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F
《
TH
中
E
共
T
乐
Y SC
山
HOO
市
L9 5 OUNALOFTHE PARTY EHOOL O
委
FLE
党
SH
校
AN M
学
IJN
报
ICIP
》
AL
(
C
新
OMM
论
lTrE
)
E OF c-P.c区县经济研奔 5 第 卷第 期 J C
.
P.C 日红万iI口T九vo1.9.No.
舍 雾斜 发展观 推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
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口 叶三强
(中共沐川县委 四川 沐川 6145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的研究,对当前农村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
从农业循环和..x-21k循环两个方面介绍了沐川县的主要做法,最后从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贫困山区县域
循环经济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机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2007)05—33-02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环境独特,自然生
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6%,有“绿色明珠”和
“天然氧吧”之美誉。县境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
准,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标I类标准。近年来,沐川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
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对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进行
了有益探索。
一
、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是发展
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沐川县立足“环境优势突出”与“经
济欠发达”的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
的发展思路,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
低消耗和利用高效率着手,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农业循环发展稳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循
环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沐川县通过推广农业新
技术,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沼气池
等清洁能源,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实现减量化生产,促进农
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
模式集约化、生产产品无害化。
1.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实现清洁化生产。我县把沼气池
建设作为农村新型能源推广的中心,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大
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为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制定农村能源推广规划,出台农
村沼气建设相关政策,对农户新建沼气池每口给予500元的
补助。二是坚持“五个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
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专业施工,统一跟踪服务,加强
技术指导,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同时,把沼气池建设与改
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家
居清洁化。三是因地制宜地引导村民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
“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发展庭
院经济,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养殖一沼气一种
[收稿15t期】2007一I1一O2
[作者简介】叶三强,男,中共沐川县委书记。
植”的良性生态循环体系。目前,全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800余口,约1.6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柴草4OOO吨,相当
于保护了近1万亩森林资源。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现集约化生产。我县按照“特
色引路、培育优势”的原则,以资源促加工、以加工带生产,着
力打造林竹、茶叶、黄白姜、金银花、甩菜、生猪等特色农畜产
品的循环链条,全县已初步形成林浆纸、竹木板、生态茶叶、
特色食品等农业产业链。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
10个,带动农民发展林竹面积1 13万亩,优质茶叶基地7.2
万亩,金银花基地1.2万亩,黄白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5
万亩,规模养殖户98户,既确保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增加
了农民收入。
3.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实现高效率生产。我县坚持因地
制宜,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实施种养结合的稻田养
鱼,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源,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
济效益。通过发展稻田养鱼,每亩稻田产鱼约65公斤,相当
于0.1亩鱼塘的产量,节约土地0.1亩。实施稻田养鱼后,
鱼类在田中吃虫,可减少农药使用量,每亩可节省农药10—
15元,减少用药次数1—2次。鱼类排泄物可以肥田,每亩稻
田养鱼的鱼粪便可产生含磷量相当于5公斤过磷酸钙,有效
节约了化肥施用量。同时,鱼类在田中觅食松土,不需进行
除草,每亩节省人工1-2个。目前,该县已发展稻田养鱼
4OOO余亩,占全县可供稻田养鱼面积的40%,年出产水产品
260吨,实现产值260万元。
(二)工业循环发展初见成效。发展生态工业是循环经
济建设的核心环节。沐川县坚持打生态牌,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资源配置、企业生产、产品消费
及其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推动“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
传统经济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转变。
1.加强政府引导,营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坚
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
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考核奖惩。把企业能耗和污染指标纳入
33
维普资讯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307年第5期
对企业考核内容,积极引导企业推行15014000系列标准认
证,加大技改投入和污染治理,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量。二是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执行<环境影响
评价法>、<排污收费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建企
业的环保审核把关。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审批项目,对
单位产品、产值污染排放强度高、能耗高,资源、能源不能得
到高效利用的项目坚决予以拒批。在项目引进上加强可行
性论证,坚决杜绝引进污染企业和项目。严肃查处环境违法
行为,依法关停非法建设项目和污染重、治理效果差的企业。
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三是引导企业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企业科技力量,全力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以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废弃
