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非齿(齒)黾(黽)隹阜(阝左)金(钅)
170雨
171非
172齿(齒)
173黾(黽)
174隹
175阜(阝左)
176金
钅
170雨
雨,象形字。甲骨文像天上下雨形。金文、篆文。
雨作部首时,除“雨”字外,都处在汉字上部(注意,此时“雨”第三
笔画为横折钩,不是横竖弯钩)。凡从雨取义的字皆与雨水云雷有关。
雨部首内汉字比较多,现仅取几滴雨珠加以“稀释”。
雷,象形兼指事字。甲骨文从申,本为指事字,像闪电伸张形,
四个点表示雷声滚滚。金文,加义符雨。楷书写作靁,简化为雷(田
野与雨组合也非常确切)。
零,形声字。篆文从雨从令(表声)。本义为徐徐而下的细雨。引
申指掉泪,如涕零。又引申指草木凋落,再引申指散碎。由零碎引申
用作数词,表示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唯一的数(也作“〇”)。又指在
两个数量中间,表示单位较高的量后面附有单位较低的量,如一百零
八将(此处“零”不可写作“〇”,还可写作一百单八将)。还表示数的空
位,在数码中多作“〇”,如二〇一四年(不写作二零一四年),但三〇
一号房间可写作三零一号房间。
需,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从水滴,会人沐浴之意。古时,举行礼
仪之前,司礼者需要沐浴斋戒,故后世以“需”为司礼者专名。金文。
从本义引申出必须,一定要有,如需求、需要、军需、急需等。由于
需被引申义所专用,于是沐浴便另加义符水写作濡,司礼者之义则另
加义符人写作儒。需,是“濡、儒”的本字。
霰,读xiàn(献),指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多在下
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有的地区叫雪子、雪糁。
霸,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月从雨从革,会阴历每月始见的月亮
之意(也有专家说,月代表肉,霸整字指皮革被雨淋湿后膨胀,继而
引申出扩张等义来)。后借作“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再引申指
称霸。
霾,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是雨中一狸猫形,会狸猫为风雨尘埃
遮蔽之意。篆文改为从雨从貍(兼表声)会意。由此看出,古时霾已
有之,并非今日首创。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下几组字。
震与振:震,从雨即从天气(代表地球),因而其震动等级非常
大,其范围也非常广,如地震、震撼世界等。震耳欲聋,形容耳朵都
快震聋了。振,从扌(手),其振幅较小,影响范围也不会太大。振聋
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
醒沉迷的人。也说发聋振聩。请注意震耳欲聋与振聋发聩的区别。还
有震动与振动的差异。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
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其他的“动”就归属震动了。
霄与宵:霄,从雨(天空)从肖(表声)。宵,从宀(房屋,代指
夜)从肖(表声)。九霄云外不能写作九宵云外;元宵也不能写成元
霄。
霎与刹:霎(shà),指短时间;一会儿。如霎时或霎时间,一霎。
刹(chà)那,梵语音译而来,指极短的时间;瞬间,如一刹那。
霭与蔼:霭,篆文从雨从藹(省去艹,茂盛,兼表声),指云雾气
浓厚。蔼,篆文从言从葛(注意,不是从艹从谒),楷书繁体写作譪
(异体写作藹,今简化为蔼),会言语如蔓葛娓娓道来之意。
露(lòu)与漏(lòu):两者一从雨一从氵,都和水有关系。露、
漏都含有有意或无意的意思。有意:他唱歌真不错,每次联欢都要露
一手。英语考试事先漏题了。无意:夏天,张三没系好扣子,露丑了。
某刊物一张新闻图片泄漏了军事机密。
171非
非,象形字。甲骨文像鸟张开两只翅膀飞举之形。金文。篆文有
