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额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1-16 23:49:31 阅读: 评论:0

2018年河北中考数学卷电子版-确的组词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

甘肃方言“额头”说法探究

作者:王丹,朱世杰

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16期

甘肃方言“额头”说法探究[本文的研究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

划”2014年“甘肃方言人体词语汇集和研究”项目的资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文

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雒鹏、黄海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丹朱世杰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额头”一词是人体词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甘肃方言中“额头”的称说形式可分

为五大类型:“颡”类、“额+X”类、“奔娄”类、“天目”类、“眉梁”类。本文从共时地

理分布与历时来源两方面探究甘肃方言“额头”的特点及演变规律。

[关键词]甘肃方言;额头;类型分布;音变规律

“额头”一词属于语言基本词汇中的核心词语,也是人体词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汉

语“额头”一词的研究,有李慧贤的《表示额头的词汇及其演变》一文,相关的研究还有吴宝

安《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曾达之、罗昕如的《湘

语“头”“背”类人体词语的语义演变与修辞动因》等文。就甘肃方言“额头”一词称说形式

及特点的研究而言,目前未见相关探讨。有鉴于此,笔者对甘肃方言人体词语做了大面积细致

的调查,涉及甘肃方言86个点,以期对甘肃方言“额头”一词的称说形式及其特点做一探究。

根据调查资料,结合构词特征、造词特征、发音特点,我们把甘肃方言中表示“额头”这

一概念的词语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颡”类,只包括“颡sa”一种说法;第二类,“额+X”

类,包括“额颅、额头、艾颅、内颅、内颅头子

”;第三类,“奔娄”类,包括“奔娄、奔娄头、

梦娄”;第四类,“天目”类,包括“天目、天目梁、天目帘

、天门、天门梁、天门帘”;第五类,“眉梁”类,

包括“眉梁、眉梁骨、米梁、米梁骨、米帘、米念骨、

明了光子”。

第一类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的一些方言里,如泾川县东南部方言,“颡”叫sa,既可以是

“头”这一人体所属部位总体的称呼,也可指头的构成部分“额头”。

第二类主要分布在陇东、陇南、陇中、河州、洮岷等地区的方言里。这类词由“额+X”构

成,其中X为与“额”意义相近的名词。“额”、“颅”、“头”在中国古代已经有表示“额

头”的意义。但是“头”一词不单独表示“额头”这一概念。它的本义是对人体部位——头的

总称,在甘肃方言中它常被用来做词缀,这里“额头”一词就是用“头”做词缀。“额”、

“颅”、“头”组合构成的词语在甘肃方言中仍旧表示“额头”的意义。其中,“额颅”这一

称说形式属于联合式复音词;“额头”是用表示“额头”意义的“额”加上“头”字词缀派生

而成的。

第三类分布在河西和兰州周边地区的方言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奔髅”一词,

说分布在晋语里,还收录了“奔娄头”一词,指出分布在兰银官话里。实际上,在甘肃的河西

和兰州周边地区有大面积的分布。

第四类、第五类分布在河西方言和临夏及其周边的方言里,这些称说形式少见于记载。这

些形式,主要由于不同的造词方式造成,与生活在甘肃这片地区的人们的造词心理相关。这类

称说形式的构成主要要素包括“天”、“目”、“眉”、“梁”这四个语素。至于不同的称说

形式,则是这“天门”和“眉梁”的音变造成。

基于对“额头”在甘肃方言中的多种称说形式的共时分布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甘肃方言中

特有的称说形式外,还有大部分是保留了古代的称说形式。保留下来的这类称说形式只是在语

音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不同的语音形式,反映的正是其演变的历史层次。下面我

们从语音形式入手尝试对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形体》中说:“《说文》,‘颡,额也’,西安谓头曰颡,开口呼

之如沙。此以小名代大名也。”泾川县东南部方言中的这一称说形式主要是受邻近的陕西方言

的影响造成的。《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颡”字条目,可见以“颡”指称“额头”在上古时期

就已经存在。“颡”在上古音系中属于心母、阳部的字。在中古音系中的属于心母、荡韵、开

口、一等、上声。但是甘肃泾川县方言中为什么读[],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弱读现象,首先

