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对煤的燃烧及传热的影响
鲤!±墨塑
文章墒号LO04
能?2j-
7峨(∞01w8一OO2302文苴标识码:A中围分囊号:06432
水分对煤的燃烧及侉热的景乏晌
(湖南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沙410015)叶昌
摘要:分析了水分在煤中存在的形式,从燃烧动力学角度讨论了水分对煤的燃烧
及传热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水分;燃烧;停熟
1燃煤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煤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燃煤
的水分主要包括游离水分和吸附水分两部分
游离水分主要是煤在开采,运输,贮存过程中
带人的,因此又称外在水分或机械水;吸附水
分是煤在形成过程中所固有的,又称内在水
分.一般情况下,同种燃煤的吸附水分变化不
大,而游离水分则可能由于煤在开采,运输.贮
存时条件不同,往往会有较大的波动;不同种类
的燃煤,泥煤,褐煤的吸附水分要比烟煤无烟
煤高.表1为我国部分燃煤水分组成情况….
表1我国部分燃煤水分组成情况(%)
种类产地收到基水分(M.,)空气干燥基水分(M.一)
2水分对煤燃烧的影响
煤中的水分不宜高.水分含量增加,会使
煤的热值相应降低,亦不利于着火,同时在燃
煤燃烧过程中,水分的蒸发需要消耗大量的热
量(Q^=2250kJ/kg),并增加烟气带走的热损
失,使炉温降低.但是,从燃烧动力学来讲,燃
煤中含有少量(5%~8%)的外在水分,对煤的
燃烧是有利的.
2.1适宜的水分能加快燃煤中固定碳的燃烧
煤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准备.燃烧和燃尽
三个阶段.燃烧阶段是煤燃烧过程最重要的阶
段,主要包括挥发物和固定碳的燃烧.挥发物
中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比较容易着火,且燃烧
速度快.固定碳是燃煤的主要燃质,其发热量
一
般占总发热量的一半以上,是煤燃烧过程中
放出热量的主要来源,而且固定碳的燃烧是多
相反应,完全燃烧比挥发物燃烧困难,燃烧所
需时闻也比挥发物燃烧时间长得多.因此,如
何保证固定碳的燃烧完全,迅速,是组织燃烧
过程的关键之一.
固定碳的燃烧是两相(气一固相)反应的
物理化学过程.氧气扩散至碳粒表面与其作
用,生成的CO及C02气体再从其表面扩散出
来,因此,固定碳的燃烧主要决定于化学反应
速度和扩散速度.当燃煤中存在适宜水分时,
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
能与灼热的碳发生反应,具体如下:
C+H'o=CO+H'一Q
C+2H'o=CO,+珊广一0'
C+C0'=2Co—
CO+H'o=CO,+H'一
以上反应加速了固定碳的气化,同时生成
的水煤气中的CO使原来碳粒表面的CO浓度
大大增加,促进CO从其表面扩散出来,并与O,
迅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提高了固定碳
的燃烧速度.当然,水分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因为无论是水蒸气的形成,还是水蒸气与灼热
的碳反应,都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过多的水分,
会降低燃烧温度,使固定碳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2.2适宜的水分能减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目前,燃煤大部分还是采用层状正烧法燃
烧,即煤自上而下通过准备.燃烧,燃尽等三个
?
24?节能2001年第8期
阶段完成燃烧过程.这种燃烧方法,燃煤从上
部投入,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煤粉飞扬.由于加
煤时,燃烧炉膛温度较低,且固定碳燃烧速度
较慢,飞扬的煤粉就不可能完全燃烧,造成不
完全燃烧损失,同时产生大量的黑熠,污染环
境.当燃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就可有效地
减少加煤时的煤粉飞扬而造成的不完全燃烧热
损失,同时也可减少黑烟对大气的污染.其
次,在固定碳燃尽阶段,固定碳的外壳包了一
层灰渣,使空气很难掺人里面参加燃烧,从而
使燃烧进行缓慢,特别是高灰分燃煤就更难燃
尽,造成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当燃煤中含有一
定量的水分,在燃烧阶段,由于水蒸气和灼热
碳的气化反应,固定碳燃烧迅速且完全,使燃
尽阶段的残碳大大减少,即使在燃尽阶段存在
一
定的残余固定碳,水蒸气仍可与之反应,使
残余固定碳燃烧完全.
2-3适宜的水分有利于稳定燃烧
在我国,煤的燃烧方法主要有层状燃烧法
和粉煤喷流燃烧法.层状燃烧法是将燃煤放
在炉算上铺成一定厚度的煤层进行燃烧,在燃
烧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项操作:加煤,拨火和
除渣.所谓拨火就是拨动炉算上的燃料层,其
目的在于平整和疏松煤层,消除风眼,使通
风均衡流畅.但在拨火操作过程中,由于炉门
敞开,而炉内一般为负压,炉外冷空气就会进
入炉内,引起炉内温度波动;另一方面,炉外冷
空气的进入会直接改变炉内气氛,影响产品质
量.如烧制陶瓷产品,在高温阶段一般都需要
保持还原气氛,额繁的拨火操作就无法保持炉
内的还原气氛,容易造成产品缺陷.当燃煤中
含有一定水分,使炉算上煤的堆积密度减小
(因为水的密度比煤小),这样当水分蒸发后,
能使煤层孔隙率增多(尤其是碎煤),从而改善
空气与煤粒接触混合,减少了风眼的产生,
达到拨火操作之目的,而炉内温度和气氛波动
小,燃烧稳定.
