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物诗——《石灰吟》
咏物诗——《石灰吟》咏物诗——《石灰吟》《石灰吟》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
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
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又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
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看不起怯
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
意思办理。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四面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
确方针,号令严明,化解了危机。
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的时候,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
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
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前后在任
十九年,威信很高。
2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皇太
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
了。
《石灰吟》简介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
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
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
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
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
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
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
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
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
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3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6:3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2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