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克有多重

更新时间:2022-11-17 00:25:12 阅读: 评论:0

初一月考试卷及答案-兆字笔顺


2022年11月17日发(作者:爽肤水的用法)

1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有多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数

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会比较差别较大的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

系统规范的质量概念。

在本节课,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这些

都为学习“吨的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

了基础。

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1、教学理念

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意

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在操作中发现、感知、体验、

学习。

因此,在本节课,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结合学生实际,以大量的动手操

作活动和体验为主,把“千克和克”的认识建立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使学生不

仅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

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

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性目标

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

受数学就在身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

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

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

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

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

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2、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

品的质量。

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时,我依据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

实际。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看,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重要

内容。

量的认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量”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有准确的认识千

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才能正确有效的解决与质量有关的问题,才能在实际生

活中灵活地应用。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直接接触得很少,

不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因此要掌握好质量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

学以致用,必须帮助学生准确的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

由于千克、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

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上说,要在一个抽象的观

念刚建立后立即准确运用对他们来说也有困难。因此形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3、说教法学法

3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

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

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4、说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

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轻重。(约2分左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

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

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

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

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

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第一层次:认识秤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

具——秤。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秤。

第二层次:认识天平

教师提问:“想知道2分硬币有多重,用什么工具?”接着用课件出示天平,

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教学中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层次:克的认识

4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学认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

我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

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

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

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

基础。

(3)多于1克的质量的认识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上的克数,并在四人

小组中展开活动: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再掂掂一掂别人带来的物品,感受不同

克数物体在质量上的差别。最后问学生:和1克比起来你有什么感受?加深学生

对克的认识,并为接下来千克的认识埋下伏笔。

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

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

第四层次:千克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同时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通过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一袋黄豆太重不能用天平来称量,这时就需要

用台秤来称量一般物体的重量。

(2)认识台秤

教师出示台秤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台秤的计量单位:kg。并让学生认读

课件上台秤指示的质量,说出认台秤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1千克有多重?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

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分四个步骤展开知

5

识探索:

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用天平称出1袋黄豆有多重,通过实际称量知道教师所提

供的每袋黄豆的质量是1千克。

接着掂一掂1千克黄豆,感受1千克的重量。

然后,掂一掂组中的饼干、铁块、盐等物体的质量,估测后再用秤称一称,

看你估测的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加深学生对“千

克”这一质量概念的认识。

最后,教师从学生称出的1千克的物体中,找出体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品(如

1kg铁块和1kg饼干)提问:“这两样物体的重量都是1千克,你们认为在估计物

体轻重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感受到估计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只考虑外形的大

小(体积),还应结合现实物体来估计;同时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通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

“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

实际体验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既突出了重点、突破

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估测意识和与人合作意识。

第五层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体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

体的理念,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间进率的理解与认识。因为“我做过

了,我就记住了”。

教师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1千克饼干,说出自己的感受。强

化对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为接下来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的学习做好准备。

对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认识,分三步来进行:

(1)教师提问:猜一猜,多少个1克是一千克?

(2)小组合作研究千克与克的进率。

(3)交流本组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1:每袋盐500g,两袋盐是1000g,放在秤上称一称也是1kg因此

1kg=1000g

方法2:看称好的饼干袋上注明为1000g,称一称正好是1kg教师根据学生

6

的交流过程板书:1千克=1000克。

这样,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克与千克的内在关系(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求达到“有序”、

“多样”、“有度”的目的。

(1)基本练习——给()中填出合适的单位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

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

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

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

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

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

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千克、克的认识与理解,

并学会借助已有的物品估计未知物品重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健康测评

让学生在分组称量体重的基础上,结合课前测量的自己的体重,对照教师提

供的青少年健康转状况测量表,测评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让其他的学生提出建议: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第四环节:评价、小结;

让学生交流: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每位同学都评价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哪

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知识探索的过程,把学生当作知识建构的

主体,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树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7

5、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在课题的下面写了四行字:

1枚2分硬币重约1克

2袋盐的重量是1千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强化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的认识,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说教学媒体

本节课使用的主要媒体有:2分硬币、1千克重的黄豆、天平、台秤、体重

计、电脑课件等。在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时时,我使用了2分硬币、

1千克重的黄豆、天平、台秤等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质量观念;

在导入新课、认识各种常见的秤时使用电脑课件给学生提供较强的视觉信息,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2-11-17 00: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英语虚词
下一篇:yg是什么意思
标签:一克有多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