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寓于

更新时间:2022-11-16 17:12:01 阅读: 评论:0

初中几何试题-1234567890大写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五星红旗五颗星的含义)

·128·

艺术研究

摘 要:《婴宁》是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品之

一,文中先后存在“打破”谎言妄言、常识常理、文本逻

辑的叙事因素,将既有之物打碎、推倒给人看,从而创塑

了婴宁的形象,并垒立了自己的立场,富有“重塑”的

意义。《婴宁》中“破与立”的情节元素使得故事愈加

引人入胜,极具阅读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打破;塑立

《婴宁》是《聊斋志异》卷二的第六篇,整个故事

的曲折性反转情节很多,且反转往往是借由“打破”这

一情节元素形成的,具体可归类为三个方面:打破妄言

谎言、打破常识常理和打破文本逻辑。蒲松龄将三次

“打破”元素寓于情节之中,阐述了自己对于社会世态

的思考,使婴宁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得丰满立体。

1 破妄言:姨侄之诓竟一语成谶

蒲松龄在《婴宁》开篇就设置了一个谎言,这个谎

言来自王生的亲戚吴生,但谎言的打破不是靠戳穿谎言

的漏洞和剥夺谎言的真实性,而是赋予谎言真实,使谎

言成真。上元一别之后,王子服思念婴宁过甚以致卧病

在床,舅舅家的孩子吴生为了安抚王生,便答应王生替

他找到婴宁,结果探访穷尽也无婴宁下落。禁不住王生

追问,吴生便谎称已经找到该女子,还说那女子是自己

姑姑的女儿,也就是王生的姨表妹,住在三十余里外的

西南山中。

吴生的这一句无心之诡言实则是促使故事真正开

始的伏笔。王子服从这时起便被吴生蒙在鼓里,正因为

吴生这一句诡言在先,王子服才相信了有找得到婴宁的

可能性并且还知道了婴宁住处的确切方位,于是独自出

门寻找,正好撞上了老媪和朝夕思念的丽人。更巧的是,

老媪与王子服互相具展宗阀之后,王生发现老媪一家的

身份同吴生所说的信息完全符合,所以笃定了眼前一家

正是自己所要寻找之人,因此安心暂住,接下来的情节

才得以继续展开。

本为一句诓骗之话,没想到无心之言却应验了,这

一颇有鬼使神差意味的惊人巧合的设立,更加重了狐女

婴宁的灵异性,是对婴宁神异性的虚写。从后文来看,

吴生之姑、王生之姨早已去世多年,虽然嫁与秦氏但并

未生育,吴生明明知道秦家姑一家之事,在说谎时却没

有顾忌到这些,偏偏把婴宁的身世归置于秦家姑膝下,

就算万般巧合,明事理的吴生也不可能说出如此不加斟

酌的谎言,更何况,吴生几番认真探访婴宁去向而不得,

结果王子服却按照他撒的大谎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由此

不难推测,这谎言及谎言的成真与狐女婴宁的安排不无

关联,从初遇时有心或无心遗落的梅枝开始,婴宁为了

与王生相遇相识,便开始暗中施展狐精的神异本领,也

使得后来吴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她的姓氏居里。

作者设置的这一个赶在“婴宁是狐女”这一谜底

揭开之前的“打破”情节,对婴宁这一人物产生了“立

形”的效果,用暗中营造出的诡异气氛凸显了婴宁狐性

的神异。

2 破常理:岁已成年却痴憨如婴

《婴宁》中存在不少打破常识、违背常理的情节。

首先,老媪刚开始介绍王生与婴宁相互认识时,便直言:

