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更有效——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建议》
mxcah发表于2009-3-2814:06:47
怎样让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更利于孩子们接受?课堂上少不了直观、生动的教具,少不了活
泼、有趣的游戏,少不了新颖、巧妙的手段,然而仅此是不够的,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还要注
意些什么呢?笔者在不断的反思和尝试中有一些新的体会。
一、不宜各自为营,应瞻前顾后
教学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教材给我们分好的课时内容,依次往后教,而我常常有这样一
种感受:早知道后面的这些内容,前面就不那么教了。同时也强烈的感受到:看似分散的汉
语拼音,尽管每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而在教学时,我们
却常常忽视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价值。
就拿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来说,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散在教材的各个部分,我们通常的教
法是这样:教到ye,我们就告诉学生将ie的i变成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e;教到yue,再
告诉学生将üe的两点去掉,在前面加上大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e。这样的单个识记,学
生特别容易遗忘,常常是教到后面,又忘了前面的,尤其是在复习时,zhichishirizicisi因
为有共同的规律,记起来倒也不难,而后面的9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正因为如此,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也就一直成了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刚开始教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就将教材后面出现的所有的整体认读音
节找出来,发现:这些音节虽然分布在不同的课文中,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联系:
i→yiü→yu
in→yinüe→yue
ie→y(i)eün→yun
ing→ying(ü)an→yuan
其中的规律是:只要是i和ü开头的韵母,在声母y的帮助下,都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而读
音都与原来的韵母相同,y不发音。找到了这一规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显得容易多了。
开始教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就教给学生这样一首儿歌:
只要i、ü在前头,大y帮助成音节,
大y是个小哑巴,光是帮忙不说话,
小ü看见大y来,乐得眼镜跳掉啦!
学生背着儿歌,记住了规律,在教到后来的ieinüeüning时,只要一说这首儿歌,学生就
能根据儿歌自己说出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变得轻松了,对于学生来说,原来不相关联
的音节之间现在有了某种联系,学生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学,也轻松了!
再举个例子:
我教前鼻韵母时,特别强调前鼻音的口型和舌头的位置,并且让学生一个个的读过去,并逐
个检查孩子们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听课的老师很奇怪:对孩子们来说,前鼻音的发音并不是
很难,只要读准了就行,过分强调舌头的位置显得没有必要,倒是后面教后鼻韵母的发音时
要特别强调舌头的位置。而我认为:强调前鼻韵母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就是为教后鼻韵母的
发音做准备,学生找准了前鼻韵母发音时舌头的位置,教后鼻音时,学生就有了对比,后鼻
韵母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就容易找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也容易,舌头位置的鲜明对比,还
能很好地避免前后鼻音混淆的现象。后来,同轨的老师采用这样的做法,都觉得效果非常好。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b时,就要考虑到后面的d、q和p,对b的半圆的位
置就要提前强化;教单韵母时,要强调发音时口型不能变,因为单韵母的发音口型固定了,
后面复韵母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教起来就容易多了等等。相对于其它教学内容而言,汉语拼音
的教学更具整体性,每一个部分,每一课,甚至每一个字母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某种联系,
教学时,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加强前后联系,往往能事倍功半。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
忽视这一点。
二、不宜以本唯本,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不同的发音习惯,在拼音教学中发现,一些方言中的发音习惯常常会给
学习者学习汉语拼音的发音带来困难。
比如说,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介母i和an在一起与声母相拼时,学生常常拼不起来,极易拼
成b-i-an→ban,即使拼起来了,发音也不够准确。为什么其它三拼音节学生容易拼读,而
偏偏bian这个音节就拼不起来了呢?原来,本地区方言的语音中,没有ian这个音,所以学
生在将i和an相拼时,很难一下子发准。虽然教材和教参上都没有将ian的教学作为教学难
点,但在教学中,ian的教学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难点。怎么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没有按
照教参上的要求采用三拼法,而是将介母i和韵母an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练发ian的发音,
为了强化ian的发音,我在出示ian时,将小i画成了一个正在冒烟的香烟,用“烟”的读
音教学生发准“ian”的音。在学生熟记、发准ian的基础上,再将ian与声母相拼,学生就
能发得又快又准。
像这样因为方言中的发音习惯给学习汉语拼音的发音带来困难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的地
方方言n、l不分,教学中,对n、l发音指导就要作为重点,有的地方平舌音、翘舌音不分,
在教学中就要着重加以区分。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因为语音习惯的不同,学习拼音时会有不
同的难点,这在教材和教参上是无法一一体现的,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一味地依
循于教材和教参,而要学会根据不同地区的语音习惯准确地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好?而
就“最短的时间”而言,我们总是无奈地发现:有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一教就会,
一蹴而就的。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拼音字母的学习更是如此。
比如,小ü与jqx相拼时去掉两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让学生易于
接受,教材上用图画故事形象地揭示了这一规律,教学时,我们还用“小ü见了jqx,摘掉墨
镜再握手”这一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有许多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口诀也背得滚瓜烂熟,可
一到具体运用时又常常出错,不是忘了省去ü的两点,就是将去掉两点的ü读成u。经常有老
师抱怨:口诀记住了,可读音节时还是错,做题目时还是忘,这可怎么办?其实,我们应该
理解:学习这种抽象的规律,怎么能要求一个刚入学的孩子一下子就掌握呢?我在教完拼音
后,就针对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分阶段进行了逐层强化练习:
第一阶段练习类型:
拼一拼,写一写
j-ü→()l-üe→()x-üe→()j-ün→()
第二阶段练习类型:
找一找,那些音节中藏着ü
juankuangqunsuanquelu
第三阶段练习类型:
比一比,读一读
juan—tuanlu—qujuan—lun
经过这样的逐层强化练习,学生对这一规律掌握得越来越好:由经常读错→提醒一下,就能
纠正→读错后随即发现,自我纠正→一下子读准。所以说,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注意循序渐进,
尤其是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时,生动形象的工具和手段只能帮助识记,规律的熟练掌握和运
用还需要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在学完之后逐步强化。
再比如,有个孩子总是将g发成d,想了各种方法教它,家长回去也天天纠正,可这孩子就
是只发d,不发g,我急,家长也急,孩子更急。究其原因,原来,这小孩在很小的时候,
叫“哥哥”一直都叫做“dede”,家人觉得好玩,就一直没有纠正,结果成了习惯,很难纠
正。而后来,到了三四年级时,这个孩子这一发音错误却自然而然的纠正过来了,这又是为
什么?原来,在长期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他自然而然也就改过来了。所以说,遇到这种情
况,我们不要期望通过短期的汉语拼音教学一下子纠正学生的发音习惯,也许有的孩子发音
不够准确,认读音节还不够快,不要急,也不要紧,语音的学习需要一个语言环境,需要一
个过程,更需要一定的时间。
汉语拼音教学中,多数老师更注重每一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活动形式的变换,,而常常忽视
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多作思考和研究。其实,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因地制宜,找准重点,循
序渐进,逐步强化是汉语拼音教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如果教者能从这三个方面多作些思考,
多作点研究,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才会更加准确、到位,汉语拼音的教学也才会更加扎实、
有效。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4:4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1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