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为商行提供资金支持的需要
4.统一金融监管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对金融业进行管理的
特殊的金融机构。
㈠中央银行是特殊的政府机关
⒈业务性质的特殊性-金融业务
⒉业务手段的特殊性-主要是经济手段
⒊与政府关系的特殊性-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㈡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⒈业务范围的特殊性-有特有的权力
⒉业务对象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和政府
⒊业务目的的特殊性-制定政策与监管
⒋中央银行地位的特殊性-金融体系的中心、货币金融的最高权力机构
⒌中央银行职能的特殊性-三大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㈠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这是中央银行最基本、
最重要的标志。
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⒈避免货币发行分散,便利商品流通。
⒉保证通货的稳定。
⒊控制社会资金供应,掌握和调节商行的信贷活动。
⒋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
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
5.使政府得到一定的收益。
㈡银行的银行
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其进行监督管
理;另一方面是指央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⒈集中存款准备金
⒉最后贷款人—主导地位
⒊组织全国的清算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
特别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直接融资的方式。
㈢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
务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及国际金融活动等。
⒈代理国库
⒉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⒊对政府给予信贷支持
直接给财政贷款或透支大多数国家立法禁止,如我国。购买政府债券: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⒋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和黄金的买卖和管理。
⒌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央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1.不以盈利为目标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
4.遵循法律规范
1.存款业务意义
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维护金融业的稳定
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存款业务特点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接受个人和工商企业的存款
吸收的存款有一定的强制性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
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体系: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实施与操作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
1.维护货币币值的稳定;
2.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促进充分就业,维持社会稳定;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5.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防范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币值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
反通胀政策效应分析
一)成因
内生性的通胀: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
外生性的通胀:货币供求失衡(货币冲击)
其他:战争、自然灾害、外来冲击
一般目标: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
二)反通胀措施
紧缩性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利率、法定准备金率
收回再贷款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收入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管制或冻结工资
特别所得税
价格管理-如:限制垄断高价
行政手段-物价管制
有效供给政策
指数化政策
改变人们的预期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6:5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