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钟氏之子

更新时间:2022-11-27 22:20:25 阅读: 评论:0

中考政治大题例题-用情组词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佛山黄标车)

第1页共28页

冀教版2021-2022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15文言文阅读D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文言文阅读(共NaN题;共304分)

1.(11分)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

②物莫能陷也________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

④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

2.(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

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

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②钩:衣带上的钩。③写:摹画。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闻:听说。⑥下之:

到叶公住所处。⑦牖(yǒu):窗户。⑧施(yì):延伸。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

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第2页共28页

好________(hǎohào)似________(sì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

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

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

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14分)文言文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①未成,弃去________②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

③太白感其意________④还卒业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之,曰:“欲作针。”

(3)“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

第3页共28页

4.(14分)读《钟氏之子》,完成练习,并感受语言的妙处。(选做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

“卿面何以汗?”毓对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慊悚,汗不敢出。”

(1)钟氏二子见魏文帝,________脸上有汗,________脸上无汗。

A.钟繇B.钟毓C.钟会

(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氏二子都能机智地应答。你更喜欢谁的回答呢?说明理由。

5.(15分)(2020·彭水)整合课文知识: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

(1)“曰”“日”长得太像了,你怎么从字形和意义上给分辨不清的人说明这两个字的不同:________

(2)结合文言文,分别说说这二个人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理由。

①观点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②观点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6.(11分)阅读与欣赏。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

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1)下列依次对选文中的“其”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园;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B.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C.①树;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D.①园;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

(3)用八字成语给这篇选文拟个题目:________。

第4页共28页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7.(9分)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

B.答应,信守

C.这样,如此

D.表示一种语气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

C.此必苦/李。

D.唯戎不/动。

(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

(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19分)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②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③被:披。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________遂:________亦:________

第5页共28页

(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

9.(13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

(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坠--

掉,落。5.于--在,到。6.遽--立刻,急忙,马上。7.契--用刀刻。8.是--指示代词,这儿。9.吾--我的。

10.之--结构助词,不译。11.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2.其--他,代词。13.者--……的地方。14.求--找。

15.之--剑,代词。16.矣--了。17.而--但是。18.若--像。19.此--这样。20.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

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解释下划线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6页共28页

10.(14分)(2021五下·龙华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①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

之,一举②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有顷④,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②一举:一次行动。③须:等待。④有顷:顷刻一会儿。

(1)“之”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种解释,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馆竖子止之________

②从伤而刺之________

(2)试着写出“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这句话的意思。

(3)读了这则文言文,你觉得卞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11.(19分)(2020六下·宿迁期中)课内阅读

周处知错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

而处尤剧②。或说处杀虎斩蛟,实翼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注释】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这里指好争斗。②尤剧:最为厉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三横:________或说:________

(2)与“闻里人相庆”中“闻”字用法不一致的一句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敌人闻风而动

C.柴门闻犬吠

第7页共28页

D.这味道很难闻

(3)乡人说:“处杀虎斩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本篇文言文对你有何启示?试着写一写。

12.(6分)(2021·天津模拟)文言文阅读。

祝寿

猫与耗鼠①庆生,安②坐洞口,鼠不敢出。忽在内打一喷(pēn)嚏(tì),猫祝曰:“寿年千岁!”群鼠曰:

“他如此恭敬,何妨一见?”鼠曰:“他何尝真心来祝寿啰,骗我出去,正要狠嚼③我哩。”

注释:①老鼠。②安:一动不动。③狠嚼:狠狠地吃掉。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讲了________去给________庆祝生日的故事;文中的“猫祝曰”“群鼠曰”中的“曰”的意思是(选填序

号)________(①为,是②说③姓);“他如此恭敬”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出判断和决定之前要仔细思考和分析,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也不能被事物的表面

迷惑的道理。这个说法是()的。

A.正确B.错误

(3)老鼠为什么不出门见猫?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3.(14分)(2020·德清)文言文阅读。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①金者之所,因攫②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

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①鬻(yù):卖。②攫(jué):抓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清旦________

②因攫其金而去________③徒见金________

第8页共28页

(2)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4.(19分)(2021·湖北模拟)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

无此必不明⑤。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

①若:如果。②物:指人和事。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③譬如:好比。④瞳子:瞳孔。⑤明:看见。

(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尝月下戏(________)A.品尝看戏B.曾经玩耍

②人语之日(________)A.对……说徐儒子B.说话的

(2)在文中找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15.(20分)(2021·湖北模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第9页共28页

(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

说:“________。”

16.(26分)课外阅读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17.(11分)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以前,从前。②君:对对方的尊称。③抔(póu):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18.(16分)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第10页共28页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________(yúyù)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shúshū)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及:________②沧沧凉凉:________

③探汤:________④决:________

⑤孰:________⑥汝: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19.(14分)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过是溪()

A.这B.正确C.名字叫“是”

②太白感其意()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第11页共28页

C.感谢她的语意

③还卒业()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①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

②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

③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

20.(11分)(2018·越城)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②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③阳:这里指阳光。④孰与:

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_______戏________闻________善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第12页共28页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1.(6分)(2018六上·获嘉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________________,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按原文填空,把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划线的字。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亦:________捧:________

②坚闭门而不出

坚:________闭:________

22.(13分)(2021六下·蚌埠月考)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节选)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

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解释字义。患: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两处“其”具体所指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选文中提到的“此三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________。

第13页共28页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NaN题;共304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第14页共28页

答案:2-5、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第15页共28页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第16页共28页

答案:5-2、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第17页共28页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第18页共28页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第19页共28页

答案:9-5、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第20页共28页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第21页共28页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考点:

第22页共28页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第23页共28页

答案:14-1、

答案:14-2、

考点:

解析:

第24页共28页

答案:15-1、

答案:15-2、

答案:15-3、

答案:15-4、

答案:15-5、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第25页共28页

答案:17-2、

考点:

解析:

答案:18-1、

答案:18-2、

答案:18-3、

考点:

解析:

答案:19-1、

第26页共28页

答案:19-2、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答案:20-2、

答案:20-3、

考点:

解析:

第27页共28页

答案:21-1、

答案:21-2、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答案:22-2、

第28页共28页

答案:22-3、

答案:22-4、

考点:

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2:2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2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矛与盾扩写
下一篇:一时并作
标签:钟氏之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