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类概说
什么是词类
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
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
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1)意义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
样看起来,好像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
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是行不通的。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
相同。例如“战争”和“战斗”都表示行为,可是“战争”是名词,“战斗”是动词;“红”和“红色”都
表示颜色,“红”是形容词,而“红色”是名词。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特征的类。但是根据语法特征分出的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
点。可见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特
征,不能根据意义。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
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BC
hor(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
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
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
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BC
hor(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
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
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3)词的语法功能
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举例来说,形容词
的功能有:a,前加“很”。b.后加“的”。C.后加“了”。d.作谓语。e.作定语。
很明显,凭借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跟别的词类区别开来。举例来说,名词不具
备a,c,d几项,动词不具备a等项,同时名词、动词的语法功能里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没
有的。我们给汉语的词分类,根据的就是这些功能上的异同。
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而且因为所以
的地得
有过失过失很大
行动过火大家过问
“过失、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因为、所以”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过
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过火”和“过问’”叶以单独充当谓语,大多数情
况下不充当主语、宾语。
词的组合能力
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
比如:
过火过问过失
“过火”是形容词,既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又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过火/很过火);
“过问”是动词,能受“不”的修饰(不过问),却不能受“很”的修饰(“很过问);“过失”是名词,
既不能受“不”的修饰,也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过失/”很过
失)。
从另一方面看,名词“过失”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失/多种过失),
形容词“过火”和动词“过问”都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火/“多种过火/”
一个过问/”多种过问)。
打门一打鸡蛋打今天起
白色白
汉语的词类体系
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在这一分类系列里,最起作用的是词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方
面的特征。
实词和虚词在语法上的区别,表现在造句功用的不同:实词能充当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和
宾语;虚词不仅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大多数连句子结构中的其他成分也不能充当。
二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等的词。
表示人的:专有的:鲁迅、雷锋、亚辛、孔子
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教师
表事物的:具体的:山、桥、火车、飞船、宇宙、太阳
抽象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
集体的:纸张、车辆、人类、词汇
表时间的:春天、今天、星期三、三月、现在、将来
表处所的:专有的:北京、上海、美国、伊拉克、东院
普通的:车站、码头、教室、礼堂
表方向位置的:上、下、前边、后面、以东、之后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
2)从形态变化上看(形式标记、变化形式)
3)从句法功能看
(二)动词
1.什么是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实词。
表示动作:说、笑、走、跑、跳、读、写、看、测量、阅读
表示行为:讨论、研究、解放、压迫、接受、拒绝、坦白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有、出现、消失、死亡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害怕、喜欢、希望
表示动作始终:开始、进行、停止、结束
表示祈使和命令:使、叫、让、请、派、托、命令、迫使
表示可能和意愿:能、能够、应该、应当、可以、愿意
表示趋势和方向:上、下、上来、下去、过来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
动词一般都能受副词的修饰,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加“着了过”表动态。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主要有: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
2)从句法功能看
(1)动词一般都能做动语,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很少。
(2)动词还能做定语、补语,少数动词可在做状语。
3)从形态变化看(形式标记、变化形式)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AABB
3.特殊动词
⑴判断动词“是”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表示事物的存在。
特点:
A.“是”后不能跟“着、了过”等动态助词
B.“是”的否定形式是“不是”,不能用“没有”来否定。
C.“是”不能重叠,一般不能充当主宾语。。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这
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
一般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他是个卖粽子的”里的
“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
4.能愿动词(助动词)
1)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2)能愿动词有哪些?
表示可能:可、可以、能、能够、会
表示必要:应、该、应该、应当、要、得(děi)
表示意愿:愿、愿意、肯、敢、值得
3)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他[愿意]去西部地区。
②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他愿意。
③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④有的能作定语,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此外,能愿动词可以用“不X不”格式表强调或委婉语气。
“不会不答应”?“不会不英语”?
我要一本书。他会德语。?(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但是这里的要,会,是一般
动词)
能愿动词和一般动词的区别:二者都能充当谓语,有时会混淆。
5.趋向动词
1、什么是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
2、趋向动词有哪些?
3、趋向动词的语法特征
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即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他出去了。我明天回来。
经常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趋向,做趋向补语。
他走<出去>了。拿<去>一本书。
用在动词前,应看作一般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他去拿一本书。
问题:趋向动词中有哪几个与方位名词同形?如何区别?
(三)形容词
1.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迅速、安静、多、少、全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冰凉、喷香、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吧叽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从句法功能看
形容词在句子里经常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即不能做动语。——端正态度?纯洁队伍?
请思考:形容词能不能做主语和宾语?
