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齐侯问》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2、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学习本文的论辩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2、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分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和而不同”思想
“和”与“同”在春秋时期是两个用得很普遍的词,代表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处
理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的方法。
“和”者,谐也;“同”者,一也。有不同而求和谐,达和谐而存不同。“和”的
原意指五味的调和,八音的谐和,进而引伸为一种哲学思想。
多元并列,多样共存,是世上万事万物的自然存在状态,有些政治家把它引入政事
之中,用来处理不同观点的存在与争论,以求得不同意见的互相吸收,避免不必要的错
误。
“同”则是无原则的附和、赞同,“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
不同认识的存在及发表。其基础是私利的一致或为了求得一已之利。
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讲和谐而不求相同,小
人只是苟同而不讲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
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
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
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
能保持融洽的关系。“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和高度的智慧。
二、关于《左传》
请在前言中划出相关知识点:
1、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传》、《左氏春秋》
2、作者: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3、体例: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4、文学地位:是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
三、晏子简介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他聪明机智、学问渊博、能言善辩。他关心老百
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
介绍故事:晏子使楚、晏子数罪
四、释义并翻译课文
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
先王之济五味
以相济也
政平而不干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五、课文分析
1、这篇课文记载了什么?中心是什么?
这篇课文记载了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国的相国与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的
一次对话,中心是辨别“和”与“同”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不同。
2、分析本文说理的特点(练习三)
文章以厨师和羹、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主旨,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接
受。
(一)论述什么是“和”:
①以“厨师和羹”说明什么是“和”————论述君臣关系的“和”————引
用《诗经》为证————总结————再以“乐师操琴”说明什么是“和”。
(二)论述什么是“同”
②以梁丘据为例说明什么是“同”————“同”就像“以水济水”、“琴瑟专一”
(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六、讨论
1、为什么说“和”与“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状态?(练习二)
2、谈谈“和而不同”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1:1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