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室制取方程式总结蒙毅
1实验室制取O
2
2KMnO
4
△
K
2
MnO
4
+MnO
2
+O
2
↑
2H
2
O
2
2H
2
O+O
2
↑
2KClO
3
△
2KCl+3O
2
↑
2实验室制取H
2
Zn+H
2
SO
4
ZnSO
4
+H
2
↑
Zn+2H+Zn2++H
2
↑
3实验室制取CO
2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CaCO
3
+2H+Ca2++H
2
O+CO
2
↑
4实验室制取Cl
2
MnO
2
+4HCl(浓)
△
MnCl
2
+Cl
2
↑+2H
2
O
5实验室制取HCl(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NaCl+H
2
SO
4
NaHSO
4
+HCl↑
2NaCl+H
2
SO
4
Na
2
SO
4
+2HCl↑
6实验室制取SO
2
Na
2
S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SO
2
↑
7实验室制取H
2
S
FeS+H
2
SO
4
FeSO
4
+H
2
S↑
FeS+2H+Fe2++H
2
S↑
8实验室制取NH
3
2NH
4
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9实验室制取NO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
3Cu+8H++2NO
3
-3Cu2++2NO↑+4H
2
O
10实验室制取NO
2
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Cu+4H++2NO
3
-Cu2++2NO
2
↑+2H
2
O
11实验室制取Al(OH)
3
AlCl
3
+3NH
3
·H
2
OAl(OH)
3
↓+3NH
4
Cl
Al3++3NH
3
·H
2
OAl(OH)
3
↓+3NH
4
+
12实验室制Fe(OH)
3
胶体
FeCl
3
+3H
2
O
△
Fe(OH)
3
(胶体)+3HCl
Fe3++3H
2
O
△
Fe(OH)
3
(胶体)+3H+
微热
强热
MnO
2
MnO
2
2
13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
AgNO
3
+NH
3
·H
2
OAgOH↓+NH
4
NO
3
AgOH+3NH
3
·H
2
OAg(NH
3
)
2
OH+3H
2
O
Ag++NH
3
·H
2
OAgOH↓+NH
4
+
AgOH+3NH
3
·H
2
O[Ag(NH
3
)
2
]++OH-+3H
2
O
14实验室制取乙烯
C
2
H
5
OHCH
2
=CH
2
↑+H
2
O
15实验室制取乙炔
CaC
2
+2H
2
OCa(OH)
2
+CH≡CH↑
16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CH
3
COOH+CH
3
CH
2
OHCH
3
COOC
2
H
5
+H
2
O
工业制取方程式
1工业制金属Na
2NaCl
2Na+Cl
2
↑
2工业制金属Mg
MgCl
2
Mg+Cl
2
↑
3工业制金属Al
2Al
2
O
3
4Al+3O
2
↑
4工业制生石灰、二氧化碳
CaCO
3
高温
CaO+CO
2
5工业制漂白粉
2Cl
2
+2Ca(OH)
2CaCl
2
+Ca(ClO)
2
+2H
2
O
6接触法制硫酸
沸腾炉:4FeS
2
+11O
2
高温
2Fe
2
O
3
+8SO
2
接触室:2SO
2
+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吸收塔:SO
3
+H
2
O
H
2
SO
4
7工业制玻璃(设备名称:玻璃窑)
Na
2
CO
3
+SiO
2
高温
Na
2
SiO
3
+CO
2
↑
浓硫酸
△
浓H
2
SO
4
170℃
电解
电解
电解
3
CaCO
3
+SiO
2
高温
CaSiO
3
+CO
2
↑
8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氯气
2NaCl+2H
2
O
2NaOH+H
2
↑
+Cl
2
↑
9。氯碱工业
2NaCl+2H2O=2NaOH+H2+Cl2
10。高炉炼铁
Fe2O3+3C=2Fe+3CO[也可以生成CO2]
11。工业制取水煤气
C+H2O=CO+H2
12。侯氏制碱法
NH3+CO2+H2O=NH4HCO3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13.工业制粗硅
SiO
2
+2C
高温
Si+2CO
↑
14。工业合成氨(设备名称:合成塔)
N
2
+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15.工业制硝酸
4NH
3
+5O
24NO+6H
2
O
2NO+O
2
2NO
2
3NO
2
+H
2
O2HNO
3
+NO
16。工业腐蚀印刷电路板
2FeCl
3
+Cu
2FeCl
2
+CuCl
2
2Fe3++Cu2Fe2++Cu2+
17。
工业制乙醇
方法1:CH
2
=CH
2
+H
2
OC
2
H
5
OH(乙烯水化法)
方法2:C
6
H
12
O
6
2CO
2
↑+2C
2
H
5
OH(发酵法)
18。工业制乙醛
方法1:2C
2
H
5
OH+O
2
2CH
3
CHO+2H
2
O(乙醇催化氧化法)
方法2:2CH
2
=CH
2
+O
2
2CH
3
CHO(乙烯催化氧化法)
方法3:CH≡CH+H
2
OCH
3
CHO(乙炔水化法)
19。工业制乙酸
2CH
3
CHO+O
2
2CH
3
CO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Cu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
△
△
电解
4
1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加热)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NaCl+NaClO+H2O
2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