例廉洁是人民公仆的本色。
例他感到十分惊奇。
2)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
形容词一般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和否定副词“不”修饰。一般不能与表示动态的“着了过”。
例如:
冷—很冷,干净—十分干净,糊涂—非常糊涂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因为它们或是表情态的,
或是本身表程度。
(四)区别词
金、银、铜、铁、锡、铅、锌男、女、雌、雄、大型、微型、国营
民营、初级、中级、高级、有限、无限、有线
它们很像名词,却不能像名词那样做主语和宾语,它们很像形容词,却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做
谓语、状语和补语,也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所以有人称它们为“非谓形容
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⑴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⑵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⑶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非正式的”。
它们只能直接修饰限制名词,去做定语。
注意区别词与形容词的不同:
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
语、补语等。
形容词能前加副词“不”“很”,区别词二者都不能加。
注意区别词和名词的不同:
有的区别词就是由名词发展而来的,如:金、银、男、女。这些词在古代汉语里都是名词,
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已失去了名词的语法功能,不能作主语和宾语,也不能受数量短语及
其他词的修饰。
区别短语和词:
中间不能插入“的”是区别词,否则是区别短语。
女医生女人男运动员男孩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等的词。
(二)数词的种类
数词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
1、基数表示数目的多少。
2、序数表示事物在计算或排列时的顺序。常用:第、初、老、小
3、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切分成几份,从中取出若干份。
常用“几分之几”。口语中还用:成、分、股、折。
4、倍数表示数目的增加。
分数和倍数在运用时,有的问题要充分注意。
请分析下列的说法对吗?
1.普通液晶手表20年前每块100元,现在是10元,价格下降了10倍.
2.市内公用电话费原来每次4分,现在是4角,话费上涨了10倍.
数词的语法特征
⑴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⑵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一张桌子一脚踢开写了一遍
⑶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
表示数目的减少。表示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目作基准。数
目的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表示数量增加,常用“增加了(到)”“增长了(到)”“上升了(到)”“提高了(到)”“上涨了
(到)”等(“到”也可改为“为”)。
如果用“了”,只表示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在内。例如:从四分增加到四角,应该说:“增
加了九倍”。如果用“到(为)”指增加后的总数,包括底数在内。例如:从四分增加到四角,
应该说:“增加到了原来话费的十倍”。
表示数量减少,常用“减少了(到)”“降低了(到)”“下降了(到)”“下调了(到)”等。
如果用“了”只表示减少的差额,例如:100元减少到10元,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
如果用到”(或“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100元减少到10元,应该说“减少到原
来价格的十分之一。”或“减少到原来价格的百分之十。”
5、概数表示不确指的数。
概数的表达方式有三种:
(1)用相临的个数词.
例如:十八九岁、六七十个、四五百万人。
请思考:可以用相临的三个数词吗?例如:十七八九岁。
相临的两个数词间可否加顿号?例如:十八、九岁。
(2)在数词前加“上”“成”,在数词后加“多”“来”“把”等。
例如:全球600多座城市数百万人举行反战大游行。
(3)数词后加方位名词“左右”“上下”“以上”“以下”“以外”等。
例如:二十三岁以下。他看上去已经六十开外了。
概数的误用:
不久前,李红去天津视察了‘水滴’——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在众人赞叹建筑的完美
时,她的心中有着别样的温暖。在那曾留下她儿时奔跑的足迹,整整十数年。”
中央电视台新闻,有春运“票价下浮”的报道。
六、量词
(一)什么是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
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二)量词的分类
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量词。
(1)专用的:
个体单位:个、只、块、根、张、间、件
集体单位:双、对、副、套、群、伙、帮
度量衡单位:厘米、米、公里、克、千克、吨、升
(2)借用的:
借用名词的:(一)碗(水)、(一)箱(书)、(一)车(煤)
借用动词表示物量:(一)担(水)、(一)捆(柴)
表示不定量:些、点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例如:
(1)专用的:
下、回、次、趟、遍、阵、场
(2)借用的:
A.表示时间名词:看一小时、去一上午、休息一星期
B.借用表器官或工具的名词:咬一口、瞪了两眼、
画一笔、开了三枪、踢了几脚、打了三拳
带有专业用语性质的复合量词:架次、吨海里、秒立方
物量词与动量词的鉴别①我看了三篇小说。
②我看了三遍小说。
看数量短语同宾语在语义上是否搭配
与宾语在语义上能够搭配的物量词,不能搭配的是动量词。
用语素“有”鉴别物量词和动量词
物量词前边可以加上表示存在的动词“有”,如“有一本书”。动量词不具备这个特点。
(三)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一般不能单用,要用在数词和指示代词之后,组成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例如: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例如:本本、个个,次次。
物量词重叠后常做主语或定语,动量词重叠后常做状语。
请思考:量词重叠后带来的语义变化。
学过的词,还有哪一类词也可以这样重叠?
量词短语的语法特征
•广场上站着一队一队的学生。
•同学们一队队地走进会场。
请思考:量词短语重叠后做定语和状语时,表示的语义一致吗?