所变形。非,本义就是飞。由于两只翅膀相对,可以引申为相背,又
可引申为不对、过错,即“是非”的“非”。“非”多用作副词,表示否定,
相当于“不”“不是”。
“非”部首内汉字大都与相背有关。但也有以非为音的,如翡。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归部的汉字有:剕、棐、辈、斐、悲、
蜚、裴、翡、靠。
剕,读fèi(痱)。古代砍掉脚的酷刑。
棐,读fěi(匪)。义为:辅助。
辈,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車从非(两翅背分,兼表声),会战车
以百辆分列之意。引申泛指类别、等级,后只用于指人的等类,如小
字辈、老前辈。
斐,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文从非(分背,兼表声)。本义五色相
错,有文采的样子。用作斐然,指显著,如成绩斐然。
悲,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心从非(违背,兼表声)。本义哀痛。
蜚,形声字。篆文从蟲或虫从非(表声)。本义为草螽,又特指蟑
螂。又指传说中的怪兽。又通“飞”。注意:现在“蜚”用作“飞”仅限于以
下几个词语:蜚声海内外,蜚短流长,流言蜚语。
裴,形声字。篆文从衣从非(表声)。本义为长衣下垂的样子。如
今仅用作姓。
翡,形声字。篆文从羽从非(表声)。本义为鸟名。用作翡翠,也
指鸟名。后指矿物。
靠,形声字。篆文从非(鸟翅相对)从告(表声)。本义为互相反
背。二物相背则互相倚着,故引申指依靠。
172齿(齒)
齿,象形兼形声字。甲骨文像口腔中上下相对的门牙。金文加声
旁(止)。篆文。古人称口腔前部上下相对的两排咬嚼器官为齿,称
口腔后部上下交错的咬嚼器官为牙,后人将牙、齿混用。由于牙齿通
常排列有序,故引申指并列,如不齿于人类(千万不要写成“不耻于人
类”)。齿(齒)部首内汉字都与牙齿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有
以下汉字齿齿相依。
龀,读chèn(衬)。指小孩子换牙(乳牙脱落,长出恒牙)。
龂,读yín(银)。义为:1.同龈(yín)。2.龂龂,形容争辩的样子。
齘,读xiè(谢)。义为:1.牙齿相磨。2.参差不密合。
齿巴:读bà。义为:牙齿外露。
齿可:读音一kè(嗑),义同嗑。读音二qiā(掐)。义为:咬,
比喻相斗,如齿可架。
龄,形声字。古无齡字,原借“令”“聆”表示。汉代另加义符齒,改
为从齒从令(表声)。楷书写作齡。
龅:读bāo(包)。龅牙,指突出嘴唇外的牙齿。
龆:读tiáo(迢)。义为儿童换牙。龆年,指童年。龆龀,指童年
或儿童。髫,也读迢。古代指孩子下垂的头发,如垂髫。髫龄、髫年,
指童年。一龆一髫,一为牙一为发,相得益彰。
龇,读zī(滋)。义为露牙。龇牙咧嘴。
龈,读音一kěn(啃),义同啃。读音二yín(银),义为牙龈。
齰,读zé(则)。义为咬。
齯,读ní(倪)。老年人牙齿落尽后重生的细齿,古时作为长寿
的象征。
龋,读qǔ(取)。牙齿有病而残缺。如龋齿,也叫蛀齿、蛀牙,
俗称虫牙。
齼,读chǔ(楚)。指牙齿酸痛。
以下三组词值得细细咬嚼。
龃(jǔ举)龉(yǔ语):上下牙齿不相对应,比喻意见不合,相
抵触。也作鉏铻。
齮(yǐ倚)龁(hé河),义为:1.咬;啃。2.忌恨;倾轧。
龌龊,义为:1.不干净;脏。2.形容人品质恶劣。3.形容气量狭小,
拘于小节。
173黾(黽)
黾,象形字。甲骨文像青蛙形。本义是青蛙的一种。篆文文字化,
隶变后楷书写作黽,如今简化为黾。由于黾用作部首,故古人另造蛙
代表本义。黽简写为黾。
黾有两个读音,读音一:mǐn(敏)。因为蛙鸣腹鼓,像鼓劲的样
子,因而借用用以表示努力。黾勉,指努力;勉力。如黾勉从事。黾
勉也作僶俛。读音二:miǎn(免),同“渑”。河南省渑池县,也作黾池。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黾部首内汉字有:黾、鄳、鼋、鼍。
鄳,读méng(萌),古地名,在今河南罗山一带。
鼋,读yuán(元)。鼋鱼,外形像鳖,长有许多小疙瘩。也作元
鱼,也叫癞头鼋。
鼍,读tuó(驼)。鼍龙,指扬子鳄。
174隹
隹,象形字,读作zhuī(锥)。甲骨文好似短尾鸟在地面行走。
几经演变成为隹。古人将短尾巴鸟写作隹,长尾巴鸟写作鸟(如鹊)。
