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微君之故

更新时间:2022-11-27 22:30:13 阅读: 评论:0

模型解题法怎么使用-劼怎么读音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雨霖铃原文)

《式微》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作者】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

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

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出)】

【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

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

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

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

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

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

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

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

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

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

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

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

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

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

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

为乎泥中?

二、选择题: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

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

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分析: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

劳动者的不满。

2、下列对《式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诗歌第一章,短短四句,寥寥数字,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

者的满腔愤漠刻画出来了,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B.“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

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C.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

出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D.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

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解析】B“式微式微,胡不归”是一种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

三、赏析题: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

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3、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答: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4、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2:3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鲜多音字
下一篇:含糊的拼音
标签:微君之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