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凡卡预习

更新时间:2022-11-27 23:16:41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教材目录-诚信诗句大全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中秋小报内容)

凡卡教案集合五篇

凡卡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

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凡卡教案5篇,欢迎阅

读与收藏。

凡卡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

心。

2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的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创新点:

1本课时教学力求有学生为主体。以理解,激情为主线实施教学。

2由于凡卡的遭遇是由叙述、信、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这么复

杂的内容组合,我采取让学生进行选择

学习,使学生在兴趣中选取择,在选择中顺序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第一课时的复习和课后预习,能告诉大家,课文中的哪些描

写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现在屏幕上:

学徒生活、守夜、砍柴、请求、寄信)

2如果我们将这些复杂的内容组合按照这样的条理,再整理一下,

同学一定会感到学得更轻松,理解透彻。试一试(指名在黑板上拖动

鼠标)。师相机板书:学徒生活,乡下生活。

3作者契诃夫通过借凡卡的城里生活和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向我

们展示了一个沙俄才九岁孩子的?(板书悲惨命运)

二导入:

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看看凡卡叙述自已的悲惨命运

的哪些叙述让你最受感动?为什么?(出示VCD)凡卡别想睡觉。

四同桌互相交感受,选择一名最能代表你这种感受的句子读给同

桌听。

五(学生汇报)师:找到了吗?怎样找到的?出示理解、训练:

1屏幕显示:A画出老板毒打凡卡的动词,谈谈你的体会;

B画出表示伙伴们捉弄的句子。(板书:挨打)

C理解打的不同用法。

2朗读指导: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动词读重一点,加点艺术感,融入

自己的激情,相信能更能让听众感受受老板的凶恶和凡卡的可怜。

六除此之外,凡卡还告诉爷爷什么?指名读,读出凡卡令人同情

的语气来(读好一点儿)板书:挨饿|

七还要经受什么折磨?(板书:挨饿)

八全班读再次感受凡卡生命的艰辛和心中的痛苦。

九是啊,我们想一下,一个才九岁的孩子却负担起这么沉重的劳

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他向爷爷哀求。

1指名读,读得好些吗?这什么?

2出示间乐文字读;

3开火车读,

4男女生读

5再次播放音乐文字,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伴乐的感情朗足以让我感受到凡卡极度痛苦的内心世

界,(指导学生从撇、揉、抽噎事业说明强调内心是通过动作、语言

来表达的。

十他盼望爷爷快点接他回去这成了凡卡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所以

他跟爷爷许愿。师生共读:第十自然段。

十一是的,课文不光只是写了凡卡迫切地期望能接回乡下去,还

写了凡卡向爷爷诉说,还将回忆很多快乐的过去。请你从课文选择你

认为能体现出凡卡命运的悲惨、内心极度痛苦的片段,感情朗读,小

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还有什么疑问?

十二学生自做小老师,检查汇报情况;师先说规则;每个片断将

由文字和图片组成,由老师自己操作:

1汇报参考:

诉说莫斯科城的生活片断,凡卡告诉爷爷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

方。

回忆和爷爷砍树的情景,突出尽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树既冷又累,

但在凡卡的回忆中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也说明莫斯科城的孤

独与痛苦。

信中一次诉说自己的苦难生活饿得要命孤零零的,好容易才醒过

来绝望使好喊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

2学生质疑:

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谁来帮助她?(结合凡卡回忆中的乐提出

难道凡卡在乡下真的非常快乐吗?

十四教师小结并板书:苦乐。信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命运悲

惨令人同情的凡卡。课文用两种基调来写的:一条是苦,一条是乐。

这一苦一乐的比较,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内心的痛。

十五同学们快速找出课文中表达不同感情的句子,再用不同的感

情读读。出示两组句子:

第一组指导学生用动作读: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第二组用VCD导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老板拿楦

头昏倒了;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的小星星把它擦亮了似的。

十六似乎美好而实际残酷的一切,让凡卡迫切快点寄出给他爷爷

的信,自读、自悟最终后一段,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凡卡当时的这

种心情的?(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几方面来体会)

十七小小辨论会: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十八面对酷冷的现实,凡卡三次向爷爷哀求,我想,我们在座的

每一个同学都有对这苦命的孩子所深表同情。再次感受凡卡悲痛欲绝

的内心世界吧!

十九此时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在

的社会背景)。

板书:

学徒生活

乡下生活

美好愿望

挨打

挨饿

挨冻

守夜

砍柴

回乡下

寄信

悲惨命运

完。

凡卡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

3、让同学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

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九岁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是不是正享受

着快乐的童年生活呢?在家是家长的宠儿,在学校有老师教你们知识。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同龄的小学徒凡卡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二、熟悉课文内容,整体理解课文

1、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考虑: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小组讨论: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局部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分为三局部:

写信前(1~2段);写信中(3~15段);写信后(16~

21段)。

第一局部: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

给爷爷写信。

第二局部: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局部: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默读课文第二局部,找找哪些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些是写

凡卡在写信时联想到的?