后来就不太分了,如雞、鷄都是鸡的繁体字。请注意隹与佳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隹部首内汉字大都与禽类有关,但“椎、
锥、谁、崔、睢、推、唯、维”等字从“隹”得声。
隼,读sǔn(损)。鸟,飞得很快,是猛禽,善于袭击其他鸟类,
如猎隼。旧称鹘(hú)。
雀,从小从隹(不是从少从隹,雀字中间一撇是古人有意拉长,
主要是为了汉字结构变化、美观),指麻雀一类短尾鸟。
售,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口从隹,隶变后楷书写作售。本义小
鸟叽叽喳喳。由于卖东西需要吆喝,于是售借为卖。
雄,形声字。篆文从隹从厷(表声)。本义为公鸟,后引申指雄性
等义。雄与雌相对。
雌,形声字。甲骨文从隹从止(表声)。后改为从“此”表声。本义
为母鸟,引申指母的。
集,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为一只或多只隹栖息在树上。如今规
范用集。由本义引申指聚合、会合,再引申指集体等义来。
雠,读chóu(仇),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言从雔(二鸟相对)。
新中国成立之初,将雠作为仇的异体字淘汰了,现在恢复雠作为正体
字。专用于校雠(校勘)。
焦,详见2021年1月下“灬”。
雇,详见2021年2月下“户”。
截,详见2021年8月下“戈”。
雅,详见2021年8月下“牙”。
175阜(阝左)
阜,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古人穴居,甲骨文像在穴的墙上挖出
供上下的脚窝形(有的说像神梯,也有的说像军旗)。篆文略有变形。
后逐渐演变为阜。阜由本义引申指土山,也泛指山。又引申指高大,
再引申指多,如物阜民丰。
阜部首内只有自己,而由阜演变出的“阝左”(详见本刊2021年6
月下)却队伍庞大。
176金
金,象形兼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铜饼)从(矢)从(斧),会
可制作箭和斧的金属之意。篆文讹为土中有金块,从今表声。隶变后
楷书写作金。
注意,最初金指铜,后通称各种金属,再后又特指黄金。用作五
金,古人指五色金,即白金指银、青金指铅、赤金指铜、黑金指铁、
黄金指金。现在意义上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后来泛指金
属或金属制品,如五金商店、小五金。
金部首内汉字,大都处于汉字下部,如崟0、蓥0、鉴、銎、銮、
鋬、鋆、鋈、錾、鍪、鏊、鎏、鏖0、、鐾、鑫。也有的在汉字右侧,
如唫、淦,这些字大都从金表声。
崟,读yín(银)。嵚崟,形容山高。
蓥,读yíng(营)。华蓥,山名,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北部。
鉴,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人)从(目)从(皿,水盆),本义
人俯首在盛有清水的盆里看自己的影像。后另加义符“金”,说明此时
盆为金属制作。隶变后楷书写作鑑,异体作鑒、鋻。如今规范为“鉴”。
由本义引申指铜镜,再引申指照、仔细看、审查。又引申指借鉴。由
于“鉴”引申义多,古人另造“镜”来表示“鉴”的本义。
銎,读qióng(穷)。斧子上安柄的孔。
銮,义为:1.铃铛。2.皇帝车驾上有銮铃,借指皇帝的车驾。3姓。
鋬,读pàn(判)。方言用字,义为:器物上用手提的部分。如壶
鋬。
鋆,读yún(在人名中也读jūn)。书面语言指金子。
鋈,读wù(误),义为:1.白铜。2.镀。
錾,读zàn(暂)。义为:1.在砖石上凿;在金银上刻。2.錾子。
鍪,读móu(谋)。兜鍪,指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原称胄,秦
汉以后称兜鍪。
鏊,读ào(奥)。鏊子,烙饼的器具,用铁做成,平面圆形,中
心稍凸。
鎏,读liú(流)。1.成色好的金子。2.同镏金之镏。
鏖,读áo(熬)。鏖战,指激烈地战斗;苦战。
,读bān(搬)。指文武全才。
鐾,读bèi(辈)。把刀刃在布、皮等上面反复摩擦使其锋利。