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为重点的技术
支撑体系,积极开发降低能耗和物耗的新工艺,大力推广节
能、节水、节材新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四是
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逐步树立整体、共有的循
环经济观念。
2.建设工业集中区,提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建设
工业集中区,将相关产业引入集中区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
和企业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网,构建产业
和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沐川县把工业集中区建
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立足山区地理实际和产业
发展现状,聘请专业机构,把位于县城附近国道213线旁的
498公顷土地规划为生态工业集中区。按照突出产业特色的
原则,初步规划造纸业及深加工项目9个、生态食品加工项
目l3个、林竹综合开发项目lO个,总投资35亿元,项目入
驻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计划2007年投入1000万元
用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3.抓好企业内部循环,树立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典范。按
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
头企业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川水泥有限公司、黄
丹磷化工厂为重点,在企业内部实施闭路循环,最大限度地
实现工业废物的再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川永丰纸业股
份有限公司通过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了资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一是建成了先进的碱回收系统,每年回
收碱3万吨,碱回收率达94%,碱自给率达99%,实现了浆
碱的自求平衡,年创利2400万元;二是实施水的闭路循环和
再利用,引进TCF制浆生产线和建成白水处理系统后,与传
统生产相比,吨耗下降27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用水1900万
立方米,水重复使用率达75%;三是热电联产实现能源综合
利用,公司现有4台锅炉产生的蒸汽除用于生产供热外,每
年还可发电8000KW,电自给率达85%,每年为公司节约成
本达2000万元;四是强化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综合利用和节
约,通过纸机白水处理,实现化辅料循环使用,每年可回收浆
2500吨。将废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渣进行简单处理后,无偿提
供给农民用作肥料,实现了废料的优化利用,减少了固体废
弃物排放量。金川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投入资金300余万元
治理粉尘,每年回收粉尘5000余吨,可节约生产成本5O多
万元;投入资金25万元购置变频器,每年可节约用电近200
万kw.h,为公司节省电费l1O余万元。黄丹磷化工厂通过对
尾气、炉渣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每年减少废弃物排放2O万
吨,为企业再增产值90O万元。黄丹焦化厂利用尾气代锅炉
燃料,增加尾气利用数量,每年可节省燃煤开支100万余元;
新建煤焦油回收系统,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而且有利于
环保。
4.加强企业外部循环,拓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积
34
极引导现有企业加强协调合作,提高企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
水平,初步实现了企业生产后的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金川
水泥公司充分利用四川永丰纸业公司生产废料投入生产环
节,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2006年利用永丰弃渣26000
吨,煤矸石10000余吨,硫铁矿5000余吨,节约生产成本8O
余万元。沐川宏达建材厂等多家建材生产企业,利用煤矿企
业的废弃料煤矸石生产建筑机制砖,每年可消耗煤矿企业废
弃料近7万吨,新增产值近lO万元,既有效地减少了煤矿企
业的废物排放,又降低了建材企业的生产能耗,还新增了企
业产值,实现了企业与企业间的良性双赢循环发展。
二、加快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从沐川县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各级政府
和广大群众在思想上,在循环经济理论上,在法制建立上,都
存在着差距。因此,发展县域循环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
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制体系、引入市场机制等措施
来推进。
——牢固树立全面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县域循环经济
的前提。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的
关键就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
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
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发展县域循环经济提供新
保障。在循环经济中,资源生态价值的市场化配置体现于三
个互动层面,即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不同层
面的资源生态价值市场化配置引发的外部性是不同的,因此
需要设计不同的政府主导的法律制度。设计这些法律制度
的核心是根据循环经济的不同层面,理性地划分和配置公权
利和私权利的界限和功能,构筑良性互动的权利体系。
——采取有效的政策引导为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开创新
局面。应加快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核算体系进行制度改革,彻
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重构“绿色GDP”核算体
系。制定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业
绩的重要参数。同时,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
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向
循环经济倾斜。
——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
力。由于循环经济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
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自觉理解它的理念并主动地实施。
因此,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负有指导、引导和推动的责任。
政府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修订完善地方经济发展战
略和目标;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全面落实价格、税收、
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企业
和社会各界参与治理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导鼓
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
公众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充分引进市场机制为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开辟新途
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需要政府的
积极主导,但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
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优势生产要
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流动。
责任编辑:杨柳明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6:3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