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鱼鳍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2-11-16 01:46:58 阅读: 评论:0

培训班退费赠品要扣吗-五大山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经典诵读篇目)

《16专题探究:鱼鳍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本节为专题探究型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学生以实验方

式研究鱼鳍的作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事物本

质的层面。因此,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并做好实验,解析现象,进行比较,归纳

概括。

二、教材分析

《科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是启蒙式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本节为第2单元的第8课,在学习了动物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对学生逐步培

养。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经过三年级学习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对

于鱼的认识有基础,同学在学习了本单元关于动物的需求等内容之后,对于动

物的一些行为习性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让同学们探究身边比较常见的

鱼,对于鱼,同学是熟悉的,但鱼鳍同学们往往很少有留意或深入观察,所

以,在教学开展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鱼在水中的动态。而引起学生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如何在开始就吸引的注意力,那么,教师选择

在开始上课时,取来一条活跃而且漂亮的鱼(尽量与课本的鱼一致)放置在小

鱼缸,让同学们观察。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法等结合

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知道鱼是使用鱼鳍在水里运动。

2.认识鱼身体上各种鳍与其在水中的游动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性目标

1.体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学习运用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感受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热爱生命,培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情感。

3.体验合作学习,愿意与他人交流。

重点:认识鱼鳍并了解其作用。

难点:运用对比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六、教学准备

科学探究室,草金鱼、鲫鱼(6至10cm长度)和小鱼缸准备6组的数量,

橡皮筋、防水胶带,剪刀,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体验,聚焦主题

1.将学生分组(8至12人一组),一班分5组以内;

2.在每组桌面上展示装有活鱼的鱼缸(注意控制变量:一个鱼

缸内的两条鱼要同样类别和大小),让学生仔细观察10秒钟;

3.教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鱼!

教师:鱼漂亮吗?

学生:漂亮!

教师:老师把鱼送给你们好吗?

学生:好!

教师:可是,要照顾好你们的鱼,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它们。那

么,现在鱼在干什么?

学生:游泳。

教师请1至2名学生回答:你看到鱼是怎么游泳的?

学生1:到处游来游去!有时候不动。

学生2:游到缸壁转弯了!

教师:为什么鱼会这样子?可以到处游来游去,时快时慢,可

以拐弯,甚至在水中不动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鱼有鱼鳍呀!

分组便于观

察和合作活

动。

问答使学生

注意力开始

集中。

互动对话使

学生距离拉

近,激发兴

趣。

教师不说答

案,让学生

自己观察。

教师:鱼鳍动了?

学生:动了!

教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鱼鳍动,会使鱼怎么动?有什么

关系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鱼在向上、向下、前后、左右加速游动

时,鱼鳍会猛的向相反方向动一下。

教师:同学们发现,鱼的身体上有各种鳍,那究竟它们与鱼

在水中的游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课本39页“突出问题”,认识鱼身体上各种鳍的名

称。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二)证明过程,深入研究

1.设计方案,把预设的探究方案告知学生,可以采用橡皮筋或胶

带逐一捆扎鱼鳍,分别控制各种鳍的活动方式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实验,用胶带和卡片捆扎鱼的尾鳍,放回鱼缸中,对

比旁边没有捆扎尾鳍的鱼,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1:鱼不会转弯了!

学生2:鱼游得很慢!

……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结论,并板书:捆绑鱼尾鳍,鱼不会转

弯,而且游得比较慢。

3.教师再演示实验,这次用胶带和卡片捆绑鱼的背鳍,放回鱼缸

对比观察。

教师:这次捆绑的是背鳍,背鳍不能动了,小科学家们,你

们又发现什么了没有?

学生:鱼翻过来了!

教师肯定学生结论,板书:捆绑背鳍,鱼会失去平衡侧翻。

4.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把小卡片、胶带和橡皮筋分发给每组,让

同学自行选择捆绑方式,探究捆绑鱼的胸鳍、腹鳍和臀鳍时,鱼

的动态会怎样变化。并把探究的方法(实验方案)填写在课本40

设计探究方

案环节。

控制变量,

示范实验。

因为尾鳍和

背鳍捆绑稍

难,所以教

师演示。

鼓励性语

言,使学生

保持兴趣。

学生自主探

究环节,让

学生体验。

页“我的方案”,把实验记录填写在课本41页“收集证据”栏目。

5.学生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每一小组,适当指导。注意提醒学生捆

绑动作尽可能轻点,不要伤害鱼。

对小学阶段

学生的科学

探究能力要

求不能过

高。

(三)分析论证,在现象中认识本质

分析论证:

1.要求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投影机上展示实验记录表,小

组成员可以协助共同说明实验是如何做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各小组的结论都一样吗?(如果有不同结论,教师

询问和检视实验辨证。)

3.教师跟同学一起归纳结论。

设计表格:

鱼鳍作用

背鳍

胸鳍

腹鳍

尾鳍

臀鳍

教师跟学生

共归纳结

论。

(四)拓展和延伸

鲨鱼是卵胎生的鱼类,有大大的鳍,鲨鱼鳍的作用跟我们今天探究的鱼的

鱼鳍作用一样吗?教师播放一段鲨鱼在水中运动的视频(2分钟左右),然后让

每一小组商量讨论后,各派一名代表说出看法。

八、总结

教师问:各位小科学家,我们今天一起探究了什么?

(学生答:探究鱼鳍的作用。)

教师问:我们实验过程,为什么要用胶带和橡皮筋,而且要尽量轻的捆绑

呢?

(学生答:不要使鱼受伤。)

教师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鱼的科学知识吗?

(学生答:想!)

教师:回家请登录“小学科学网”继续学习,并完成练习。小学科学网网

址:

九、板书设计

16专题探究:鱼鳍的作用

背鳍捆绑后鱼体失去平衡侧翻

胸鳍捆绑后难以变换方向,不能停下而碰壁

鱼鳍腹鳍捆绑后鱼体左右摇摆

尾鳍捆绑后鱼不会转弯

臀鳍捆绑后鱼体摇晃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1:4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8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纳税的意义
下一篇:漳州江东桥
标签:鱼鳍的作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