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孔圉

更新时间:2022-11-27 21:22:38 阅读: 评论:0

新标准初中英语-笑组词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今年清明节怎么放假)

1/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

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出典]《论语》注:1、【原文】子贡问

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

问③,是以谓之‘文’也。”2、【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

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3、【译文】子

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

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4、词目:

不耻下问释义:耻:羞耻,耻辱。比喻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成语来由:卫国大夫孔圉聪

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

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

“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

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

2/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

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

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

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

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

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

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5、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

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

谥号。关于“文”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

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

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

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谥法所说的“学勤好问”。可见,孔

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回到“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

3/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

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

“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

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

的问题在内。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

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

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

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

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

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

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那才叫难。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

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模棱两

可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治学一贯提倡的方法,也是

在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句名言。“敏而好学”,就是勤奋好学。“不耻下

问”,就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能虚心向长辈、向上级领导和老师

4/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学习请教,还能向比自己年龄小、学历低、地位低的人学习请教,而

且是诚心诚意的,不以这样做为耻。这种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的学

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孔夫子倡导的“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在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上,教育和

鼓舞了无数有志之士走上成功的道路,而千古流名。在我们的现实生

活中,在我们公司员工之中,也要大力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的学习精神,提倡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能者为师的精神。只有这

样,我们的员工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我们的公司才能不断的发展。

我们有些人不是这样,遇到问题、遇到不懂的事,不善于向别人请教,

更不善于“下问”。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宁肯不懂装懂,

也不去向别人请教弄个明白,总是以“下问为耻”。这样,不利于提

高和进步。7、《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

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

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

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

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

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

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

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

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

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

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

6/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

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着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

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

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

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

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

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

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

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7/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

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

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

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

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

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

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

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

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

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

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

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

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

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

8/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

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

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

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

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

闻道,夕死可矣”(《里仁》)8、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能知

道的也很有限,总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的人,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事,

那就必须得问。请不要让虚荣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住了你的嘴,就

是堵住了开启知识的大门。若你将别人说过的话当作是废话,那它就

到此为止;而你当它是道理,它便会因你的虚心,而开启生机。在生

活中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受益终生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1:2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5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角成语
下一篇:草质茎
标签:孔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