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3苏打
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它的名字颇多,学名叫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
或苏打粉。带有结晶水的叫水合碳酸钠,有一水碳酸钠(Na2CO3·H2O)、七水碳酸钠(Na2CO3·7H2O)
和十水碳酸钠(Na2CO3·10H2O)三种.十水碳酸钠又叫洗濯苏打、洗濯碱或晶碱.
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它有很强的吸湿性,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
而结成硬块。十水碳酸钠是无色晶体,室温下放置空气中,会失去结晶水而成为一水碳酸钠。无论
十水碳酸钠还是一水碳酸钠,加热都会变成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遇酸能放
出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溶液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氢钠:
Na2CO3+H2O+CO2====2NaHCO3
在三种苏打中,碳酸钠的用途最广.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玻璃、肥皂、纺织、造纸、制
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冶金工业以及净化水也都用到它.它还可用于其他钠化合物的制造.早在十八
世纪,它就和硫酸、盐酸、硝酸、烧碱并列为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苏
打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它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
产生的酸性物质.
4亚硝酸钠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0
性质和用途:白色或微黄色斜方晶体,易溶于水和液氨中,微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吸湿性强,用
于织物染色的媒染剂;丝绸、
亚麻的漂白剂,金属热处理剂;钢材缓蚀剂;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实验室分析试剂,在肉类制品加
工中用作发色剂、防微生物
5
剂,防腐剂。密度2.168g/cm3,熔点271℃,于320℃分解.吸湿,易溶于水,水溶液稳定,表现碱
性反应,可从空气中吸收氧
气,并形成硝酸钠。亚硝酸钠有毒,并且是致癌物质,在亚硝酸钠分子中,氮的氧化数是+3。是一
种中间氧化态,既有还原性
又有氧化性,例如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单质碘:
这个反应可以定量地进行,可用于测定亚硝酸盐.亚硝酸钠大量用在染料工业和有机合成中,常用
于制备偶氮染料、氧化氮、
药物、防锈剂以及印染、漂白、腌肉等方面,因为它有毒,使用时必须注意.亚硝酸钠的热稳定性
高,可用高温热还原法备:
Pb(粉)+NaNO3=PbO+NaNO2
产物PbO不溶于水,将反应后混合物溶于热水中,过滤、重结晶,得到白色晶状的亚硝酸钠。
氧化还原性
(NO2)-中的N为+3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介质中:HNO2/NO=0。99V,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NO2)—+2I—+4H+==2NO+I2+2H2O
因在酸中有NO+存在,易得电子成NO,故很容易将I—氧化。这是亚硝酸和稀硝酸的区别反应.硝酸
盐的酸性溶液,不能将I—氧化,是由于上述动力学原因所至。遇强氧化剂时,也有还原性.
5(NO2)—+2(MnO4)-+6H+====5(NO3)—+(Mn)2++3H2O
在无氧化剂和还原剂时,易歧化。
亚硝酸钠SodiumNitrite也作为食品的增色剂,用于肉类食品。但是由于其致癌性,不允许超标
亚硝酸钠
5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6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6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7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8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
NO+NO2+2NaOH===2NaNO2+H2O
9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浓硫酸催化氧化)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
10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CH4↑+Na2CO3
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1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浓硫酸,170℃)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12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CH↑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
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21:2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