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
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滕王阁序》全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
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
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
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
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
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
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
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
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
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
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
“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
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
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
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
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
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
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
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
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
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
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
“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
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
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
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
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
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
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
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
“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
“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
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
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
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
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
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
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
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
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
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
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
“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
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
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
“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
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
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
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
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
二字来写;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
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
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4—5)由对宴会的
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6—
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
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
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
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
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
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
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
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
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
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
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
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
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
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
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
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
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
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
“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
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
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
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
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
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
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
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
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
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
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
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
“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
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
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
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
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
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
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
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4:0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