写信的内容:3、8、10、11、12、15。

写信时联想到的:4、5、6、13、14。

三、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默读课文,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凡卡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以此引导同学细细读信。通过读书、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

⑴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他思念爷爷。

⑵凡卡在鞋匠家过着非人的凄惨的学徒生活,受尽折磨。

⑶莫斯科的情况,这个大城市不是穷人的天下。

⑷凡卡央求爷爷带他回到乡下。

2、了解凡卡的凄惨生活,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段

(8段),讨论:

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找出原句并概括。)

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

戳他的脸;

挨饿:吃的“简直没有”、“一点儿”、“又是一点儿”;

挨冻:而且睡不好。

3、提问:

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只要同学根据自身的理解说的恰当都可以,培养同学整体掌握

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适时简要介绍文章背景:

沙皇统治下穷苦小朋友的凄惨生活。《凡卡》写于1886年,

它反映了沙皇统治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

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

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倒

霉命运。

4、进行德育渗透,让同学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同学

爱祖国。

5、朗读指导:

⑴考虑:

一个九岁的小朋友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

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⑵师范读并指导。

⑶同学自由朗读。

⑷全班朗读。

四、安排作业

1、积累词语;

2、查找作者生平以及有资料。

【板书设计】

挨打:揪、拖、打、戳

挨饿:简直没有

挨冻:而且睡不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同学理解文章运用写信的过程记叙,采用插叙、对比、反

衬、暗示的表达方法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2、让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并理解他的内

心。

【教学重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并理解他的内

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解读了凡卡信的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来看看凡卡

在写信时联想到了什么。

二、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朗读凡卡的联想,考虑: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

指明2个同学分别朗读,然后让其他同学概括:

4、5、6段: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

色。

13、14段: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

2、考虑:

凡卡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

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溢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

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

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

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反衬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

孤单与凄凉。

(对比前文写莫斯科的一段。)

3、指导朗读:

怎么把回忆中的快活读出来?

(重点读第6段和第13段。)

4、小结:

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

这两段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联想对凡卡的凄凉凄惨的学徒生活起了

对比、反衬作用。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找出作者的叙述局部,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

有什么变化吗?

2、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⑴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⑵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

衣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⑶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身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示凡卡

极度痛苦的心情。

第2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

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第3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

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交叉在理解第1句后,朗读15段,加深理解凡卡的心情:

同学齐读,读完提问,从朗读中你体会到凡卡怎样的心情?

(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4、交叉在理解第3句后,凡卡的信寄出去了,凡卡的愿望会实

现吗?

(从文中找依据。)

为什么还要写他的梦?

(梦中的美好反衬出实际的严酷。)

四、安排作业

择A或者C或者C完成:

A、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写出凡卡的`故事。

B、用“凡卡的故事”为题改写这个故事。

C、你有什么想对凡卡说的?能否给凡卡写一封信。

凡卡教案篇3

背景知识

1.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能力仍然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训

练快速默读,一要在读前让学生明确默读的任务,使默读的指向性更

明确;二是规定统一的默读时间,到时就得停止默读;三要按词语、

句子,一行一行读。

2.《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父亲

开杂货店,有两个学徒。契诃夫的父亲经常虐待他们。契诃夫从小就

同情并熟悉学徒的不幸遭遇。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当过医生,又去流放

犯人的库页岛旅行过。因此他对沙俄黑暗制度不深刻的认识。他写

《凡卡》就是为了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3.《凡卡》是传统名篇,通过鞋铺学徒凡卡的悲惨遭遇,反遇了

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

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圣诞

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第3-

15自然段)记叙了凡卡在城里所受的种种虐待,回忆了在乡村时的生

活,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第二段(第16-21自然段)写凡卡写好信封

兴奋地寄出信,怀着甜蜜的希望进入梦乡。本课既是快速默读的训练

材料,又是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速度与质量。在理解的基础上

训练表情朗读。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保佑”第8个词语的意思,会用“指

望、打搅”造句。

3.读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穷苦孩子生活的悲惨,激发学

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质量,领会课文中心,激发对新

中国的热爱。

难点:理清作者叙述、书信内容和乡村生活插叙的三条线;正确

理解凡卡乡村生活回忆的反衬作用;体会结尾貌喜实悲的含蓄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记号,准备默读训练小黑板、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预习生字词并检查,快速默读训练,初知课文大意。

2.统一分段,质疑问难。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我们9岁时拥有什么?今天我们看看沙皇俄国一个

9岁的小男孩凡卡过的是什么生活。

2.简介作者:见“背景知识”2。

3.初读课文。

(1)生字词自觉:

音重点:墅shù不读yě楦xuàn不读xuān

摩mā摩平mó摩托似shì似的sì似乎

差chāi邮差chā差距chà差劲

形重点:噎--抽噎蘸--上下结构,共22画

醺--左右结构,酉部,右边第8画竖。

自由读--互读互查--指名读--齐读。

形重点教师板书示范,学生当堂1分钟练习书写。

(2)快速默读课文。读前出示下列问题:①凡卡叫什么名字?是

怎样一个人?②凡卡的爷爷是干什么的?③课文主要写什么?凡卡的

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提这个要求?

