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第一宇宙速度推导

更新时间:2022-11-16 05:39:58 阅读: 评论:0

2019年广西北部湾中考题-曲阜的读音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刻录系统盘)

第一宇宙速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第一宇宙速度

英文名称:firstcosmicvelocity

定义:地球表面处的环绕速度,其值约为7.9km/s。

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天体力学(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

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

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

简介

第一宇宙速度(V1)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

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

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

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推导

在地面上向远处发射炮弹,炮弹速度越高飞行距离越远,当炮

弹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炮弹不再落回地面(不考虑大气

作用),而环绕地球作圆周飞行,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

速度也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

有的速度。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环绕地球飞行所

需要的飞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们的飞行速度都

比第一宇宙速度低。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高度忽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其向心力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其向心加速度近似等于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物体所受重力=万有引力=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向心力

即mg=GMm/r^2=mv^2/r

mg=mv^2/r

所以v^2=gr

R地=6.4*10^6m,g=9.8m/s^

v=7.9km/s

计算公式:V1=√gR(m/s),其中g=9.8(m/s2),R=6.4×106(m)。

科学用途

综述

人类要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或发射完成星际航行的飞行器,就要摆

脱地球强大的引力,那如何离开地球呢,这就要使运载飞行器或人造

地球卫星的航天飞机或运载火箭的速度要达到宇宙速度,那什么是宇

宙速度呢,它有几类,以下加以说明:

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地球、脱

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早期,人们在探

索航天途径时,为了估计克服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所需的最小能量,引入了三个宇宙速度的概念。

假设地球是一个圆环,周围也没有大气,物体能环绕地球运动的最低的轨道就是半径与地球半径

相同的圆轨道。这时物体具有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大约为7.9公里/秒。物体在获得这一水平

方向的速度以后,不需要再加动力就可以环绕地球运动。

发射人造卫星

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

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公里/秒,是第一宇宙速度的

√2倍。地面物体获得这样的速度即能沿一条抛物线轨道脱离地球。地球上

物体飞出太阳系相对地心最小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它的大小为16.7公

里/秒。地面上的物体在充分利用地球公转速度情况下再获得这一速度后可

沿双曲线轨道飞离地球。当它到达距地心93万公里处,便被认为已经脱离

地球引力,以后就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运动。这个物体相对太阳的轨道是一条

抛物线,最后会脱离太阳引力场飞出太阳系。一些特殊的轨道速度,如环绕速度、脱离速度,有

时也被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宇宙速度。

那如何才能使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达到宇宙速度呢,理论和实践证明,火箭飞行速度决定于

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和火箭的质量比。发动机的喷气速度越高,火箭飞行的速度越高;火箭的

质量比越大,火箭飞行能达到的速度越高。

火箭的质量比是火箭起飞时的质量(包括推进剂在内的质量)与发动机相关机(熄火)时刻的火

箭质量(火箭的结构质量,即净重)之比。因此,质量比大,就意味着火箭的结构质量小,所携带

的推进剂多。火箭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多级火箭又可分为串连、并连、串并连相结合,一般来说,

火箭级数越多它的动能越大,但是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表明,每增加1份有效载荷,火箭需要增

加10份以上的质量来承受,随着火箭级数的增加,使最下面的一级和随后的几级变得越来越宠大,

以致于无法起飞。多级火箭一般不超过4级。

相关概念

万有引力定律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

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

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

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

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

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

他还解释了慧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

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

两物体间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与两物体

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用公式表示为:F=G*M1M2/(R*R)(G=6.67×10^-11N?m^2/kg^2)可以读成F等于G乘以

M1M2除以R的平方商

更加严谨的表示是如下的矢量形式:

其中:

F: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万有引力常数

m1:物体1的质量

m2:物体2的质量

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2)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

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

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

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

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

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

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

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

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

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

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

只有火箭才能突破宇宙速度。

第四宇宙速度

预计物体具有110~120km/s的速度时,就可以脱离银河系而进入河外星系,这个速度叫做第

四宇宙速度。

第五宇宙速度

指的是航天器从地球发射,飞出本星系群的最小速度大小,由于本星系群的半径、质量均未

有足够精确的数据,所以无法估计数据大小。目前科学家估计大概有50--100亿光年,照这样算,

应该需要1500--2250km/S的速度才能飞离。

宇宙第一速度是什么?

第一宇宙速度(V1)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

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

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

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5:3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驻足的意思
下一篇:ch3ch3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