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世界上最毒的树,箭毒⽊见⾎封喉(沾上即死)
世界上最毒的树⽊,叫“箭毒⽊”,⼜叫“见⾎封喉树”。⼤多分布于⾚道热带地区,中国则散见于⼴东、⼴西、海南、云南
等省区;印度、越南、⽼挝、柬埔寨等也有分布。
箭毒⽊,在植物学上,是⼀种桑科植物。傣语叫“⼽贡”,学名为Antiaristocicaria,是⼀种落叶乔⽊,树⼲粗壮⾼⼤,树
⽪很厚,既能开花,也会结果;果⼦是⾁质的,成熟时呈紫红⾊。其树汁洁⽩,却奇毒⽆⽐,见⾎就要命,是⾃然界中
毒性最⼤的乔⽊,有林中毒王之称。当地⽼百姓说到此树,往往是“谈虎⾊变”,把它称为“死亡之树”。
在我国云南,箭毒⽊⽣长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以下的常绿林中,是国家⼆级保护植物。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其
枝叶、树⽪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步,平路的跑九
步就必死⽆疑,所以,当地⼈称为“七上⼋下九不活”。
箭毒⽊的乳⽩⾊汁液含有剧毒,⼀经接触⼈畜伤⼝,即可使中毒者⼼脏⿇痹(⼼率失常导致),⾎管封闭,⾎液凝固,
以⾄窒息死亡,所以⼈们⼜称它为“见⾎封喉”。唯有“红背⽵竿草”才可以解此毒。⽽“红背⽵竿草”就⽣长在见⾎封喉树根
部的四周,样⼦与普通⼩草⽆异,只有少数黎族和傣族⽼⼈才认得这种草。
过去,箭毒⽊的汁液常常被⽤于战争或狩猎。⼈们把这种毒汁搀上其它配料,⽤⽂⽕熬成浓稠的毒液,涂在箭头上,野
兽⼀旦被射中,⼊⾁出⾎,跳跳脚就⽴即倒地⽽死,但兽⾁仍可⾷⽤,没有毒性。
美洲的古印第安⼈在遇到敌⼈⼊侵时,⼥⼈和⼉童在后⽅将箭毒⽊的汁液涂于箭头,运到前⽅,供男⼈在战场上杀敌。
印第安⼈因此⽽屡战屡胜,杀得⼊侵敌⼈⼫横遍野,魂飞胆丧,顽强地保住了⾃⼰世代居住的家园。
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把箭头涂有箭毒⽊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兵
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前冲,但不久就倒地⾝亡,这种毒箭的杀伤⼒使英军惊骇万分。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位傣族猎⼈。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天,这位猎⼈在狩猎时被⼀
只硕⼤的狗熊紧逼⽽被迫爬上⼀棵⼤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投⽆路、⽣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
急中⽣智,折断⼀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了,狗熊⽴即落地⽽死。猎⼈攀爬的树就是箭毒
⽊。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就学会了把箭毒⽊的汁液涂于箭头⽤于狩猎。
在两个世纪前,⽖哇有个酋长⽤涂有⼀种树的乳汁的针,刺扎“犯⼈”的胸部作实验,不⼀会⼉,“犯⼈”窒息⽽死,从此这
种树闻名全世界。它的毒性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如果不⼩⼼将
此液溅进眼⾥,可以使眼睛顿时失明,甚⾄这种树在燃烧时,烟⽓⼊眼,也会引起失明。
见⾎封喉之“毒”并⾮耸⼈听闻。中国林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祝年想起同事的遭遇,⾄今⼼有余悸。他说,
华南热带农业⼤学植物园有⼀个专门培育见⾎封喉种苗的苗圃,⼀次同事去苗圃⾥拔见⾎封喉幼苗时,不慎擦破⼿⽪,
⽴刻,该同事的⼿掌竟红肿了起来,⽽且愈来愈重,差点截肢。王祝年说:“幸亏毒液没有渗得很深,剂量也很少,⽽
且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海南许多地⽅的村民把箭毒⽊称之为“⿁树”,不敢去触碰它、砍伐它,⽣怕有⽣命危险。在海南的台地、丘陵乃⾄低海
拔林地,虽经⼈为垦殖破坏,但仍可偶见⾼⼤⽽孤⽴的见⾎封喉树。善良的⼈们常会在见⾎封喉树下围放或种植带刺的
灌⽊丛,不让⼈畜接触它。在植物园或森林公园若有此树,更要⽰牌提醒⼈们不要去碰它,以免发⽣意外。
灌⽊丛,不让⼈畜接触它。在植物园或森林公园若有此树,更要⽰牌提醒⼈们不要去碰它,以免发⽣意外。
“见⾎封喉”虽有剧毒,但它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加速⼼律、增加⾎液输出量的功能,是⼀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植
物。其树⽪厚,纤维多,且纤维柔软⽽富弹性,是做褥垫的上等材料。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把它伐倒浸⼊⽔中,除去毒
液后,剥下它的树⽪捶松、晒⼲,⽤来做床上的褥垫,舒适⼜耐⽤,睡上⼏⼗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
●●●END●●●
来源⼁⽹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7:1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2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