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
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
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
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
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米尺、1分硬币、固体胶、10张纸片、尺、磁卡、断尺、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课件演示)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
“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
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
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那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板书:米、厘米)
2、米和厘米是我们认识的老朋友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板书:1米=100厘米)
3、如果要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呢?
4、如果量这盘磁带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合适呢?为什么这时候你不选米呢?(因为
通过估测,我们就发现这盘磁带的长度不足1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的话,就太大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
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
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
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
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现在在我们桌子上有一盘英语磁带,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这盘磁带长多少厘米?(板书:
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长,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谁知道?
师:长10厘米也就是长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
揭题: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
2、认一认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呢?(请学
生上实物投影指出)
问:你的尺子上就一个1分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不同的找法吗?
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的1分米,(出示教学尺)有的从刻度0到刻度10,有的从刻度1
到刻度11,还有的从刻度2到刻度12,为什么都是1分米呢?我们来数一数从刻度0
到刻度10有几大格(齐数)从刻度2到刻度12有几大格(齐数)
(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也可以说磁带长多少分米呢?
3、画一画
师:现在我们能指出1分米了,那你能用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
想好了再画,画完了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汇报:画线段的时候,通常从刻度0画到10,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
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有的尺子已经断掉了得时候,
(出示断尺)用这把尺,我们可以怎样来画呢?
【设计说明: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
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我们可以在尺上比划,(教师演示:一手拿着
直尺,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固定不动,再把尺轻轻拿掉,这就是大约1分米。)也可用磁
带插进两指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直到比较正确。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4人小组相互说说。
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
识。】
5、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找了那么多的物体,它们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师:请你们大胆地猜测一下:1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分米?谁敢猜?为什么?
师:有的小朋友通过推算认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究竟是不是,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二)认识毫米
师:刚才我们把认识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了一排,发现最小的是谁呀?厘米心想,我排在
最后,有没有比我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你已经知道关于毫米的哪些知识了呢?毫米有
什么用处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磁带的长度是1分米,接下来我想测量一下磁带的厚度又是多少呢?(课
件出示)这个磁带的厚度有1厘米吗?我们量一下,发现了什么?不足1厘米,看来用厘米
作单位还是太大了。于是人们把1厘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许多小格,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
(板书:1毫米)(课件上指出1小格)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找一找、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认识了分米,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
方法自己来认识毫米。
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1)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
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3)观察我们的材料箱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可以通过测量的
方法来验证一下。
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比划一下。(课件出示)
指导方法,可以用1毫米厚的物体再拔出来,多比划几次。
师:量一量磁带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设计说明: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
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
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
师: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问:从0刻度开始,10毫米在哪里?20毫米、3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和25毫
米在哪里?
直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师:除了量磁带的厚度,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师:不光量细小的物体的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有时候为了量的精确,我们也可以用
毫米作单位。介绍降雨量,每小时降雨量超过16毫米,即为暴雨。
出示第28页的第2题。现在测量磁带盒的宽度是多长呢?
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者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三、巩固练习
1、手指游戏
用手指比划,发现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国际上为了书写方便,这4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有人知道吗?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完成数学书上
(1)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再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
(2)填上合适的单位
问:你发现了什么?(同样都是数字2,填上不同的单位可以是不同物体的长度,因此在生
活中要选择好合适的单位)
【设计说明: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掌握,去应用。】
3、日记改错
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3)班
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为妈妈过生日的事,想看看吗?
出示: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些礼物。一早,我从2(米)的床上爬了起来,
到卫生间,拿起1(分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
远,大约有90(米)。一走进超市,我就看到了滚着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1(分米),
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选了一条妈妈最喜欢的小方巾,边长约是3(分米)。我付了
款,高高兴兴回家了。
提问:小明不知道括号里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全课小结
问:今天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哪两位新成员呢?(分米和毫米)(完成课题板书)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
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
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
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设计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
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
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设计说明: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
【总评:本课从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到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
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
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用
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
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8:4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30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