限时4分钟默读,边读边圈划。读后全班交流汇报。

(3)再次快速默读,理清人物关系。

出示下列人名黑板,默读3分钟用线联上。

姓名身分

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

阿辽娜爷爷

艾果尔乡下的老爷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凡卡)学徒

菲吉卡乡下穷人

伊凡·菇科夫牧羊人

日发略维夫乡下穷人

个别学生在灯片上作业,全班校对。

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爱称。作者同情小伊

凡,叙述时用爱称,而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署名上用“伊凡”。

4.训练分段。

(1)出示提示:按写信前后分三段,将第二段分为四个部分。

(2)质疑问难,梳理需全班讨论的问题。例如:①爷爷为什么把

唯一的小孙孙凡卡送到城里来当学徒吃苦?②凡卡写信时为什么要反

复回忆乡下的事情?③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没有引号?④凡卡

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会把凡卡接回家吗?

5.巩固作业。

(1)作业本上第1、2题。

(2)朗读课文,把回忆乡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标出。

凡卡教案篇4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经历,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

去体验,感悟。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

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

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教学手段,通过

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走进凡卡那黑暗的,非人的

生活中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

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一步帮助

学生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人心比自心”,更加深刻地体验凡卡

的内心世界——一个善良可爱,天真幼稚的小男孩,他的痛苦,他的

渴望,他的憧憬……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

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

邮筒、暖炕、圣诞节。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

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经历,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去体

验,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

法对于表现人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写上名字的质疑问难纸条;楦头实物。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凡卡。

二、简介契诃夫。

三、检查生字词。

1、学会10个生字。

2、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3、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

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四、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写在纸条上面,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六、探究性学习: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

他回到村子里去?凡卡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

七、课后作业:找到写凡卡信的内容的有关段落,连起来读一读,

想一想,问一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经历,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

去体验,感悟。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

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初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

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教学手段,通过

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走进凡卡那黑暗的,非人的

生活中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

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一步帮助

学生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人心比自心”,更加深刻地体验凡卡

的内心世界——一个善良可爱,天真幼稚的小男孩,他的痛苦,他的

渴望,他的憧憬……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

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经历,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去体

验,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效

果;对比,细节描写等对于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标点符号的使

用……

准备阶段:了解圣诞节,听圣诞歌许愿。(视当时情况灵活处

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引出目标。

导语:这是个圣诞节的前夜,鞋店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到教堂去做

礼拜了,他们在祈祷自己一家的幸福,平安.凡卡利用这难得的时间摩平一

张揉绉了的白纸,给他唯一的亲人——乡下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带

他回到村子里去。

质疑: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上节课我们初步

了解了凡卡的乡村生活,今天我们重点读读凡卡的信,通过凡卡的信

来了解他的城市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读。

1请同学们重点读读8、10、15自然段,勾画圈点,找找凡卡要

回乡下有哪些原因?——走进凡卡的城市生活。

2学生自读交流。

[自读初悟]

三、师生合作,探究研读。

共同探究信的内容,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了解凡卡内心愿望的

出处。

1评读第八节,体会他生活的痛苦,突出个性化阅读。

肯定、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的字、词深入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表现自己语言所不能表达出的痛苦……)

2迁移其他段落,运用上面的学法自读自悟,深入了解凡卡的现实

生活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唤起对凡卡的同情。

[研读深究]

四、品味语句,积淀语感。

1再读凡卡的信,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词句等多读一读,还可与同学

交流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朗读。(配乐美读。)

3引导学生寻找信中凡卡三处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语句。(一读

三次表达愿望的语句。)

4牵引学生的回忆掠过上节课的“乡村回忆”部分,以音响效果

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激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凡卡乡村生活的美好,

体会现实生活的残酷,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进入凡卡的情感世界,再

读三次表达愿望的语句。

[美读悟情]

五、小结解惑,再次生疑。

信收到没有,凡卡的梦能否实现?下节课继续探究。

板书略

第三课时

一、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探究性学习(一)。

讨论: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三、探究性学习(二)。

本课在表达方法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领

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对于

表现人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四、探究性学习(三)。

你喜欢哪些词句,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可以读,可以分析,

可以谈感受……)

五、书面作业。

1把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2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

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讨论,课后写小

作文。)

3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略。

凡卡教案篇5

这一节课,教师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学习兴趣设

计教案。教案设计层次清晰,教师教学有重点,有层次。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

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配乐朗诵,填写古诗的方式,将课堂

气氛调动很到位,学生的感悟有了升华。

但在这节可上,教师按教案设计行课,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

变通较差。感觉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参与及情绪都没有充

分调动起来。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3:1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恰好的英文
下一篇:借成语
标签:凡卡预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