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桃花尽日随流水

更新时间:2022-11-16 08:05:38 阅读: 评论:0

2019海南中考语文真题图片版-伐的成语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涔怎么读)

张旭《桃花溪》赏析

张旭《桃花溪》赏析

原文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赏析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

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

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

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

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

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

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

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

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

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

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

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

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

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

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

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

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

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

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

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

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

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

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

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张旭《桃花溪》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8:0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aught怎么读
下一篇:乐显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