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B.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D.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2.(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遇到的尖刻的问题。
B.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着力点,千万不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D.中国政府要求日本三思而后行,慎重处理参拜靖国神社的严重问题。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9分)
3.(4分)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________
②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________
③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________
④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________
4.(5分)你班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的共同点,给
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静夜思》(李白)《泊船瓜洲》(王安石)
(2)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以下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古诗讲究炼字,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在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桃花溪
张旭
第2页共9页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______(随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三、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
5.(4分)补充上句或下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4分)
6.(4分)(2017九上·芜湖月考)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________、大人国、________以及慧駰国等地的
经历。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15分)
7.(15分)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本诗的作者是,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紧接着的四句写。
(3)说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景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2分)
8.(22分)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
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
第3页共9页
①常有高原长啸,属引凄异。②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属予作文以记
之④猛浪若奔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①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②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
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5)两文中分别表现作者对山水景色热爱的句子
是和。总结三峡或富春江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
出上联。,天高地厚华夏情。
七、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7分)
9.(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
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
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
—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
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
—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
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
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
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
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
第4页共9页
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
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
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
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
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
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
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2)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来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
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3)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
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
段。
(5)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氦
—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中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
贺或感谢。
10.(15分)(2017九上·江苏期中)阅读何冠军的《蓄积爱的“利息”》,完成后面小题。
①最近一段时间,暴雨洪水、九寨沟地震等灾情牵动人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守望相助,一幕幕温馨
场景暖人心田,于无声中播洒着正能量。
②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
的资助。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
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爱,哪怕物质再充盈,人们的内心也容易遭遇
寒流。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真正的爱,它能在每个人身上唤起生命最深处的生机,
第5页共9页
只有人人都是给予者,人人才能成为受益者。
④从个人视角来看,“爱的利息”似乎微不足道,但却能通过传导效应,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青岛“微尘”群
体就发端于个体,他们一直以来匿名捐款,促动了更多市民以“微尘”名义投身公益事业。一束微光只能驱散手掌
大的影子,一片光则能点亮整个世界。
⑤现实中,也应警惕爱的给予被庸俗化。有时候,一些人时时处处追求收益最大化,即便是助人也要精心包装、
商业运作、绩效评估,帮与被帮成了“真人秀”;有时候,一些人举着喇叭玩慈善,用“钱山”“钱墙”吊人胃口,
使受助者遭遇了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善行义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值得鼓励,可是如何施行、分寸何在,应当细
细思量。
⑥人能影响环境,环境也在塑造着人。一些人时常慨叹道德滑坡,忧虑价值扭曲,但你怎么样,环境就会怎么
样,你日行一善,社会就会多一份光热。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营造社会氛围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潜移默化
中推动社会进步。很多事情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⑦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真诚拥抱世界,用心善待他人,积小善为大爱,爱的利息自然会
与日俱增。
选自《人民日报》(______)年08月21日)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爱的“利息”有哪些?
(2)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这句话的理解。
11.(20分)(2019七上·余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柿红秋意浓
宫凤华
徐志摩曾说“庭院是一片静,看当头月好”,一种恬静安谧,如深山小溪,在心头潺潺流淌。
早年间,母亲在庭院里栽种的柿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它斜立在清亮的卤汀河边,筛风弄月,自
在妩媚。夏天枝叶遮天蔽日,秋天,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霜降时分由橘黄变成通红。满树的红柿子灿烂地微
笑着,一盏盏红灯笼照耀着农家小院,秋天被它们渲染得分外妖娆。
每年此时,母亲总会摘下半熟的柿子焐得透熟,然后以一种秋天的姿势送给四邻亲友,余下的再让家人品尝。
母亲总是笑盈盈地看着柿子树,如同凝望自己的儿孙,眼里射出奇异的光彩。
我们欣喜地剥开柿子皮,放在嘴边,轻轻一吸,柿汁就进入口中,满嘴的软甜、绵润、滑滋在舌蕾上绽开;那
深藏腹中的软核,光润酥软,嚼起来是美滋滋、滑嫩嫩,味蕾立时陷入鲜美的沼泽中。
秋雨潇潇,满地卷积的红黄柿叶,仿佛是一幅秋天的写意。柿树叶子愈见稀疏,但所剩无几的柿子却更加红艳
光鲜,透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息,一如母亲的气息。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有些柿子结在很高的枝头上,倔强地翘首于枝巅,色彩灼灼如火,格外抢眼,
如吉祥的灯盏,照亮秋末的寂寞和萧索。刘禹锡《咏红柿子》诗曰“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
第6页共9页
保天年”,把这种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母亲做的柿饼特甜特香。先选色泽金黄、萼尖薄黄的柿子,用刨子刨净外围硬皮,保留接近柿子萼盘和果梗的
梗皮。然后将刨净外皮的柿果摊放在院子里曝晒,再用手轻轻地捏成扁圆形。霜降前后,将柿饼摊放在凉爽的地方,
使柿饼糖分外溢,其表面出现白霜即成。尝一口,肉肥而甜润。
每当晚霞染红天际的时候,暮色清凉而欢悦。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的桑木桌旁,剥食着鲜嫩的菱角和芡实,品
尝着母亲做的柿饼,整个院子,都氤氲着柿子淡淡的香味儿。小院的秋夜格外静美,那密密的柿叶滤着月光映在地
上,是清简的素描。小院里的那份亲切、那份温馨,静静地弥漫开来,笛声一样悠远。
而今妻子擅做软炸柿子。将柿子去皮,捣碎,成柿子果酱。然后加入面粉混合均匀,搅拌成橙黄色湿性面团。
将枣泥、果仁、黑芝麻粉混合,作为馅料。最后将馅料包入面团中压扁,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即可。我们吃得齿
颊生香,不忍卒筷。
柿子,色艳味美,博得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厚爱:唐代白居易有“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之赞叹;唐代李益
留下“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的佳句;清代查慎行钟情柿饼,赞其“齿疏宜软美,喉润觉清空”。
国画大师齐白石喜画柿子,因其与事、世、市等字谐音,寓意吉祥。柿子以没骨画出,叶筋和枝杈勾勒较淡,
凸显叶片中的柿子。画作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显示出一种喜庆、乐观的情绪。
喜欢老树画中题诗:“空山绝人迹,柿子挂枝头。秋风一过耳,无喜亦无愁。”柿子红艳在庸常的平民生活里,
姿态温婉清美,在月光小院里,在清浅时光里,恣意安然,自在妖娆。如一盏盏红灯笼,灵动了恬淡而喧嚣的日子。
让我们的乡愁汩汩流淌,让我们重拾遗落在岁月深处的诗性和唯美、淳朴和恬淡。
(1)围绕柿子,母亲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3)文中说柿子“透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息,一如母亲的气息。”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文本中多次出现“月光小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七上·柳州期末)以《那天,我回家晚了》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生
活中经历的事,也可以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
第7页共9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9分)
3-1、
4-1、
4-2、
4-3、
三、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
5-1、
5-2、
5-3、
5-4、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4分)
6-1、
6-2、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15分)
7-1、
7-2、
7-3、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2分)
8-1、
第8页共9页
8-2、
8-3、
8-4、
8-5、
七、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7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第9页共9页
11-4、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8:0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2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