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重⼒和重量都是⼀回事吗?
各位⼩伙伴⼤家好,⼜到了⼩科每⽇⼀科普的时间了,⼩科会每天向你们讲⼀个有趣⼜有益的科普知识,要是喜欢⼩科
的⽂章就动动⼿指转发给更多的朋友看哦~
⼀切都要从曹聪称象说起
据史籍记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诗⼈曹操的⼩⼉⼦曹冲天资聪敏,五六岁时的智⼒就已经达到
甚⾄超过⼀般成年⼈了。有⼀次,孙权派⼈给曹操送来⼀个庞然⼤物——⼀头⼤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头⼤象有多重,却
⼜不知道应当如何称量。询问群⾂,群⾂也都束⼿⽆策。这时,曹冲出主意道:“先把⼤象牵到船上,在船舷边刻出吃
⽔深度的标记。然后把⼤象牵出,往船中装⼊⽯头,直到船下沉⾄所刻标记为⽌。⽽后再⽤杆秤⼀堆⼀堆地称出⽯头重
量,加到⼀起,就是⼤象的重量了。”曹操听罢,觉得这个称象的办法甚好,就欣然采纳了曹冲的这⼀“合理化建议”。
乍看起来,曹冲这个称象的法⼦,似乎相当巧妙,相当完美,然⽽仔细想想,⼜觉得这个办法妙则妙矣,但从现代⼒学
的⾓度进⾏审视,就觉得这个法⼦与完美还有距离。为啥?因为⽤杆秤称出来的⽯头的重量,继⽽计算出来的⼤象的重
量,其实并⾮重量,⽽是质量。理由很简单:杆秤所称的⽯头是与秤砣⽐对的,如同天平所称的物体是与砝码⽐对的⼀
样。秤砣与砝码,都是质量的基准,所以⽐对出来的必然是质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呢?
所谓质量,就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从惯性的⾓度看,物体的质量⼤,意味着保持固有运动状态(包括静⽌)的能
⼒⼤;物体的质量⼩,意味着保持固有运动状态的能⼒⼩。例如,⽔的体积质量(亦称“密度”,旧称“⽐重”)为
1.0×103kg/m3,⽽铁的体积质量为7.9×103kg/m3,铝的体积质量为2.7×103kg/m3。就我们的感觉⽽⾔,我们就觉得铝⽐
⽔重,铁⽐铝重。重的东西,它的运动状态就⽐轻的东西更难改变。正因为如此,⼈们常说“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重量,则指的是“使该物体获得其加速度等于当地⾃由落体加速度的⼒”。从计量单位看,⼆者也是⼤有区别的:质量的
单位是kg(千克)、g(克);重量的单位是kN(千⽜)、N(⽜)。
质量、重⼒和重量原本是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可不知从何时起,⼈们把质量和重量、重量和重⼒混为⼀谈,以⾄于常
常“指⿅为马”,弄到“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的地步了。⽐如,咱们⽤杆秤称量物品,称量出来的是物品的什
么“量”呢?有⼈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重量。其实不是“重量”,⽽是“质量”。理由很简单:⽤杆秤所称出的物品
的“量”是与秤砣⽐对后得到的,正如⽤天平所称出的物品的“量”是与砝码⽐对后得到的。秤砣与砝码,都是质量的基准,
所以⽐对得到的“量”当然就是质量。值得指出的是,在⽐对的过程中利⽤了重⼒,即利⽤了“杆秤平衡时,物体重⼒对轴
(拴秤毫处)的⼒矩与秤砣重⼒对轴的⼒矩⼤⼩相等、⽅向相反”,亦即∑Mc(F)﹦0的“合⼒矩定理”。此处,何妨顺
便说句题外话:杆秤与天平的⼯作原理是相同的;⼆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天平(参见图1)的两个⼒臂(l1与l2)相等,⽽
杆秤的两个⼒臂不等
图1
问题似乎越说越糊涂了:还没有把重量说清楚,⼜扯出来了质量和重⼒。不过,这⼜恰好说明,重量、质量和重⼒是既
有联系⼜有区别的三个概念,或⽈三个物理量。
先说质量。所谓质量,就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从惯性的⾓度看,物体的质量⼤,意味着保持固有运动状态的能⼒
⼤;物体的质量⼩,意味着保持固有运动状态的能⼒⼩。⽽从引⼒的⾓度看,物体的质量⼤,意味着它与别的物体之间
的引⼒⼤;物体的质量⼩,意味着它与别的物体之间的引⼒⼩。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国际符号为kg。值得⼀提的是,作