做定语时,重在表示数量多;做状语时,重在表示有秩序。
1.形态有的量词短语可以用ABAB或ABB式重叠。
2.功能表物量的主要做定语。表动量的经常做状语补语。
一个都不能少!来一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在一定条件下,量词短语也能做主语、宾语、谓语。
七、副词
(一)什么是副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例如:
表示程度:非常、格外、更、更加、很、极、极其、几乎、略、略微、稍、稍稍、
稍微、十分、太、越、越发、最
表示范围:单、单单、都、共、光、仅、仅仅、净、就、统统、一并、一共、一律、
一齐、只、总、总共
表示时间:才、刚、刚刚、忽然、渐渐、将、就、立刻、马上、仍然、始终、已经、
永远、在、曾、曾经、正、正在
表示频率:常、常常、还、连连、陆续、屡次、偶而、时常、时时、往往、一向、
一再、又、再、再三、重新
表示肯定否定:必、必定、必须、别、不、不必、不用(甭)、的确、没、没有、莫、
势必、未必、未免、勿、也许
表示情态方式:暗暗、暗自、百般、匆匆、径自、连忙、悄悄、亲自、擅自、似乎、
无从、一味、依旧
表示语气的:毕竟、不妨、大概、倒、到底、都、反倒、反正、果然、何必、简直、
竟、竟然、究竟、难道、难怪
辨析副词内部的意义类属:
•天渐渐黑了、到底去不去、格外亲切、往往误事、亲自动手、反动极了、一概否认、
刚刚回来、不必难过、始终不会、更加漂亮、其实没什么、的确很好、赶紧走、都
走、何尝不想呢、越发健壮、再三恳求、反倒走了、从来不笑
同一小类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相同。
“都”和“只”都表示范围,但“都”总括前面的词语,“只”限制后面的词语。
有的副词表示不止一种意义,例如:
让他说,他就不说。表语气我这就去。表时间屋里就他一个人。表范围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在句子里只能做状语。例外:“很”“极”还可做补语。2.副词不能重叠,副词也不能修
饰副词。
思考:副词不能重叠,却有“刚刚”“偏偏”“仅仅”,如何认识?
思考:副词不能修饰副词,“这样做很不好”这类句子咋解释?
3.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单说单用。
例如:不、当然、的确、马上、没有、也许、有点儿
4.少数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1)副词自身、副词与副词组合起关联作用。例如:
也、又、再,也…也…又…又…
(2)与连词配合起关联使用。例如: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注意:副词在起关联作用时,其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变。
辨析副词的语义类别:
•你先走一步,我马上就来。
•大风早晨就住了。
•她想叫我答应,我就不答应。
•就盼着这一天了。
•一个四川省就一亿多人。
•西藏就二百万人。
•他每月就二百元工资。
•就我去看电影。
•我就去看电影。
•他今天又来了。(表频率)
•山又高,路又滑。(表关联)
•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
(表语气)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常常作状语,因此就容易和副词相混淆。区别的办法就是看这个词除了作状语之外,
还能不能再作别的成分。
⑴我们一致同意。/我们一概同意。
⑵观点很一致。/*观点很一概。
⑶一致的看法。/*一概的看法。
“一致”和“一概”都作状语,语义又相近,但是,“一致”是形容词,“一概”是副词。因为“一致”
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谓语,受“很”修饰,作定语;而“一概”只能作状语,其他都不行。
可见,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既能作状语又能作定语的是形容词。
2.同形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好、老、白、光、直、怪、硬、干、净
好人好事——天好冷白来了——白皮肤
桶里净是水——桶里是净水老说个不停—老
区别办法:
出现在名词前是形容词,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突然adj—忽然adv偶然adj—偶尔adv
副词和动词的区别
出现在名词前是动词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他没有去。
庄稼没有成熟。
锅里没有饭。
问:今天晚上你看电视吗?
答:今天晚上我不看电视。
问:昨天晚上你看电视吗?
答:昨天晚上我没有看电视。
问:节目好极了,你怎么不看?
答:我没有时间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别
词类辨析:
刚刚、刚才将来、未来现在、正在时常、平时即将、不久过去、已经
以往、往往早晚、早晨遥远、永远
八、代词
(一)什么是代词?
代词是有指示或代替作用的词。
(二)代词的种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人称代词
(1)分类书P21表格
(2)语法功能
同名词一样,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九)叹词
是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唉、啊、哎、哦、哟、喂、哈、呸、哎呀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词类,它只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或呼唤、应答的声音,一般不与别的词
语发生结构关系,可以做句子的感叹语(独立语的一种)或单独成为叹词句。例如:
啊,春天来了!喂,您是市政府办公厅吗?
哦!(听了对方的话,不自觉地表示醒悟。)
汉语的叹词数目很多,写法也不固定。例如:表示醒悟的,写作“哦、噢、喔”。语流中
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实际的语调也会不同。
(十)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
作状语最常见。
拟声词能作状语、定语、谓语,这跟形容词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不受否定副词、程度副词修
饰,又能作独立语,这又跟形容词不一样。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他哎了一声,倒了下去。
呯,他一脚把门踢开。
她呜呜直哭。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0:1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7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