要科学家采取多种手段“保驾护航”。
如果“保驾”不力,绝大多数克隆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往往胎死腹
中。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中科院团队不断技术攻关,优质囊
胚率从零逐步提高到了7%,又从7%提高到了29%。他们从6只供体
猴上获取卵母细胞,最终克隆出两只母猴“中中”和“华华”,并通
过27个微卫星DNA位点分析证明,它们的核基因组信息与供体体细
胞完全一致。
【克隆人永远不会出现?】
虽然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但是研究专家表示,目前仍不
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的克隆研究,那为什么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当下,
会停止对“克隆人”的探索研究呢?
因为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
也向人类及社会提出了许多挑战。不久前,当美国某科学家宣布准备
进行人体克隆实验的消息传出后,欧洲19国很快做出了反应,签署
了禁止克隆人协议。美国也宣布,研究克隆人“违反联邦法律”。禁
止克隆,是因为它涉及许多关于人的尊严、关于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
从伦理层面:
一、从社会伦理角度,克隆人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过强的干预,
可能影响人种的自然构成和自然发展。
二、从家庭伦理角度,会加剧家庭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
秩序,改变人的亲情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
三、从性伦理学角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然的、基于性爱的生育
方式,使人口的产生与性爱分离,破坏了人类的感情。
四、从生命伦理学角度,破坏了人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有可能
导致人种的退化,还会使正常的生与死的观念发生动摇。
从生态层面:
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
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
是极为不利的。
从文化层面:
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
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崇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
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
从哲学层面:
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
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
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
提。
最后,克隆技术若被狂人滥用,还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恶果。
譬如,有人可能借克隆“优生”,把国民、把家庭的孩子分成值得克
隆的优秀者与不值得克隆的劣等者,或者鼓吹复制“天才人物”,那
么,整个社会就可能会陷入严重的分裂、争斗与不安之中。这与人人
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记背道而驰。
甚至有人还会通过克隆技术克隆出一些人猴杂种或人猪杂种、人
身马体、牛头马面等等怪物,所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克隆人”的
缺口一旦打开,就像打开了未知的潘多拉盒子,“魔鬼”一旦被放出
瓶子,就很难再收回了。
1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为什么克隆猴被看作世界难题。
17.)在一节以“克隆人”为话题的讨论课上,同学们讨论未来是
否要克隆人时,态度看法各不相同。看了以上材料,你决定依据材料
中的信息参加讨论,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围绕话题,从以上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
晰,表达条理;③语言得体,符合情境;④字数100—150。
【答案】16.(1)早在20世纪末,中国、美国、德国等多家科研
机构就已经开始对灵长类实验动物(猴)的体细胞克隆进行研究,但都
没能成功得到体细胞核移植来源的克隆猴。20多年都无人攻克的世
界难题。其难点主要在于:第一,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
第二,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第三,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
17.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就“克隆人”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我现在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从家庭伦理角度来看,会加剧家庭多元
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情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
感,所以,我认为“克隆人”的出现还是对人类存在危害的,一定要
慎重!当然,你或许还有其他的看法,希望广开言路,并对我的看法
给予批评指正。
【解析】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主要从“克隆猴被
看作世界难题”这一部分中筛选和提取答案。此题可提取文中的原句
作答。如“第一,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
第二,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第三,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
率低”。读懂原文,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17.试题分析:写讨论稿。首先观点要明确,也就是围绕着“未
来是否要克隆人”这一话题,给出明确的观点。然后从材料中筛选有
效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来证明你的观点。思路要清晰,表达要有条
理性。语言得体,符合情境。字数符合要求。
作文
18.春节、元宵节是全中国家庭都非常重视的节日。节日承载着
美好,传递着温暖,呼唤着亲情,寄予着希望,节日是家人团聚的盛
会,是照亮庸常生活的烟花。在这样的日子里,每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今年的春节或元宵节,你的家中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呢?
请以“春节家中的新鲜事”或“元宵节家中的新鲜事”为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提示:①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②书写规范,卷面
整洁;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春节里的新鲜事
新的一年已经来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3:3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