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地壳变动

更新时间:2022-11-16 07:22:33 阅读: 评论:0

中考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我国的四大盆地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商务英语专业女生就业)

高中地理教案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第三节地壳运动教案

王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地壳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内力、外力作用以及两者关系,

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

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变迁。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

图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

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3.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在了解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过程中逐步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教学难点

1.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2.背斜、向斜的判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板图、吹塑纸做的断层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

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

代海洋生物化石!

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岩层

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

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板书】第三节地壳运动

一、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地质作用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教师讲授】地壳运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地震以其突然、瞬间、剧烈

的特殊运动形式,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地壳运动的发生;而普遍的,经常的地壳运

动,由于进展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直接察觉,但它控制着地表沧海桑田的变迁,

影响着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塑造着新的构造形态。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

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

【提问】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实例中,那些属于内力作用?哪些属于外力

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投影片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区别。

概念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相互关系

随着教师的讲授,概念、能量来源的内容逐条复合填写在表格上。

【启发提问】分析这些实例,请同学们总结归纳:

(1)内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2)内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各有什么影响?

(3)内力、外力作用是怎样的相互关系?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内容逐条复合填写在表格上。

【转折过渡】地壳运动是复杂多样的,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

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

却在不断缩小。

【启发提问】(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升降运动?

(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小结】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

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

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

【出示投影片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

【启发提问】(1)请分析一下这里海岸变动情况?

(2)设想一下升降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概括小结】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

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

伏和海陆变迁。

【板书小结】二、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2.升降运动

【转折过渡】在山区,尤其是山区公路边,由于开山修路的原故,常常

有岩层裸露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壳运动的“足迹”—岩层的变形,变位。

这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板书】三、地质构造

【画板图】褶皱图、背斜与向斜图、地形倒置示意图,并结合书页受挤

压变形的实验演示。

【教师边绘图边讲解】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因受力而发生

弯曲,叫做褶曲。发生一系列褶曲即波状弯曲变形,就叫做褶皱。褶皱的不同形

态和规模,常常反映了当时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都是褶

皱山脉。

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

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但是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长期的外力作用下,背斜常被侵蚀成

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始构造形态与地形形态一般是一致的。

背斜上拱形成山峰,向斜下凹形成谷地,即所谓顺地形。在年轻的褶皱构造地区,

这种顺地形占优势。而在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形不协调的现象,

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峰,即所谓逆地形,也叫做地形倒置。所以我们不能

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

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

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出示投影片3】背斜向斜比较表。

形态岩层关系地表形态

背斜

向斜

请学生填写表格。

【转折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

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

层会断裂错开)

用吹塑纸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垒、地堑。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这种

断裂构造叫做断层。岩层断裂错开的面叫断层面。在地形上,断层常形成平直的

陡崖,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

和湖泊。

在自然界,断层的分布不是孤立的,在一个地区常出现多个断层,并以一定

的形式组合起来。比较常见的组合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阶梯状断层、地堑、地

垒。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断层大致平行分布,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

下降,这种断层组合叫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断层大致平行分布,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

上升,这种断层组合叫地堑,在地形上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著名的东非大裂

谷,我国陕西的渭河平原和山西的汾河谷地,都是大地堑。

【板书总结】

【反馈】在一幅图上叠加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等知识,让学生判读。

【课堂总结】我们用“坚如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不变,

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我们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之中。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是地壳漫长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地质构造破坏了地壳的连续完整性,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赋

存场所。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大有帮助。为了更好地

保护和利用自然,我们要不断深入地了解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壳运动

一、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

二、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2.升降运动

三、地质构造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7: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初亏
标签:地壳变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