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丰成语

更新时间:2022-11-16 22:05:28 阅读: 评论:0

初三英语40多分怎么办-魔方第三层怎么拼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学车心得)

20

教育科学

2016年第3期

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

髓,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本文根据小学

年级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

将课内外相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丰富

了小学生的成语积累,积淀了小学生的文

化底蕴。

关键词:成语文化教材课外情境

DOI:10.16657/1673-9132.2016.08.017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品,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外表凝练,内涵丰

富。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成语有助于激发

他们对中华语言的热爱,提升他们作文写

作的功底与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也强调了成语教学,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识

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怎样指导他们积

累成语呢?我根据年级特点,充分挖掘和

利用教材资源,课内外结合,积累与运用

并重,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教材为平台,引导学生积累

(一)联系课文学习成语

我以课例中的成语作为切入口,引导

学生认识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意思,在

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联想,意

会成语所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接受并喜欢

成语。如《北京》课文中的“各种各样的

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对于其中“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理

解,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由于低年级

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

因此要有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学生理

解成语意思的“中介”。于是,我让学

生观察插图——立交桥上有许多车子,来

的来,去的去,一辆接着一辆像条长龙,

一直向前开。接着,再让学生一起跟着教

师做手势,模仿车子在立交桥上“来来往

往”“川流不息”。然后,我通过语言描

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看看图上的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一直往前赶,就像大

自然中的(河流)一样,不停向前流,

“川流不息”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把车流

和河流二者的共同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有

了直观的比较和联想,便能进一步感悟

“川流不息”所表达的意境了。最后,我

又把这个成语放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

在上学或放学途中感受来来往往、川流不

息的车辆与人流,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

情境中积累成语。

(二)借助生字补充成语

给生字找成语朋友,让学生在扩词中

积累成语。扩词是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

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扩词的过程中,

常以一个生字为基点,可带出几个学生易

读、易懂、常见、实用的成语。如在教学

人教版第一册“拼音识字”第一课后,我

便在课上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一、二、

三……十”进行扩词,并说说带有这些数

字的成语,让学生开“成语火车”:一心

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

十全十美。通过这样的教学,当学期结尾

时,学生无形中就积累了许多与生字有关

的成语,这其实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

些浅近常用的成语,学生爱听、爱读,无

需教师过多解释、说明,学生也能耳熟能

详。有些成语学生现在还不一定能完全理

解,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些成

语便会在不经意间“其义自见”,久而久

之,就达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

(三)通过分类充实成语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配合新课程标准也

十分注重语言积累,如语文园地辟有“日

积月累”栏目,四册教材的“日积月累”

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成语韵语、古

诗词等内容,把很多意思相近(相关)或

结构相似的成语放在了一起,让学生读读

背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课文和

课后也有很多成语,包括与春天有关的、

与秋天有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等,它们

大多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就

地取材,指导学生加以类别,然后让学生

通过诵读感受成语的韵律美,通过诵读悟

其大意、悟其意境,再背诵以强化积累。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使学生多积累带有数字的成语、带有动植

物名字的成语、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通

过对成语的分类积累,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逐渐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

文素养也明显提升了。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丰富学生积累

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

理解到:课内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

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了要重视课

内阅读之外,还应该与课外阅读结合起

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

文化成长。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入学之

初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

读成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

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使学生逐渐养成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建立“词汇摘抄

本”,多摘抄优秀读物中的精美语句(含

成语),量变变质变,一学期下来收获就

会多多。

此外,经典诵读也不失为成语积累

的一条捷径。我每天利用预备铃响到上课

铃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成语速

记》《成语童谣》《成语韵文》等经典

教材。如《成语韵文》求学篇:谦虚谨

慎,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而不厌,稳操

胜券。通过诵读经典,学生既传承了中华

经典的精髓,又积累了丰富的成语,可谓

是一举两得。

三、以运用为舞台,沉淀学生积累

语言学家将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

语汇称为“消极语汇”,将既能理解又

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汇”。要把

“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就

必须加强运用语言的环节。因此,教师

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巧妙运用成

语,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

料,并形成积淀。

(一)创设运用情境

如利用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引导学

生看图中人物的表情说成语:愉快时眉开

眼笑,失意时愁眉苦脸;看图中的天气现

象说成语:下雨前乌云密布,晴天时万里

无云,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看学校场景

时,如“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走出

教室,操场上人山人海;上课了,教室里

鸦雀无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

课”。如此这般,成语就消化了,真正变

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构筑运用阶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语言需

要一个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善于给学生铺设语言转换的阶梯,引导学

生拾阶而上。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

1,有一组描写春天的成语和韵语,语言

优美,韵律和谐,词汇丰富。为帮助词语

内化,教师要这样让学生“拾阶而上”:

(1)熟读,读出韵味。(2)结合插图和

课件,想像词语描绘的景象,感受春天的

律动美。(3)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你眼中(心中)的春天,说话时要用上

文中你认为美的成语。这样让成语与该

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学生头脑中

建立联系,学生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

出口成章”,以后习作时就能“文思源

涌,妙笔生花”。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学

以致用中得以提高,文化品味在潜移默化

中得以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河。”中华民族的成语是我

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丰富

的成语积累无疑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语文素养打下

亮丽的“底色”。

丰富成语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佘志红

(福建省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351200)

(责编吴海婷)

教学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22:0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3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痕迹拼音
下一篇:充实的英语
标签:丰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