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阿留申低压

更新时间:2022-11-17 00:40:35 阅读: 评论:0

13型战术指挥尺使用方法-西字开头的成语


2022年11月17日发(作者:新年 祝福)

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教师指导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归纳三圈环流的特点。

2、正确解释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风向变化和位置分布的规律。

3、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规律。

4、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海陆间高低压中心形成的过程。

5、通过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区别不同半球、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海陆间气压中心的

位置。

6、运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规律,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举例说明,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8、通过阅读气温、降水量图表,归纳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特征。

9、通过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出3-5种气候成因,并综合分析不同

区域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断设定条件,步步接近现实地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和

风带的模式图,归纳其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季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体会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析三个典型气候类型案例,总结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机

制,学会综合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课的类型】讲授新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课外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知识回顾]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

[导入新课]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

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

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我们把地球旋转900,让它平躺下来。我们假设地

球表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不移动。

[板书]假设①: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

[引导学生探究]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温度差异,试运

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出地球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

[课件展示]单一经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总结]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因受热而上

升,致使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

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

3

地向赤道流动。这样,在南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各自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流,即“单圈

环流”。

[板书]假设①: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

[过渡]但实际上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

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

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板书]假设②: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师生互动探究]

1、低纬环流

(1)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2)来自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

偏转为西风。

(3)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4)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带。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课件展示]低纬环流立体图,配合讲解。

[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1)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

偏转成中纬西风。

(2)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

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4

(3)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

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4)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板书]假设②: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

[课件展示]三圈环流图,配合讲解。

[引导学生归纳]赤道低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与副热带高气

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教师总结]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

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

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板书]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归纳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特

点。

[教师总结]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分布,中间是赤道低压

5

风带南北对称,成高压吹向低压

课件展示]

[过渡]但是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自

转的同时还一直围绕着太阳公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我们在上一章学过,地球公转引起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变化,这一点对三圈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影响呢?我

们仍然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但是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板书]假设③: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学生探究]阅读课本P39文字与图2.11,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

[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

地球表面均匀的,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

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①: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

假设②: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假设③: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直射点而

南北移动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分布,中间是赤道低压

风带南北对称,成高压吹向低压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高压带

低纬东风带

6

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

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

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课件展示】海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动态图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因此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

季比海洋低。

【学生探究活动】结合P39页图2.1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海陆间高低压中心形

成的过程。

【教师总结】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

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

布。

【学生探究活动】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探究: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带状状分布。

【学生探究活动】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呢?而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是什么呢?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

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

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

洋上形成高气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

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

布。

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

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

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

(冷)高压

(热)低压

夏季

冬季

(热)低压

(冷)高压

7

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

【课件展示】

亚洲

大陆

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

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

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

【板书】

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过渡】我们再来看风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

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我们来阅读P41“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

你们发现东南亚和东亚在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会有这种变化?试着运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规律,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

气的影响。

【学生探究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后,由代表发言】

【板书】3、季风环流

【教师总结】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

环流。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

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

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

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

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一月切断

七月切断

低高高

8

[板书设计]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带状状分布。

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3、季风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

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

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

图。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复习】

【课件展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过渡】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认真观察屏幕的三种典型气候的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归纳

三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课件展示】种典型气候的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图表

【学生思考,回答】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一月切断

七月切断

低高高

9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冬季暖湿多雨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归纳这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范围,并总结

一下,描述气候类型时,要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描述气候类型特征主要有两个重要指标——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高低

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影响降水多少的决定性因素是大气环流。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

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

性气候就属于这种类型。而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

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在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在两

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通常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就可以用“夏季怎么样、

冬季怎么样”来描述。地中海气候就属于第二种类型。

【课件展示】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过渡】我们来探究一下世界上还有哪些气候类型是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的?哪

些气候类型是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

【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派

发文字资料辅

助学习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练习巩固】主要培养通过阅读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

10

【教师总结】归纳各种类型的气温、降水图表的特点。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请同学们通过43页的

活动,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区范围的大小,分析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

气候的。

【学生探究】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本文发布于:2022-11-17 00: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好久好久
下一篇:busyness
标签:阿留申低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