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更新时间:2022-11-16 05:18:42 阅读: 评论:0

广西中考英语题型-擅长做某事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厂领导)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2-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

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

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

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

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

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

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

版本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

版本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4-

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

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

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

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5-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

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

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

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

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

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

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

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

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

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

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花白的头发。

-6-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

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

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

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

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

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

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

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

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

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

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

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7-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

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

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

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

很高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lí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8-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

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

年,该年为壬戌年。

-9-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横江:笼罩江面。

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

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

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

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冯:通“凭”,乘。人教版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

虚:太空。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10-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桂棹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溯:逆流而上。

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和:同声相应,唱和。

怨:哀怨。

慕:眷恋。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

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嫠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11-

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

诗句。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缪:通“缭”,盘绕。

郁:茂盛的样子。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

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

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

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

府,今湖北县名。

舳舻: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横槊:横执长矛。槊,长矛。

-12-

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

麋:鹿的一种。

扁舟:小舟。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

寄:寓托。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

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多。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

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

消长:增减。

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

-13-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

食: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

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

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清风明月,耳得成

声,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适”,则意味索

然。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

犹共用也。”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

谦抑如此。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误从至今。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

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

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

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

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

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

-14-

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

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

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

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

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

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

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

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

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

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

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

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

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

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

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

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

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

-15-

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

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

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

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

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

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

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

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

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

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

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

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

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

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

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

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6-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

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本篇

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全文以叙事写景

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

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

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

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

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

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

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

-17-

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

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liáo。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

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

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ǔ而不答。“呜呼!

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

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

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

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黄泥之坂: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

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

堂于后圃。”

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

“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

-18-

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

的总名。

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

相酬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

何,怎样对待……“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

“对待”“对付”的意思。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

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淞江之鲈: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

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

的美味。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

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

于”。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通“需”。

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

-19-

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

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

(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

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

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

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

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

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

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

何时”。

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

峻的山石。

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

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鹰

-20-

的一种。

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

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

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

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

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

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悄然:静默的样子。

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留:停留。

反:同“返”。返回。

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

么地方休息。

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

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

-21-

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

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掠:擦过。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

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

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俛:同“俯”,低头。

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

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

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

昔,昨。

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

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顾:回头看。

寤:觉,醒。

-22-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

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

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

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

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

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

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

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

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

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

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

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

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

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

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

-23-

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

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

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

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

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

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

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

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

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

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

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

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

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

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

-24-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

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

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

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

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25-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行:散步。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

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

明亮的样子。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

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

夏季开黄花。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只是

-26-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

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

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

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

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

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

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

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

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

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

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5:1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9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青藏铁路全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