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但愿人长久教案

更新时间:2022-11-16 01:35:06 阅读: 评论:0

小学生考试注意事项10点-形容变化的成语


2022年11月16日发(作者:好句赏析)

第1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班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期》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

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

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

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洁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同学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

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第2页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

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

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同学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光明的月亮。

埋怨:由于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第3页

2学习其次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

品尝瓜果,欣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其次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

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连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第4页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由于课文已说得很完好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

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

人不同的珍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在人

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

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

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第5页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总结】

《但愿人长期》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意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

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让同学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

呢?我采纳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

让同学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扫瞄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

然段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同学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同学

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同学发觉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

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娴熟

了。

二、想象说话

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方用“一起……一

起……”造句,比方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

第6页

些什么?比方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方创编词,等等。有的采纳填空

式激发,有的采纳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纳回忆商量式激发。同学们

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

达也自然顺畅很多。

三、拓展延长

在教学中,教学到其次自然段时,为了让同学深切感受苏轼的

心绪不宁,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很多快乐

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欢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独心情相比较,从

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适当的拓展延长,加快了同学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

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那

种气氛,我也好像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月,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

飘渺但很开心。

四班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期》2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

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登记列词语: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

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7页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学问预备;引导同学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

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表达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同学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老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是谁?老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

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

宋出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状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老师范读课文。

第8页

㈢同学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学自读,

老师巡察指导。

㈣检查同学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留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欣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

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留意引导同学依据词语〔1〕〔2〕

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其次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改变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

第9页

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索: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聚,心情非常开心,朗读

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

原来应当亲人团聚,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

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索商量: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商量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

人也应当团聚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

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此他心理又宽慰了很多?

⒌商量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

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

共婵娟”的美妙祝福。但愿美妙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

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妙祝福: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第10页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自作的一

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

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始终是诗词史上反

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四班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期》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

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同学关怀亲人,关怀他

人,并领会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第11页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同学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

宋年间,有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

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

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

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

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

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

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老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解并描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期》。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第12页

①区分以下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以下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好像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

记号。

检查:

①朗读以下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欣赏但愿宽慰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皓月当空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

学可关心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以下长句,留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关心同学正音。

三、默读课文

第13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终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老师范写,同学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以下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第14页

3.齐读。

其次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

空”。

板书:皓月当空〔自读,说说自己最喜爱哪句话,为什么?〕

4.映示其次、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其次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

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同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老师的动作〔掰着手

第15页

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迫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商量: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欣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

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

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同学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竞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慢慢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

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长: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

第16页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原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索: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像

的地方呢?

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终一句:读出苏轼祝福离人彼此生活开心,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妙盼望。

板书: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好像宽慰了很多。

板书:转念宽慰

第17页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比着读一读。

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竞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由于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原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祝福〔〕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第18页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四班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期》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

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

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

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19页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简洁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同学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

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

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

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②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④同学练读全文。

⑤抽读卡片。

⑥读准字音。

⑦理解词语

a、皓月:光明的月亮。

b、埋怨:由于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第20页

〔2〕范读课文.

3、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其次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

品尝瓜果,欣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②“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③“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其次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

第21页

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连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3〕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

〔4〕自由练读.

〔5〕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6〕引导想象。

〔7〕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由于课文已说得很完

好了。

〔8〕细读5,6自然两段。

〔9〕想到这而,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10〕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11〕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人有悲欢离合,

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

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珍贵之处。

〔12〕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妙的感情常

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

第22页

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

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1〕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2〕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同学在老师

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四〕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1:3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7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正整数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