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现状及案例教训
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3%,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20%左右,已成为世界上
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
根据国家交通部门的相关统计,疲劳驾驶是绝对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和伤残,为
无数家庭带来巨大痛苦!
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如:
1、黑龙江哈同公路“3.19”交通事故
2009年3月19日下午16点到17点,黑龙江省哈同公路哈尔滨去往佳木斯447公里处发生一
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9人死亡,多人受重伤。当时哈同公路上首先是一辆轿车由于路滑撞到公
路的护栏,随后一辆车号为“黑B29033”的货车发生轻微的碰撞,停在路边,这辆车停车以后设置
了标志,但是一辆从哈尔滨开往方正县方向车号是“KL49970”的大客车,
因司机疲劳驾驶打瞌睡,直接和货车相撞,造成了19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
故。
2、新疆库车“12.2”特大交通事故
2
2008年12月2日8时30分左右,国道314线库车县境内762km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
造成22人死亡,3人重伤。据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消息说,一辆从阿图什开往乌市的
卧铺客车与一辆相向行驶的拉煤货车相撞。拉煤货车满载煤块,车上有3人。客车上载有司乘人员
及乘客共30人。在距事故发生地前7公里处,货车司机因疲劳驾驶曾被执勤交通
强制休息20分钟,但仍未能挽救这次悲剧的发生。另外从事故照片中看到,客车的左
半部(司机驾驶位)被整齐地从头到尾削掉一半,由此推断客车司机在事发当时也极可能处于熟睡
状态,根本没有做出本能的保护躲避动作!
3、公交2016年7月9日的重大事故,苏FC0928公交车
如何更有效地预防疲劳驾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四、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分析
驾驶员是一种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的职业,它需要驾驶员集中精力来不断处理各种
与行车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在交通复杂的情况下,驾驶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良好的精神
3
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条件是安全行车的保障。
而造成疲劳驾驶的原因大致如下:
1、社会原因
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导致一些车主、驾驶员认为“僧多粥少”。
为应付无利甚至赔本,只得以多拉快跑理念的驱动下,即使疲劳了也不愿从就近出口驶离休息,必
须促使驾驶人长时间的连续驾驶,难免踏入疲劳驾驶的雷区;
⑵这几年来,油价、养路费、过桥费、人工费等各种开支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
价却稳中不变,还呈下降之势。车主、驾驶员们为了抵缴这些沉重的费用,尽可能选择深夜行驶,
而深夜正是疲劳驾驶最易出现的时间,或者是为躲避某一个交管部门的检查点而连续行驶造成疲劳
驾驶;
⑶驾驶员对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原因有三,一是盲目侥幸,钱贵于命。看不到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持侥幸心理,
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交通安全于不顾。二是利益驱动,忘乎所以。为了使运输成本达到最低,
加快货物的营销速度,已顾不上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往往通宵达旦地疲劳驾驶。三是驾驶员在身体
出现疲劳的状态下,仍强撑着,等到了服务区或到达目的地后再停车休息。
2、主观思想原因:
驾驶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驾驶技能盲目自信,
对疲劳驾驶可能引发的后果估计不足,如有的驾驶员不顾第二天的行车任务,通宵达旦玩扑克、打
麻将、跳舞等,睡眠不足,精神怠慢,导致第二天疲劳驾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不知所措。一
般来说,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时,注意力、判断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等到发现险情时,
已超出行车的安全距离,无法控制,灾难性的事故难以幸免。
3、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
车辆驾驶工作是一项既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
一方面,在风沙、雨、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或坡徒弯急、路窄坑多的道路条件下驾驶车辆,
驾驶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感觉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起
疲劳驾驶;
另一方面,驾驶员长时间在单调的环境中连续驾车行驶,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的中
4
午、深夜时分驾驶,很难抵挡住强烈的睡意,很容易产生疲劳驾驶。
4、生理原因:
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或质量差,身患慢性疾病或年龄偏大,都容易引起在驾驶中的
体力不济和反应迟钝现象。
五、治理疲劳驾驶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
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这就表
明了疲劳驾驶不仅仅是驾驶员个人的事,它是一种影响公众安全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因此,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一是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交通
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自己的双手掌握着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时
