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台阶批注

更新时间:2022-11-27 23:01:00 阅读: 评论:0

中考保分班协议书-bios怎么读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星轨是天空的道路5)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台阶》教案

执教者:泉州现代中学陈丽萍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领会父亲创业的精神。

思考改变农民命运的问题。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设想】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读本》也

选了本文。与《背影》一样,这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文章叙述了父亲建造新屋的高台阶的

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本文的篇幅长,教学点比较多,作为一课时的教案,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理解“父亲”

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上,拟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

的基础上,通过在文中找出语句解读,来逐步明晰父亲这个形象的特点。这个环节以学生活动

为主体,要求要能紧扣文中语句来分析人物,老师加以适当点拨。最后对全文加以总结。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阅读课文,能复述出基本故事情节。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文中划出对父亲描写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体现出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题,导入: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里面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慈父

的形象。他在自己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仍亲自到车站送别儿子,那一份深切的爱子之

情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感动。【幻灯1、2,板书课题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台阶》塑造的也是一个父亲的形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加以表现?希望我们通过学习不但能读懂“父亲”,也能从中进一步学

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幻灯3:教学重点】

二、感知文本:

1、本文的语言并不艰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整理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幻灯

4】提示问题:

A、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与台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幻灯5】

为啥建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要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起因)

怎样建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终年辛苦,准备大半辈子(经过)

建好了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建成,父亲反倒不自在,人也衰老了累垮了(结果)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幻灯6、7、8】

2、小结并板书过渡:

新房子高台阶对父亲来说,它的意义恐怕不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那

么,父亲真的是渴求高人一等的地位吗?父亲的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高台阶新屋

(有地位、受尊重)

低台阶老屋

(贫穷、地位低)

三、深入分析,探究人物

1、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幻灯9】

A、现在请大家简单地交流一下昨天我们预习作业的第二项,看看各种都找到哪些语句,然

后请大家来回答:文中哪些段落或词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表现出人物什么

样的特征。

①第5段:“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

的。”详写父亲洗脚的经过,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轻松愉快,突出其劳动的艰辛和勤劳的程度。

②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

阶的新屋。”父亲的特点与他的心愿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他的要强、不甘落人后的思想。

③第12段:“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他开始‘磨刀’。……‘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是父亲劳动回来休息的场所,而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干活;“磨刀”一词写出了父亲精力旺盛、

干劲十足的状态。

④第13段:“父亲坐在绿荫里,……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写父亲眼前的景象,通过视觉描写渗透了父亲的心理,看着别人家高台阶的“专注的目光”中

也许有着羡慕、向往,也有自己的谋划……

⑤第19段:“那时已经是深秋,……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

的露珠。”一个特写镜头,写出父亲卖力、忘我而投入地干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压住的即将成

功的喜悦。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⑥第21段:“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对父

亲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奋斗了大半辈子,此时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的,但长期的低眉顺眼、自卑

之心使他又显出窘态,反映出了一个农民的卑微。

⑦第27段:“父亲回答没吃过。……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便一

级一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倾其一生建好高台阶后,父亲的言语、行动却都不自然,并没有

“成功”后的喜悦与足以“骄人”的底气,骨子里还是农民的那份谦卑。

⑧第22段:“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

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他坚持要抬……”

第28段:“……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粗暴地一把推开我:我连一

担水都挑不——动吗!……”两个细节都说明父亲已经老了,但他又很倔强,不服老。

⑨第29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

几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父亲一辈子的活,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

劳动便有收获,一旦不能干活,他便失去了价值,失去了一切。

⑩第30段:“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茬,高

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写他日显老态,与前面的精力旺盛形成对比,

表现出父亲的失望与沮丧,也有我对父亲的同情与怜悯,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气氛。

B、试用以下句式概述一下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幻灯10】

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因为他。

C、小结:【幻灯11】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他有志气,不甘落人后;

父亲是一个勤劳老实的人,他不怕千辛万苦,努力创建家业;

父亲是一个淳朴谦卑的人,他倾其一生建起高台阶新屋却没有“骄人”意识;

父亲是一个倔强的人,他一生超负荷地运转,身体累垮了,却仍不服老

……

2、父亲花了大半辈子时间去准备,才盖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这样做值吗?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小结:这是一个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父亲的形象。我们在

“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他的自尊要强、老实厚道、坚忍不拔、淳朴谦卑等诸多优秀品质。在这