3水分对煤燃烧产物的传热影响
燃煤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作
为载热体主要是通过对流换热和气体辐射换热
来传递热量.在烟气温度较高,流动速度不大
的情况下,气体的传热主要是通过气体辐射换
热来传递热量,气体的辐射力可用下式表示:
=£Bc4,100)4
式中£一气体的黑度;
(一黑体辐射系数;
-气体的温度.
从上式可知,气体的黑度对气体的辐射力
影响很太,气体的黑度越大,其辐射力也就越
强.而气体的黑度与该气体的组成有关,单原
子气体和一些双原子气体,如氮(N),氧(O)
等在工业炉温度范围内,放射和吸收辐射能是
微不足道的,这类气体(也包括空气)可认为是
透明介质;只有三原子或三原子以上气体才具
有较强的放射和吸收辐射能,如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因此,高温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含量越高,其黑度也就越大.当燃煤中含有适
宜的水分,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可使烟气
中三原子气体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烟气的黑
度,有利于燃烧产物与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
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气与灼热的碳反应,生
成水煤气,而水煤气的燃烧速度不仅比固定碳
的燃烧速度快得多,且燃烧的火焰长度要比固
定碳燃烧的火焰长度长,这样,火焰能够更直接
地与物体进行对流和辐射换热,提高传热效率.
4工程实例分析
笔者对煤中加水燃烧情况在多家企业进行
了实地跟踪调查,并在湖南衡山某瓷厂对燃煤
加水燃烧情况进行了测试比较.该厂有一条
70m长的燃煤隧道窑,烧成带共有氧化炉l
对,还原炉3对,燃烧室采用倾斜式炉栅,燃煤
使用大同烟煤,最高烧成温度为1340℃.在
产量,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压力,气氛制度)不
变情况下,对还原炉进行燃煤加水燃烧测试,
结果见表2.
对燃烧后的煤灰分析,在未加水煤燃烧的
灰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未能燃尽的焦炭,而外加
水后燃煤燃烧后灰渣中残留的焦炭就明显较
少.从表2还可得出当燃料外加5%水分时,燃
煤消耗量为442kg/h,折算成未加水燃煤消耗量
文童簟号:1004—7948(:~001)08一O025一o3文献标识码:B中圈分龚号:TU97
高层建筑供水模式的选择与系统能耗分析
(湖北纺织建筑设计院二所,武汉430077)戎左峻
摘要: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对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供水模式及其能耗砟了详尽
的技术经济比较和理论分析.
关键词:高届建筑;供水系统;能耗
高层建筑室内给水不可能由外网直供,必
须通过建筑物的室内给水系统增压后分别送至
建筑物内各用户.其室内给水系统有多种模式
可供选择:(1)屋顶设水箱,分区减压配水;
(2)分区设水箱配水;(3)变频供水,分区减压,
(41分区变频供水;(5)其它无塔供水方式.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第5种方式较少见,本
文不加论述.
给水模式的选择,涉及供水安全.可靠.水
质稳定,二次污染,用户的健康意识与心理需
求等工程的,技术经济的,社会的诸种因素,也
牵涉到给水系统的能耗性能这样的概念.本文
拟从系统的能耗这个角度对几种具有代表
性的供水模式做些分析,以供参考及借鉴.
1工程实例及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某高层住宅楼,建筑高度99m.除裙房及
转换层外,共有住房264套(含复式住宅),措竖
向分为高中,低3个给水分区.
方案比选中作了以下4个方案:
方案A:地下室设泵房,水池,屋顶设100m~
水箱l座,中区,低区设减压阎.水泵将全部用
水提升至屋顶水箱,然后再配送到各用户;
方案B:地下室设水池及l套恒压变量变
频调速供水装置,中区,低区设减压阎,由变频
装置直接向用户配水;
方案c:在高,中,低等3个分区分别设各
自的高位水箱(每座容积34m~'),地下室设水池
及各分区专用的供水泵.水由分区供水泵分别
提升至分区水箱,再配给用户;
方案D:地下室设水池以及各分区专用的
恒压变量供水装置共3套,直接配水.
本次比选遵循以下原则:
裹2燃煤加水燃烧情况分析
剖|加木情况来^采井加井加1o%
燃盛消耗量啦7445堋E
(kE)
加盛时烟囱有堆加盛时烟囱的黑蝈加爆时蝈囱的捧l
蝈.卷娆室内卷烧大为减少.燃烧室内蝈理象减少.卷烧
甚娆.操作尊定.窑遭还气甚烧稳定.窑遭落^室911曩度牟低,
慨氛艳费,妁】5rain好.还原气氛饱璃.使加煤,挂^摊作
拄^一嵌,21mirtI8miD拄^一.嵌鼓增加,】2
加爆一嵌.^一.投^一友.22rain加
盛一嵌.
为420kg/h,因此当燃料外加5%水分时,每小
时可节约原煤4.25kg;而当外加10%水分时,
则每小时要多耗原煤12.2(488×090—427=
12.2)kg.
5结论
(1)燃煤中,水分含量过高,不利于煤的燃
烧;在燃煤层状燃烧时,适宜的水分(5%~
8%)有利于煤的燃烧.(2)在燃煤层状燃烧过程
中,煤中含有适宜的水分能减少煤的化学不完
全燃烧热损失,同时能减少燃烧黑烟的产生,
有利于环境保护.(3)燃煤含有适宜的水分,能
够提高烟气的辐射力,提高传热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晋并.硅醴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投:武投工业大学出麓
牡,1992.(收稿日船:2001一∞一2田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3:4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