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家欣
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
在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
显。但是,在褒扬的背后,我们也发现,
假繁荣、虚自主的课堂仍占一定的比例。
作为一个课改一线的老师,应该学会反
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努力落实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让“有效”生成“优质”,
让“优质”引领“常态”,让“常态”
促进“均衡”。
一
、反思语文课堂——高
调低效
小学语文课改实施几年来,学生个
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
但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今天
的很多语文课堂存在着如下的高调低效
现象:
1.追求课堂繁荣。缺少静心品读
在新课改后的许多公开课上,我们
都可以发现,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思
维活跃,精神亢奋。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老师可真是煞费苦心:导入新课时,老
师千方百计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
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但一个简单的
课堂引入却费时费力。有的老师为了让
学生认读几个生字词,设计了花样繁多、
耗时耗力的游戏,虽然课堂气氛非常热
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只会认读几个
生字,因此,课堂效益的低下显而易见。
此外,我们还经常会看到,短短的
四十分钟里,老师一会儿让学生画画,
作者简介:郑秋影(1970一),女,
。
反思语文课堂 夯实有效教学
郑秋影
一会儿让学生唱歌。如一个老师执教《我 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语
有一盒彩笔》时,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课 文课堂就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本色。
文内容画一画美丽的今天,接着又让学 3.流于学习形式。缺乏有效落实
生边唱边跳《小小蜡笔》,整堂课热闹 课改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
极了。这种做法虽说是加强了学科的整 组竞赛等新的学习方式也频频展现在我
合,但细想一下,学生整节课都处在一 们的课堂上。但这些好的学习方式在课
种亢奋的状态中,还能静下心来品读、 堂上有时候却缺乏有效的落实。我们经
思考吗?而且这两个活动花去了很多时 常听到老师这样对同学们说: “请同学
问,学生还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品读吗? 们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我想,学科的整合应该是恰到好处,而 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指导。
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艺术课。 这样,课堂上虽是书声此起彼伏,却只
其实,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 是流于形式,学生收益甚少。
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 同样,在讨论式教学中,老师经常
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当 提出一个问题后,不给学生时间,不给
静之处则静,当闹之处则闹,闹与静结 学生问题背景、不给学生方法,不允许
合方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本质。 学生交锋辩驳,只让学生讨论,这样讨
2.注重知识内容。忽视本体训练 论的结果经常会出现假答案、假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 或没有结果。再看合作学习,有的老师
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
本特点。”然而,有的老师在备课的过 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可有
程中,对语文学科特点把握不准,在语 的问题却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
文教学中丧失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特性, 看出来,这就是老师为了追求热热闹闹
特别是教学一些常识性的课文时,有的 的课堂,而忽视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量 麦 的 拓展: .苎 二、提高教学效益——有 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
。例如,一位教师 六 — — 、 —
教学《水就是生命》时,设计了这样的 一
读研专题: “水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 “教学效益”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
用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 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
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 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
大力气就将课文中水的作用罗列出来 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叶
了,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水的作 澜教授认为: “扎实的课、丰实的课、
用进行说明的,老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 真实的课、充实的课、平实的课”是一
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主 堂好课的标准。根据这五个标准,反思
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没有正确、深入地解 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最缺失的也正是
读课改的新理念,有效落实《语文课程 这“五个实”。因此,我们只有有效地
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 夯实我们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
学习方式。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教师没 课堂的教学效益。
有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没有考 1.咬文嚼字——品读关键词句
福建泉州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联系上
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
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平时教
学中,老师通常容易忽略对文章语言本
身的评析,忽略在教学中对重点词句的
反复品读、体会、揣摩,以及它们对体
会文章中心思想所起到的作用。其实,
把握好课文的文眼(即关键词),引导
学生咬文嚼字,一切的语文教学就变得
简单实在了。如有一个老师在教学《七
律・长征》时,先让学生通过读文明白
长征道路的遥远、经历的艰辛,再让学
生找到体会红军面对长征态度的词语,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难、不怕、只
等闲”这几个词,然后紧紧围绕这几个
词展开教学:长征路上,红军都遇上了
哪些困难,都是怎样面对和克服的?这