鑫,指财富兴盛(常用于人名或字号)。
钅
金在汉字左侧时简化为钅。钅部首内汉字刀光剑影,现摘取常用
的汉字加以“亮剑”。
钊,读zhāo(招)。1.勉励(多用于人名)。如我党创建人李大钊。
2.姓。
钟,繁体分别为鐘、鍾。鐘,指响器,还指计时的器具,如钟表。
鍾,指情感等集中,如钟情。另外,锺不再是鍾的简化字。2021年6
月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
作“锺”。“钱锺书”不可写作“钱钟书”。
钤,读qián(前)。义为:1.图章。2.盖(图章),如钤印。3.锁,
比喻管束。
钦,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和篆文都从欠(张口仰慕)从金(表乐
钟,兼表声),会闻乐钟而欣慕之意。本义为闻乐而敬仰。引申指钟
声,引申泛指敬仰,如钦佩。又引申指对皇帝行事的敬称,如钦差,
钦赐。
铁,形声字。篆文从金从臷(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鐵。如今简
化为铁,改为从失表声。本义为金属铁。
铅,形声字。本义为金属铅。古代又指铅粉,指用铅白(某种白
色粉末状无机化合物)与香料等混合而成的化妆品。又指用石墨等制
成的细条笔芯,如铅笔。在作地名时读作yán,如江西省铅山县。
铛,形声字。本义(读chēng)为温器,似锅,三足。后指烙饼
用的平底浅锅。用作锒铛(读dāng),指刑具。引申指打击金属发出
的声音,如钟声铛铛响。也用作“铃铛”。
铤,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金从廷(直长,兼表声)。本义(读
dìng)为未经冶炼的钢铁矿石。引申指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金银。
又用作量词,指块状物。借用以表示快跑的样子(读tǐng),如铤而走
险。
错,形声字。篆文从金从昔,本义为用金属在刻出的文字或花纹
的凹槽中涂饰。又用作“逪”,指交叉,引申指两物相磨,又引申指不
相合、没碰到、互相避让、分开,再引申指误差、违谬。
以下一组字,均与重量有关。
钧,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借“匀”表示。“匀”为人肩扛两块金属饼,
含重量之意;后另加义符金,成为从金从匀(重量,兼表声)。本义为
三十斤,如千钧一发。
钱,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金从戔(兼表声)。本义为古代一种
农具。古代以农具“钱”作为等价交易物,故早期的金属铸币有的就模
仿这种农具形状,自然金属铸币也就称“钱”了。又用作量词,指市制
重量单位。10分为1钱,10钱为1两,1钱合5克。
铢,形声字。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
为一斤。
锱,形声字。篆文从金从甾(表声)。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四
锱合旧制一两。也有一锱合六铁、八铁、十二铢或合六两、八两之说。
由于锱、铢都表示重量较小的单位,因而也就有了“锱铢必较”这个成
语。
镒,形声字。读yì(溢)。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
十四两)。
镕,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金从容(容器,兼表声)。新中国之
初,将鎔作为熔的异体字废除。1993年9月3日,国家语言文字工
作委员会文字应用管理司正式作出《关于“鎔”字使用问题的批复》(国
语管3号),从此“鎔”与“熔”分道扬镳,并简化为“镕”。
(作者为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干部)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8:5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3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