丢失了鼻音韵尾。

“额”、“颅”、“头”在中国古代已经有表示“额头”的意义。“额”最早见于上古时

期,在《黄帝内经》中有用“额”的记录。“颅”表示“额头”出现在中古时期,在《后汉书》

中有用例。“额”在上古音系中属于疑母,铎部字。在中古音系中属于疑母、陌部、开口、二

等、入声,五陌切。现代汉语中“额”为零声母字。但在甘肃方言中我们可以听到“额”还有

另外的其他三种声母,分别是:具体见下表:

额颅、额头、艾颅

额颅、额头、额颅

额颅、额头、内颅、内颅头子、内头、

耐楼、难头、耐隆

盖颅、盖头、盖

这些变化是符合甘肃方言演变规律的。今普通话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甘肃方言中普遍都

读成了非零声母。陇南等地方言多读[]声母;陇东等地方言多读[]声母;陇中等地方言里多

读[]声母。当然读零声母也是符合甘肃方言演变规律的。

段亚广在《中原官话音韵研究》一书中论述“中原官话影疑母合流的性质”部分时,提出[]

声母有中古来源,是继承古音,而不是影疑母演变为零声母之后在新生出来的。而[]则是[]

的变体。笔者认为,[]音应该是对上古音的保留,因为“额”在上古音的拟音声母即为[]。所

以甘肃方言中[]类型的读法,是对上古音[]的继承。

读作[]的类型与[]同属于鼻音,区别在于[]声母的发音部位靠前,[]声母的发音部位

靠后。读作[]的类型,是疑母字读为塞音的现象。罗常培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一书中利用汉

藏对音材料,总结认为这种现象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一种特征。”他在书中为疑母字拟音为

[],浊塞音[]清化后就变为了[]。

还有[]这一特殊的读法只在张家川方言中出现。关于这一现象,雒鹏先生认为甘肃一带的

方言疑母字曾经有过读[]形式的时期,后来鼻音[]弱化而脱落就只剩下了[]。李范文在《宋代

西北方音》一文中也提出了宋代西北方言的疑母拟音为[],在今甘肃方言里,[]弱化脱落就

剩下清化的[]了。

由此,我们看出造成“额头”这类称说形式多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额”的声母的变化。

“奔娄”这一称说形式在古代并未见有类似说法。虽然《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有“奔髅”

和“奔娄头”,但未见考源。笔者认为这类词语出现在晋语和毗邻的兰银官话中是由于人口迁

移导致的,限于学识水平,本文不做深究。

“天目”类称说形式里的“天”,《说文》中说:“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

称。”额头处于人的面部的最高处,位于眼睛之上,因此以“天目”表示“额头”是由此而来,

指人的面部的最高处。“梁”,《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

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人的额头正是在人的面部呈水平方向,因此可

以看出“天目梁”这类说法是由此而来,是一种隐喻式的造词。古代并未见有将额头称说为

“天目”等的类似记载。在《汉语方言大词典》“天”字条下有“天门”、“天门亮”、“天

门盖”等词条,都解释是额头的意思。其中有中原官话,也有兰银官话。甘肃方言中为何称说

“天目”、“天门帘”,笔者认为这两种称说形式是由“天门”、“天门梁”发生音变而产生

的。

“眉梁”和“米梁”这两种不同的称说形式,其区别在于“眉”和“米”的读音。

“米”是“眉”的写音字。甘肃方言里“眉”读音。所以“米梁”这一称说形式实际就是“眉

梁”的不同写法。至于“米念骨”,“念”的读法我们认为是甘肃方言中鼻音[]和

边音[]的相混造成的。

甘肃方言表示“额头”这一概念的人体词语称说形式丰富多样。大体说来,它的形式有对

上古汉语语音形式的继承,也有自身发展创新的部分。“颡”和“额”这两种类型的称说形式

就是对古汉语语音形式的继承,但是其内部又存在语音变化。“奔娄”、“天目”、“眉梁”

这三种类型的称说形式就是甘肃方言中所独有的。这两类称说形式的存在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的认知心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慧贤.表示额头的词语及其演变[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8.

[2]吴宝安.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J].语言研究,2006,(4).

[3]李树新.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J].内蒙古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4]曾达之,罗昕如.湘语“头”“背”类人体词语的语义演变与修辞动因[J].当代修辞

学,2013,(3).

[5]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8]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段亚广.中原官话音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1]章太炎.新方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23:4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额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