样,老师通过抓住文章的文眼,使整堂
课的教学井然有序,层层相扣。
学习一篇课文,除了把握好重点词,
还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来品读,
找出适当的依据,写出自己的感受。这
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体会。如
教学《冰灯》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
文,画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并
在旁边写上批注,写上感受。整堂课紧
紧地抓住这几个句子来品析、指导朗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这才是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夯实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它在学生与文本
之间架起生命的桥梁。可以这样说,有
品词析句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但没有品
词析句的课一定不是好课。
2.充分实践——落实朗读、思考
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应
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每
节课都应该思考一下,这节课学生该读
的读了吗?该想的想了吗?该写的写了
吗……我曾经听过于永正、贾志敏等专
家的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训练非常到位。课堂留出大量的时
间让学生朗读,反复地朗读,多形式地
朗读,扎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于永
正老师曾到我们班教过两节课,他让学
生朗读课文和认读生字,就花去了整整
一节课时间。而贾志敏老师教学《卖鱼
的人》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把“卖鱼
的人”这个课题朗读到位,足足花去了
五分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
师们平实而又到位的朗读指导和今天提
倡个性化朗读的浮躁和浅薄,形成了不
同的风格,而哪一种的教学效益更扎实
呢?我想,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语文课堂除了是充满琅琅读
书声的课堂外,还应该是一个让学生静
心思考的课堂,也就是要求语文课堂要
有一个让学生“悟”的过程。这就要求
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有足够的耐
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
生静心思考文本背后蕴含着的道理,允
许学生用心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允许学生……而不是一味追求轰轰
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效应。
3.正确表达——训练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Ft常
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
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
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
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
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达
训练,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去关注作者的表达,
去有意地吸收、借鉴文本的表达方式。
(1)阅读想象。教师借用课文所
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或变
更课文中的第一条件,引导学生想象条
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表达。
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把伯诺
德夫人、大儿子、小女儿依次想办法熄
灭或取走半根蜡烛,变为伯诺德夫人一
再想办法要熄灭或取走半截蜡烛。然后
让学生想象一下,德国军官看到伯诺德
夫人几次三番要拿走蜡烛,会有什么表
情,会说些什么,会有怎样的举动,然
后把它说出来并写成一个片断。
(2)阅读归纳。就是对文章主要
内容要点的归纳表达,对文章局部内容
的归纳表达,或对重点内容理解的归纳
表达。
(3)阅读复述。这要求教师创设
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片断,
或者补充扩展复述,或者合理想象,多
角度地创造复述。比如教学《一个中国
孩子的呼声》,我先要求学生划出文中
有关介绍“我”爸爸的所有词句,然后
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口吻,或以一个
妻子的身份来介绍这位中国派出的军事
课堂与
观察员。
4日积月累——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的基
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生活,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在进行
语文教学时,要注重把生活的活水引入
课堂,真正树立起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
“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纸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如果只是关
在教室里学习语文而脱离语言运用的实
践,那是很难学好语文的。语文课本
只是“例子”,语文教师应用足这个“例
子”,让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得益,
日积月累,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会识字、拼音时,
我就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多识字,
看一些拼音读物,引领孩子背《三字经》
《百家姓》等。到中年段时,我鼓励学
生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并试着用课内学习古诗的方法去学习、
理解课外所学的古诗。高年段时,我经
常设计“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演
讲、朗诵、报道新闻、谈论焦点,课外
组织新闻采访、做手抄报、民谚民谣收
集、宣传标语仿写、广告评析等。让学
生渐渐领悟到课文来源于生活,社会生
活才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这样,既
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做生活有心人的
良好习惯,而且在语文实践中增长了才
华,真正做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总之,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学多少内容,而是取
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学
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作为一个老师,
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最
大限度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永娟.让运用表达训练贯穿阅读
教学的始终fDB/OL].http://www.docin.
com/p一17080987.htm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
验小学)
鼬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3:3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