刻提醒他们不要为了眼前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生的痛苦,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
任感,帮助驾驶员认清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增强驾驶员的危机感,从而自觉抵制疲劳驾驶,严格按
章操作,确保行车安全。
二是科学合理的安排驾驶员的作息时间,也有利于防止运输市场上的恶性竞争,防止驾驶员为
争抢货源而日夜兼程地疲劳驾驶,从客观上消除疲劳驾驶的利益诱因。
三是客运车驾驶员的驾驶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继续推行近年来特殊时段晚上十点以后禁
止客运车辆通行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容易产生疲劳驾驶的路线上设置醒目的防止疲劳驾驶的警示
牌,使对疲劳驾驶的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人性化。
84220制度的严格执行与监管。
四是从心理上、生理上认真分析研究消除疲劳驾驶的方法,增强自我调济、自我克服疲劳驾
驶的能力以防止驾驶疲劳。
⑴保证足够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
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切勿暴饮暴
食;
⑶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劳逸结合。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
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
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⑷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
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
⑸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⑹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
劳程度,恢复清醒,如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喝一杯热茶,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
总之,疲劳驾驶的防范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
重要手段,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与手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这类违法行为,才能真正维护我国交
通行车的和谐、平安、畅通。
五是知晓自已的人体节律,合理按排调节
5
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的危害与安全对策
一、导致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危害
1、高速公路上,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
上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一般中长途较多,虽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
间少于20分钟不得开车;长途行驶车辆应具备两名以上驾驶员。在实际行车过程
中,谁开车、谁不开,谁不能开,只有本车驾驶员自己掌握,其他人无法界定,
特别是在夜间,重型货车上高速公路行驶的较多,因为他们都有侥幸的心里。
有的驾驶员赚钱心切,白天忙活了一天,晚上也顾不得休息,仍在继续开车;换
休驾驶员不开车时贪玩不休息,开车时就休息不好,或者换休驾驶员连续多天
白天短暂休息,晚上长时间开车,疲劳不可避免,从而发生追尾、刮擦、碰撞
路边固定物的交通事故。
2、高速公路上,路况单调性产生视觉疲劳
6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分上下行车道,中间建有隔离带,两边设有钢护
栏,划分行车道、超车道、应急车道,道路起伏变化不大,转弯半径较大,服
务区、道口、路口、路侧标牌、设施颜色基本上一个模式。行车过程单调,一
般只有驶入、驶出高速,或超车,保持车距,故障停车等动作。这样,在高速
公路上长时间行车是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尤其是在车辆稀少的路段。如果车
内乘坐其他的人有说有笑等,驾驶员还能保持正常,万一车内他人都在呼呼入
睡,或者静悄悄,受到条件反射,驾驶员往往难以控制自己,不由自主地产生
困意,尤其是年轻驾驶员夜间更容易入睡,虽然白天他们精力旺盛,而夜间长
时间驾驶车辆,缺乏耐性,睡意难当,控制不了自己,间断打瞌睡,易发生追
尾事故。
3、高速公路上,高速度行驶造成疲劳
高速公路行驶速度是有规定的,有的驾驶驾车一上高速公路,就要高速
行车,甚至超速行驶。有的驾驶员在超速行驶时为逃避处罚,还故意遮挡号牌,
不装号牌,甚至套牌、装假牌以躲避超速的拍照,有意浑水摸鱼。有实验证明,
车速越快,人的视角越窄,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疲劳,处理情况越困难或
迟钝,很显然,意外情况发生后,恶果难免。
4、高速公路上,指路标识不清产生疲劳
由于高速公路在各省、市的境内,有各自的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其指
路标准和规格不一定一致,造成各地区境内的高速公路标识不一致,或不规范,
使驾驶人员难以辨清路边竖起的标记牌、标识牌等指路标牌。本来就感到疲劳
的驾驶人,再加上外界要警惕的原因,注意力更高度集中,极容易产生疲劳。
而疲劳就是高速公路行车的最大忌讳,是交通事故多发的温床。
7
5、在高速公路上,意外情况发生后无期等待的疲劳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来往车辆川流不息,飞从即驶。大型车辆,小型车
辆,载物的,乘人的,应有尽有,如果前方发生路况意外,将排成长长的队等
候,尤其在恶劣天气突发,极易造成意外路况发生而长时间的等候,等到恢复
交通后,迫不及待的驾驶人不顾疲劳,就急于行车驾驶,至于自己累不累,就
不考虑那么多了,势必将发生难以预料的驾驶情况。
二、消除疲劳驾驶与安全防范对策
1、在高速公路上,加强安全行车宣传教育
交通管理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高速公
路上发生事故的教训,分类制作文字、图片、实物等,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等媒体渠道,向全社会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广泛宣传、教育,加大“五进”宣传力度,
促使“小手拉大手,亲人当帮手”,形成全社会参与交通,关注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氛
围。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6:4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