个形象的刻画上作者典型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是细节描写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更

加鲜明。

4、文章是以怎样的视角来写父亲的,饱含了“我”怎样的情感?【幻灯12】

文章以“我”——儿子的视角写父亲。

“我”是一个能体贴父亲、理解父亲的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

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5、师总结:父亲的奋斗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奋斗历程,他们身上那

些优秀的品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希望他们那艰辛的奋斗历程能引起我们对改变中国农

民命运的一份思考。

四、写法总结:

1、能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平凡朴实而有伟大的父亲;

3、本文有一条明晰的线索,以这条线索贯穿全文。

五、作业:

把本文与《背影》做个比较,完成以下表格:

主要内容

及选材

人物形象线索叙写角度

特点描写方法

《背

影》

《台

阶》

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高台阶新屋

(有地位、受尊重)

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的奋斗历程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低台阶老屋

(贫穷、地位低)

作业设计

李森祥

【预习作业】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

2、在文中圈点勾画出对父亲描写的语句,做旁批注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什么

性格特征。

【课后作业】

1、把本文与《背影》做个比较,完成以下表格:

篇目主要内容

及选材

人物形象线索叙写角度

特点描写方法

背影

台阶

3、课外推荐读书《平凡的世界》、《傅雷家书》。

《台阶》的教学反思

泉州现代中学陈丽萍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背景:

二○一○年五月六日泉州市教科所在大泉州市范围内组织了语文文本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几

位老师开了公开课。开课的要求是,配合八年级的教学进度,选择课外篇目进行借班教学;活动

的目的是对文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本人选择的《台阶》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我们语文版八年级上

《语文读本》中的一篇文章。因为语文版八年级下有一单元写人的文章,经典的《背影》便在

其中,基于课内外知识的连接与迁移便选择了此文。

二.教学设想:

《台阶》与《背影》一样,这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文章叙述了父亲建造新屋的高台阶

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

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文章总设计一课时。但篇幅长,教学点比较多,我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既有人物形象的

分析,又有文章线索作用的讨论,还要与《背影》进行比较,教学容量大。试讲的一堂课下来面

面俱到但又样样不精,自己还手忙脚乱。后来重新整理思路,作为一课时的教案,我把教学重点

定为:让学生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样授课环节便简化为:概述内容、理清故事——圈点批注、分析人物——归纳总结、了

解特点。教学方法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要求能自主地概括故事、分析形象,能够圈点批注做

旁批。

三.教学反思:

开课之前,我在其它班级磨了一次课,重新调整思路后,教学重点相对较集中,自己上课的

思路也比较清楚,但是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尽管这是一次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缺少磨合,缺乏默契,但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是组委会还是有在上课前一晚安排了与学生的交流及预习的时间。但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文章篇

幅长、借班上课师生缺乏默契的不利因素,只是草草发下课文内容及预习作业,缺少与他们的沟

通。这样,造了成前半节课学生反应滞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到了后半节他们的

情绪才慢慢被调动起来,进入较好状态,思维活跃,反应也便积极了。

同时,预习不充分的另一个后遗症便是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临下课的前一段时间显得

特别匆忙,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写法总结”,由于时间来不及便省略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情况下,充分的预习都应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充分的预习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开拓思维……好处多多。但就这课

而言,这么长的篇幅,至少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如果对文本

的解读没有充足的时间做支撑、没有学生充分的思考做依托,就算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无法落

到实处的。

第二,文本的选择与课时安排若不当会影响解读的深度。《台阶》这篇文章有三千多字的阅

读量,字面意思并不难,但人物身上蕴藏的精神品质并不是这一代学生所能迅速理解,而且教学点

也比较多,按正常的教学安排至少要两课时。尽管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但线

索的作用、与《背影》的比较等知识点毕竟都可以更全面加深我们对主题的理解。我在只有一

课时的情况下,选择这样一篇长文章,再加上借班上课的不利因素,使得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

第三,缺乏以生活经验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这篇文章大概应该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般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是我们今天城市的学生所能理解的,因而有些同学认为父

亲的一生过得不值也属正常。但我们这些孩子的父辈有很多却也是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才有了相

对安适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引导他们谈一谈或回家采访一下自己的父亲成功的经验、创业

的艰辛,从而体会文中“父亲”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

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一堂课下来,可总结的得

《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失很多,我想,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

断成熟、完美。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3:0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4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隶字的意思
标签:台阶批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