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1/101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
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
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
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
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
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因此明,教化因此成。道
德一而民俗同,惟是故也。
后代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
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
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可是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
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
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代言治者常
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
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
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医生与学者之罪也。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2/102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
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
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
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
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
任不一样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因此为政,
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
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
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因此为学之意,于羽檄交
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
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
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
改日因此为政;不仅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这样,抑国家将
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限期实行政令。②教授:
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3/103
8.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
哪一项()
A.元元本本元:探究
B.后代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观察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切合
D.兵其细也细:小事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位卑则足羞
B.后代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先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秦以城求璧而赵不准,曲
在赵
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文中画波涛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为哪
一项()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可是
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4/104
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可是
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
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可是
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
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可是
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
忘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欣赏的
看法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改日因此为政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5/105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12.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与剖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
一项()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
一体,密切联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
视耕作同样。
B.石鼓书院搬家之初,新屋还没有建好,兵事又
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战胜困难,为从头
修筑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可以把科第成功作为念书的
独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实行有利
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纳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
责备了后代学者获得科第当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
的现象。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6/106
13.把文言文阅读资猜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这人伦因此明,教化因此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
耶?
(3)不惟三君之望这样,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答案】
8.B9.A
10.B11.A12.D
13.(1)这就是人伦得以了然、教化得以成功的
原由。
(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开导那些施
政殊不知道学习的人呢?
(3)不仅三位官员的梦想是这样,也许国家也将
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分析】
【8题详解】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7/107
此题考察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第一应审题,明确选择的
要求,这样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而后应联合详细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
析。此题中,B项,“后代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代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
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
较”。应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察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第一应明确题干的要求,这
样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而后依
据虚词在句中的地点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剖析用
法。此题中,A项,两个“则”都解说为“就”。B项,
第一个“于”是介词,比;第二个“于”也是介词,
引出动作的对象。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
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以”相
当于“于”,在;第二个“以”是目的连词,来。应
选A。
【10题详解】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8/108
此题考察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联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而后要注意一些常有的句尾、句首标记性的词语,句
子构造的对称,文中词语充任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能通经缉文”的主
语应当是“自好者”,因此“自好者”应放在后一句
中,即从“玩岁”后断开,清除AD两项;“昔”指“过
去”,在句中应是修饰“所习者”,是“所习者”的
定语,两者不可以断开,清除C项,应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意,剖析归纳作者看法态度
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目,考生要先掌握题干的要求,
这样题要求选出“全都属于作者欣赏的看法或做法的
一组”,而后要到文中圈出这些句子,再看作者能否
欣赏。题中,(1)“学无异习,政无异术和(2)“君
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都源自第一段,
是对“先王之时”的回首,在这一段的结尾,作者说
“这人伦因此明,教化因此成。道德一而民俗同,惟
是故也”,由作者的这句话可知,(1)(2)都是作者
欣赏的;(3)“我方为政,学于何有”源自第二段,
是对“后代之学”的剖析,从第二段最后作者的叹息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9/109
来看,“嗟夫,后代……”,可见作者是不同意这些
做法,且“我方为政,学于何有”是作者模拟后代言
治者的话,此中暗含嘲讽。(4)“衡之学曰石鼓书院
云者,其来已久”源自第四段,这是作者表达石鼓书
院的状况,不过表达事实,不存在赞成与否。(5)“夫
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从“未必”可
知,作者是不赞成的。(6)“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
夫改日因此为政”源自倒数第二段,是对在书院念书
学子的一定,从最后“不惟三君之望这样,抑国家将
于是而有所获与”可知,作者是赞成的。应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
仍是“错误”的一项,而后选项中的提示性信息迅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剖析。题中,
D项,“文章以驳论为主”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先
一定先王之时的学政一体,接着指出后代的政学分裂,
两者形成对照,紧随着作者一定三位官员重建书院的
做法并对学子提出希望,可见应当是“立论”为主。
应选D。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10/1010
【13题详解】
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
力。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要找出专闻名词,即人名、
地名、官职等;而后再看有否特别句式,最后再确立
重点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
本的方法就是替代、组词、保存、省略。对古今异义
的词语要“替代”,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
概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别的地名、人名等要
“保存”;对古汉语中的同义频频的词语能够“省
略”此中一个,有些虚词不用要或难于适合翻译出来
的也能够“省略”。(1)中,“此……也”,判断句;
“因此”,古今异义,……的原由;“明”,了然;
“成”,成功。(2)中,“则”,那么;“安得”,
怎么能;“为”,介词,替;“之”,代词,他们;
“言”,说;“以”,目的连词,来;“劝”,开导;
“夫”,那些;“为政”,施政;“而”,却;“学
者”,古今异义,学习的人。(3)中,“不惟”,不
仅;“望”,梦想;“这样”,像这样;“抑”,也
许;“于是”,古今异义,从这里;“获”,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8:0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2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