“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1]女子十六岁在古代通常

已经嫁人生子,而婴宁却仍待字闺中,王生年已十七也

是迟迟没有婚配。两人都没有在适合的年纪嫁娶,在当

时是较罕见的违背常理的现象了。其次,婴宁随王生归

家后自称是王生的亲戚,王母对此将信将疑,也怀疑婴

宁为鬼物,然而却在其后不久不忌内亲之嫌。再次,十

六岁的女子对礼仪教条本应烂熟于心,但婴宁的举动作

态、思想观念却丝毫不成熟,与一个正常的古代十六岁

女子形象大相径庭。比如,婴宁第一次见到王生时,发

现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直接打趣王生说:“个儿郎

目灼灼似贼。”[1]本来捻着梅花一枝却径直遗花在地

上,纯真得近乎痴憨,并没有想到遗花对一个古代社会

的少女来说是不检点的逾矩行为。两人再次相见之后,

王子服拿出一直珍存的梅花以示分别以来的相思与爱

意,婴宁却丝毫不解情意:“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

来,折一巨捆负送之。”[1]引得王生无奈地反问:“妹子

痴耶。”[1]王子服甚至直言自己对婴宁的爱是“夜共枕

席”[1]的夫妻之爱,婴宁仍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

不惯与生人睡。’”[1]以上寥寥数笔,将婴宁如痴如憨的

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代女子向来为纲常礼教所桎梏,礼教之严苛使女

子的一举一动皆受到一定的掣肘,而婴宁却置世俗礼教

于不顾,没有在约定俗成的岁数成婚,没有苛守男女界

限和“女子第一是安贞”的社会规则,是一个完全跳脱

于封建礼教束缚的独特、崭新的女性。她与社会的世俗

性保持着彼此相峙、对斥的距离感,她为自己的纯粹、自

由、本真赢得了一方空间。虽然她并不具备一个正常古

代女子所应具备的仪态,但包括王母在内的人对她却丝

毫不排斥、不嘲讽,相反倒是有些怜惜这个女孩,并认可

了她与王家子弟王子服的婚事。纯真的婴宁得到了民

心和众人的疼惜怜爱,爱笑的模样常常逗得满屋子的人

为之粲然,“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便解。奴婢小过,

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1]

蒲松龄如此安排剧情,可见他同故事中的人一样,

对这一形象也无半点贬低之意,有的同样是喜爱之情。

蒲松龄汲汲于科举入仕,欲图利用体制为自己谋声名、

谋前途,可没想到正是这制度阻挠了他的人生步调,使

他仕途多舛。生于没落门第的蒲松龄从小就一心向学,

致力于用诗书换取功名,可自从十九岁中秀才名气大扬

之后,前后参加科考八余次都未考中,一生的科举之路

以七十二岁时捐了一个贡生收尾。科举考试的反复受

挫,使他对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败有着相当深刻的体验,

他所处的社会是为礼法所严格浸润的

(下转第157页)

打碎、推倒、重塑

——寓于《聊斋志异·婴宁》中的破与立

王 欢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4)

·157·

美学技术

2.2 视觉设计——传递文化、艺术性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下的包装设计需要在视觉设计

上下功夫,因为视觉是人们第一眼望去感受到的冲击力

和感染力。对文创包装设计来说,要尽可能多地传递文

化特色,彰显产品的艺术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一是重视文化熏陶。我国文化中对于色彩的使用

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色彩表现具有

地域性特点。例如,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对于色彩的使用

更加大胆和鲜明,而这些色彩的应用也适用不同的场

景,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诉求。在

设计时要积极地将现代色彩文化和传统色彩融合在一

起,彰显色彩中的文化魅力。

二是加强版式设计的艺术性。传统中国包装设计

大多数参考国外的包装版式特征,这种版式主要适用于

西方。例如,西方文字都以字母线性排列为主,而汉语

主要是面型结构,在版式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将传

统文化元素和我国包装的应用场景结合在一起,就要加

强对于版式的艺术性装饰,从而突出设计的整体美感,

实现创新发展。

2.3 字体设计——突出格调、差异性

汉字是我国文化内容的基础,汉字能够传递丰富的

信息内容,并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字体样式给人以独特

的审美体验。现代商品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服务

的竞争,也是格调和差异性的竞争。所以,在包装设计

上要重视对于字体的设计。

一是将文字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处理。对于字体

的大小、风格、颜色、布局等都要与整体的设计风格相互

适应、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在包装中尽

量使用4种以内的字体类型,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统一,减

少设计的割裂感。

二是字体设计要体现品牌内涵。在包装设计的字

体选择上要融入企业文化,这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

果。例如,小米科技公司在发布的电视中利用书法写的

“新国货”,彰显小米旨在打造国货精品的产品理念,能

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品牌和产品认同。

产品设计包装在现代产品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特

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下,产品包装设计要在材料选

择、视觉设计及文化元素上下功夫,不断加强设计的文

化创意性,提升包装设计的认同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综

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佳,吴婷.文化创意背景下插图与包装设计的融

合[J].设计,2019(08).

