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
1日食分为三类: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其中日食中的全
食和环食又叫中心食。在同一时间,中心食和偏食发生在地球的
不同地区;
2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没有月环食。在发生月全食前后,
必同时伴有月偏食阶段。无论食发生月全食还是月偏食,全球(夜
半球)各地同时看到同类的月食。
3日(月)全食分为:偏食-全食-偏食三个阶段,划分三个
阶段的是四种食相: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
4发生日(月)食总条件为①朔望条件:日食必发生在朔,
月食必发生在望。②交点条件:日食发生在朔、月食发生在望;
但逢朔未必发生日食,逢望未必发生月食。日食的条件是日月相
合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月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冲(望)于黄白交
点或其附近。
5就全球而论,发生日食次数比月食要多。但对一地而言,见
到月食的次数远多于日食。因为月食时见食地区广(夜半球各地
均可见),而日食时,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
月全食过程
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月球刚刚和半影接触时称为半影食始,这个时候肉眼觉察不到;
2、月球同本影接触时称为初亏,这时月偏食开始;
3、当月球和本影内切时,称为食既,这时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全
食开始;
4、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离最近时称为食甚;
5、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内切时称为生光,这时全食结束;
6、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时称为复圆,偏食结束7、月球离开半
影时,称为半影食终。在月偏食时没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
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终。月球在半影内时,月面亮度减弱很少。只
有当月球深入半影接近本影时,肉眼才可以看出月球边缘变暗。月球
在本影内时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即使在全食食甚时,也可以看到月面
呈现红铜色。这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地球低层大气时受到折射进入本
影,投射到月面上的缘故。
日食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是农历初一。如果太阳、
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
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太阳系相关知识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
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九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
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
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
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2在这个家族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当中,肉
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颗,对这五颗星,各国命名不同,我国古代有五行
学说,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金星、
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这并不是因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树木
才这样称呼的。
3九大行星与太阳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为太阳、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它们按质量、大
小、化学组成以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
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
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在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
近圆性的特征。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
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除此以外,太阳系还
包括许许多多的彗星和无以计数的天外来客——流星。
4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氦约
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
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
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
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
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5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
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
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
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
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6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
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
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
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
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
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7在日全食时的短暂瞬间,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周围除了绚丽的色球
外,还有一大片白里透蓝,柔和美丽的晕光,这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
层——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
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
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8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
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
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
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
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
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
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
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9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
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
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
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
动。
10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30万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虽然如此,
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
应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
11太阳黑子: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
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
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
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
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
太阳耀斑: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
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
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
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
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
光斑(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用天文望
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
这种明暗斑点是由于这里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深暗的斑点
叫做“太阳黑子”,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
太阳系结构图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0:4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07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