为物理量的质量,与作为⽇常⽣活中物品品质好坏的质量,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次说重⼒。重⼒其实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据此可知,重⼒的⽅向恒指向地⼼,⼤⼩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在地的
重⼒加速度的乘积,即G=mg。其中,质量m的单位为kg,物体所在地的重⼒加速度为g。⼜根据⽜顿的万有引⼒定
律,可知G=Km地球m/r02(其中K为引⼒系数,⼜称“引⼒常量”;r0为物体或⽈质点到地球中⼼的距离)。由Km地球
m/r02=mg可知,g=Km地球/r02。在距离地球不远处的天空,g约为9.8m/s2.。正因为重⼒是⼀种⼒,所以重⼒的单位当
然就是⼒的单位N(⽜顿),⽽不是质量的单位kg(千克)。
图2
再说重量。重量的定义是“使物体在特定参考系中获得的加速度等于当地⾃由落体加速度的⼒”。这就明⽩晓谕我们,重
量也是⼀种⼒,其单位当然也是⼒的单位N(⽜顿)。例如,在重⼒加速度为g的地表A处有⼀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其
重⼒值为G=mg,⽅向指向地⼼。⽽此物体在A处的重量W,即此物体在A处所获得的⾃由落体加速度的⼒,则应为此物
体的重⼒与其在A处由于地球⾃转对于NS轴(地球⾃转轴)产⽣的离⼼⼒F的⼏何和(⽮量和),即W=G+F(参见图
2)。其中,离⼼⼒F=mrω2(r为A点到地球⾃转轴轴线NS的垂直距离,ω为地球⾃转的⾓速度)。于是便得到W=G+
F=mg+mrω2=m(g+rω2)。显然,g+rω2就是⾃由落体加速度。此处,值得强调指出,g+rω2是⽮量和⽽不是代数
和。
和。
不过,如果物体在地球的⾚道线上空,那么重量和重⼒共线,且⽅向相反,此时的⾃由落体加速度在数值上就是代数和
(g-rω2)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所谓“⾃由落体加速度”,其实就是“重量加速度”。
由图2可见,重量在数值上是⼩于重⼒的,且⽅向偏离地⼼。由于离⼼⼒远⼩于重⼒,所以作为重⼒与离⼼⼒合⼒的重
量与重⼒的数值极为接近,⽽且⽅向的偏离也很⼩。唯其如此,⼈们就常常不加区别地将重量和重⼒混为⼀谈了。其
实,重量和重⼒的物理意义,那是并不相同的。
⾄于质量和重量,⼆者的物理概念也堪称“泾渭分明”: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重量则是⼀种⼒——使物体在
特定参考系中获得的加速度等于当地⾃由落体加速度的⼒。遗憾的是,在⽇常⽣活中,⼈们常把“质量”说成了“重量”(例
如⼈们常说的“体重”,其实指的是⾝体的质量⽽⾮重量)。久⽽久之,习惯成⾃然,倒不觉得这样“张冠李戴”有什么不妥
了。⽽在1800年前曹操、曹冲⽣活的那个时代,⼈们对于现代⼒学中的质量、重⼒和重量就更加缺乏认识,以⾄于只知
有重量,⽽不知有质量、重⼒。唯其如此,那时的⼈们把质量说成重量、当作重量,当然也就情有可原。
尽管质量、重⼒和重量在物理学中的区别是分明的,但在不谙物理学的朋友们的头脑中却有点模糊。似乎可以这样说:
直到现在,某些朋友对于质量、重⼒和重量的认识也未必⼗分清楚。这缘于我们长期以来,在⽇常⽣活、⼯作中所使⽤
的重量,有时指质量,有时指重⼒。重量的这种“双重含义”,使质量、重⼒和重量的概念含混起来,不易区分了。例
如,我们说某⼈的体重为60公⽄(kg)、卡车的载重量为4吨(t)、⼀袋糖果的重量为1⽄(“⽄”为⾮法定计量单位,1
⽄=0.5kg=500g),如此等等,指的都是质量。但有些时候,重量⼜指的是重⼒。例如在设计桥梁时,以⽕车、汽车以
及它们所承载的旅客、货物的总重量为载荷,指的就是把重⼒加在桥上。此外,⼈们在书写⼒的单位kgf(千克⼒)
时,常常忽略了f,把kgf写成了kg,这⽆疑也加重了⼈们对⼒和质量的模糊认识。
值得⼀提的是,重量及其单位的使⽤,在世界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且,短时间内似乎还难以妥
善解决。不过,⽆论何时解决、怎样解决,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付诸实施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在⾄少应当明确重量
的所指。因为只有明确了重量的所指,才能给出其确当的单位。⽐如,我们在超市⾥买了10公⽄⼤⽶,这个“重量”指的
是“质量”,不是⼒,其单位应当是kg(千克)、g(克);⽽如果我们所说的“重量”指的是“重⼒”,那它的单位就应当是
kN(千⽜)、N(⽜)了。
各位⼩伙伴觉得⽂章如何呢?记得给⼩科点赞哦~
本文发布于:2022-11-17 01:0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