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游褒禅山记
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
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
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二.文章结构:
《游褒禅山记》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先概括介绍褒禅山,然后写发现仆碑,又从碑上残文看出此山原名
“花山”。
第二段具体写游洞。先略写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较详细地叙述游后洞的
经过,表达了“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心情。
第三段写游山的心得体会。先充分肯定古人的“求思”精神,再拿世人的避
难就易同它对比,然后精辟地阐述了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与必不可少的主客
观条件三方面的内在联系.
第四段就仆碑足以证讹一事,指出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应该取“深思而慎
取”的态度.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三.主题思想:
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7
四.文言知识:
(一)“其"的用法:
“其”用作实词,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
指示代词。
1.“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1)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
她们的、它的、它们的.
A。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其”代华山
的.
B。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面的碑文已被剥蚀
得模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其”
代仆碑的。
C.其下平旷:译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其”代华山的。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作,可是看看它的左右洞壁,来到这里,
并且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代后洞的.
(2)用为主语或宾语: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作,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
洞。“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只能译作
“它”,不能译作“它的”.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的“其”也是作为“其为文”这一主谓结构
的主语,应译作“它上面”不译作“它上面的”。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作,是因为他们探求得深入而且广泛。“其
"是“其求思之深……"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他们”。
2.“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
“我”、“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
A.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作,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因而
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洞中奇景的乐趣。这是承前称代,“余”“其”是互
文,“其”指代自己。
3/7
3.“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表示人、
事、物的范围,或者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译作,因此那以后就把它叫“褒禅山”。“其”
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译作“那”。
B.距其院东五里:译作距离那个慧褒禅院东面五里。“其”代慧褒禅院,译
作“那个”。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译作,要问那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好游
的人也没有谁走到过洞的尽头。“问其深"的“其”,代上文“有穴窈然”的
“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的“其”指代“好游者”,
译作“那些”.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作,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难,
可是那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
“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E.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译作,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
更少了。“其又深"的“其”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指代那些。
F.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出了洞,有人就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
“其欲出者”的“其”,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G.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作,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事
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说得完呢?“谬其传"的“其"
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4.“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
例如: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
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5。“其”用作助词,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
例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已经出了洞,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
出的人.“既其出”的“其”是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疑难句解析: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7
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部分的“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
是原因,“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
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①于:对
于.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③“莫能
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
现代汉语是:我对倒下来的石碑很惋惜,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
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五。鉴赏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
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
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
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
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
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
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
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
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
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
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
5/7
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
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
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
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
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
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
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7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选出下列句中“求”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翻译下列句子,补上必须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并说明补上的是什
么成分。
(1)于是余有叹焉。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
7/7
[参考答案]
1。C(“胜”应读“shēng”。)
2.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
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4.D
5.(1)于是我对这件事有许多感慨。
(2)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却未能到达省了一个分句),在别人看来是
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免不了懊悔.
(3)我对这倒在路边的石碑很惋惜(省谓语),又因此而感叹那些古书不
复存在,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没有人能说明白古书的原貌,(类似的情
况省主语)哪里能说得完呢!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21: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