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一、情境导入
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洲、天姥,
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著名的景致有:钱塘江潮、兰亭、镜湖、大禹陵、鉴
湖、古梁飞瀑、大佛寺、会稽山、四明山、天姥山、天台山、曹娥江、剡溪
等,风光秀异,山水奇绝。千余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
“唐诗之路”。据统计,唐朝诗人中有432人到过这里,如李白、杜甫、孟浩
然、李商隐、贺知章、骆宾王、元稹等。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
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一
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
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直到不久前,一位旅人在不经意间回眸远
视,才发现这自然的岩石竟也有着上天的造化,活生生就是“天姥”的化身,
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天姥
岩、天姥山由此而得名。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
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
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
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
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
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
“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
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
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二、写作背景
第2页共11页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
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
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
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
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
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
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
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
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
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
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
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
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
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
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
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
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
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
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
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
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
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
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
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
第3页共11页
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四、学习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天姥连天向天横()
D、势拔五岳掩赤城()
E、我欲因之梦吴越()()
F、渌水荡漾清猿啼()
G、迷花倚石忽已瞑()
H、栗深林兮惊层巅()()
I、水澹澹兮生烟()
J、失向来之烟霞()
K、须行即骑访名山()
L、恍惊起而长嗟()
2.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3.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
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第二段,
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
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4、“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中的“飞”和“送”字历来为后人
称道,请鉴赏这二字的妙处。
5、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讲什么
第4页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李白离
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
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
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
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全诗信
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讲什么
1、内容简介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
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
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
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
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2、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第5页共11页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
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
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
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
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
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
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
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
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
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
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
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
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
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
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
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
第6页共11页
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
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
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三:[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范本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
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
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
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
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第7页共11页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
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
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
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
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
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
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
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
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
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
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
(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
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
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
——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
第8页共11页
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
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
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
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
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
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
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
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
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
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
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
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
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
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范本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李白离
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
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
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教学目标:
第9页共11页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
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
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
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
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
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
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
十二岁了。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
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
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
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第10页共11页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
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
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
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
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
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
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
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
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
一种。“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
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
真。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
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
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四、字,词,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
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五、赏析第一节
1、齐读并思考:
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
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
第11页共11页
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
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
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
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
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
人梦游之念呢
2、小结:
概括大意
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4:3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