[2]

于藕.浅谈品牌包装设计[J].广东蚕业,2018(08).

[3]朱红红.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茶叶产品创新与包装

设计[J].福建茶叶,2018(12).

作者简介:

刘若根(1983—),女,湖南常德人,艺术硕士,讲

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上接第128页)

社会,他也终究被社会磨平棱角。经受

过礼节制度教育的人会懂得用礼节约束自己,但如婴宁

一般自然原始的人则只会关注自我需求的完全抒发与

满足。通过对具备极端理想天性的婴宁的描写,蒲松龄

将郁积于胸的失意、抗争之情诉诸笔端,表现了对不受

拘束、不会逾矩的社会空间的向往。

蒲松龄借助对婴宁形象打破常理式的塑造,完成了

反抗礼教的立意效果,诉说了自己排斥现实及对抗社会

意识的生长与觉醒。

3 破逻辑:天真爱笑终反笑为哭

蒲松龄自开篇起,便着力描写婴宁如婴儿般未开化

的心智,无限纯洁,无限善良,永远带有笑容。按照这样

的人物预设发展下去,婴宁应该一直是这样一个单纯到

痴傻的女孩子。但作者再一次在故事情节中进行了“打

破”,婴宁由爱笑转而变得“不复笑”,由不谙世事变得

明是非、懂事理,打破了文本情节使读者在头脑中已然

形成的成型逻辑,与读者在心中预想的故事结局背道

而驰。

婴宁与王生成婚后,两人过了一段平静和谐的日

子。后来,西邻之子好色过甚,对婴宁荒淫无礼,看起来

痴傻天真的婴宁却做出了不符合她形象设定的狡黠之

事,她任情恣性地对西邻之子进行了一番惩治,甚至导

致他死亡。因此事,婴宁险些被逮至公堂,经过婆母一

番礼教的训诫,婴宁默然。

婴宁最终的结局是“竟不复笑”“终不笑”“未尝

有戚容”,这样的结果是当时社会同化所致,蒲松龄在

其中寄予了他对于世俗所做出的妥协和让步,此外,笔

者认为作者也用“无笑之沉默”这种结局对世俗进行

了无声的反抗。婴宁的行为表现一直越于世俗要求之

外,但她个人终究还是置身于世俗的大社会之中,况且

个人的力量过于单薄,“独善其身”终究不可能实现,

甚至会反造成自我伤害,所以“不复笑”也是明智的自

我保护方式,是反抗的另一种形式。蒲松龄书写社会现

实对天真烂漫的婴宁的摧残,书写无辜之人在迫使下被

改变、被惩罚,也侧面表达了他对于无情社会的控诉与

批判。

蒲松龄借助对情节逻辑的打破,展现了狐女婴宁身

上为世俗所影响、同化的人性,完成了立形的效果,也将

自己对于社会的深切思考置于其中。

4 在打碎与推倒间重塑

综上,无论是破妄言、破常理还是破逻辑,打碎的都

是固有形态。打破为手段,立形与立意为目的,《婴宁》

用破与立的三重叠加,创塑了共有狐性与人性的婴宁形

象,描绘出了婴宁的人性由自然原始向社会性、世俗性

贴合、转化的动态过程,同时将求世变之思维、逾世矩之

大胆展示得突出而鲜明,表现了与社会对抗的心理,达

到了立形与立意兼具的效果。婴宁作为蒲松龄倾心塑

造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具有深刻的思

想意蕴。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51-153,156.

作者简介:

王欢(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

向:古代文学。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7:1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2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外婆英文
下一篇:包子英语
标签:寓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