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个鼓一个目

更新时间:2022-11-15 22:30:50 阅读: 评论:0

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享受的拼音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移动客服)

1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鼓,知道鼓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种。

2、感受中国鼓乐表现的内容及情绪。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鼓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录像机、电视机、两盘录像带。

2、战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拨郎鼓、铃鼓若干。

3、课前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欣赏《鼓声震天》录像带,引导幼儿了解鼓是我民族乐器的一种。并了解

鼓的形状、特点及打击方法。

(1)放录像,请幼儿观赏。

教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大家要认真看,仔细听面是什么内容?”

(2)出示战鼓,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形状及制作材料。

“电视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战鼓,鼓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

幼儿上来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么用的。

2

教师小结:“战鼓是我们国家古代打仗时常用的,它属于哪种乐器。鼓基本上

是扁圆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头制做的,红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制成的,

用铆钉固定在木头上,鼓正面,是圆形的。”

(3)向幼儿介绍打击方法及演奏特点。

①“你们知道怎样使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谁来试试?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

么感觉?”请幼儿上来敲敲、打打。“为了使战鼓发出响而好听的声音,我们用鼓

锤来敲打鼓1

幼儿探索学习几种简单的打击节奏。

②幼儿自由讨论听到咚咚的鼓声有什么感觉?体验鼓沉、雄壮有力,让人感到

有力量,想跳起来……

2、向幼儿介绍几种不同鼓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初步

引导幼儿感受鼓乐所表现的情绪与内容。

(1)“除了战鼓,你们还见过哪些鼓?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演奏的。”依次根

据幼儿所说,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铃鼓,告诉其名称,请幼儿上来打打、

敲敲、拍拍、摇摇,体验不同演奏奏方法。(见照片二、照片三)

小结:“鼓有多种多样的,它是我们国家常用的民族乐器,汉族人民喜爱它,

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喜欢敲敲。瞧,这是手鼓维吾尔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

面,周围有一圈小铃片(边示范用手击打几下,并做些简单的舞步);这叫做5寸

扁鼓,京戏和说书人常用的道具(示范打击几下)。要说最有名的数皇腰鼓,系在

腰问,边打边跳;还有许多有趣的鼓,下面,请小朋友看电视录相,里面都是有

关鼓的内容,请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鼓,是怎样演奏的。”

(2)幼儿观看《中华鼓舞》录像带,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鼓多。让幼儿从中

初步感受欢乐、热烈的情绪与内容。

3

提问:“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几种鼓,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敲的。”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鼓很多很多,刚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说出了一些

鼓,有威风锣鼓,朝鲜族的长鼓,藏族的热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们

都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活、娱乐中创造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听到鼓

声使人感至快、振奋、有力量、有干劲,我国人民都喜欢在过年、过节、丰收的

时候打鼓、唱歌、跳舞,表达喜庆、欢乐之情。

3、幼儿使用各种鼓,为乐曲《拥军花鼓》配伴奏,进一步垂鼓乐所带来的欢

乐气氛及热烈的情绪。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欢的鼓,我们来为多《拥军花鼓》配

伴奏。”教师弹钢琴,幼儿配伴奏。

活动延伸:

将各种鼓和音乐磁带放置在音乐角,供幼儿游戏中继续握鼓乐。

活动反思:

人们在过多关注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于,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的、民俗的、

传统的,又成为现代文化的补充与底蕴。21世纪,是一个国际交流、交融的世纪,

如果每个国家都对孩子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那么即使无国度的交流马上来临,

中国的儿童也始终是中国的儿童,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

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

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

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

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

的乐趣。

4

活动目标: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跟着鼓唱歌。

1、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二、鼓的声音哪里来。

1、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三、跳

舞的小米粒。

1、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5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四、游戏:我是鼓,你

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

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

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

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

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

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玩玩中,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图片四幅(太阳、花、鸟、小朋友)。

2、歌曲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1、教师敲鼓,引导幼儿探索节奏。

师:小朋友,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这种东西会发出

奇妙的声音,你们猜猜是什么?

6

幼儿:小鼓

师:小鼓说:“很高兴认识大二班的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小

朋友,你们想听吗?”赵老师要来做小鼓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鼓是怎样唱

歌的?

师敲节奏:××/×××/

师: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幼儿:咚咚的唱歌。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和小鼓一起唱歌。节奏:×××/×××/(师边敲边

演示一遍)

师:你们还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小鼓一起唱歌?(教师选择两至三位幼儿

的意见进行以下节奏的练习)

××××/×××/××××/×××/;

××××/×××/××××/×××/;

×××/××/×××/××/(此部分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灵活增减)

2、个别幼儿敲鼓,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谁也想来做个小鼓手,有节奏地敲出好听的歌曲?(教师请两名幼儿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来学学看!

(此环节主要运用了探索法和游戏法,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

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习副歌部分。

7

1、倾听并练习副歌的鼓声节奏

师:赵老师还想来做小鼓手,仔细听,这次小鼓唱歌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由弱到强)

师:请小朋友用小嘴巴学一学小鼓唱歌,先是轻轻地唱,然后响亮地唱。

师:再用小手来试试。小鼓轻,你们也轻;小鼓响,你们也响。

师:小鼓还想唱歌,听听这次小鼓又是怎样唱歌的?××○/××○/×××

×/×○/(引导幼儿敲出休止符)。

师:小鼓又要来唱了,这次要唱得更长一点了。

××××/××××/××××/××××/××○/××○/××××/×○/

师:小鼓这次越唱越响,越唱越高兴了。跟着小鼓一起试着唱一唱。(重点练

习最后部分,反复练习至少三遍)

2、边敲,边说副歌歌词,并尝试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越来越响

(此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小鼓唱歌这种方式

掌握副歌歌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师:今天,小鼓唱歌又好听又开心,小鼓唱得有快有慢、有强有弱,真有趣。

钢琴听了也要来唱歌了。请小朋友听一听,钢琴和小鼓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

8

听伴奏。

师:听出来了吗?再听一遍。

2、出示四幅图片,先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师:小鼓、钢琴唱的歌真好听,许多朋友都来听他们唱了。请小朋友一起听

听,还有谁也来听小鼓唱歌了。师范唱。

师:谁先来听小鼓唱歌?然后呢?再仔细听一听。师范唱。

师:我们来帮他们排排队。

3、遮挡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随琴声学唱歌曲。

师:这些小卡片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看看

谁藏起来了?(小花)听着钢琴来唱,把小花唱出来。你们唱好听了,小花又会

出来的。

幼儿学唱歌曲。

师:再闭上眼睛,看看这次是谁藏起来了。遮掉小鸟。

师:这次有两个朋友藏起来了。太阳和小朋友。

4、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歌曲,歌名就叫《小鼓手》。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

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一起来做做动作。(教师请两至三名幼儿发言)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边唱边把好看的动作做出来。

(此环节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

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并在幼儿熟悉歌词的情况下,

9

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跟着鼓唱歌。

1、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

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鼓的声音哪里来。

1、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跳舞的小米粒。

1、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10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

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

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

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

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一、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感受鼓声由低到高,由弱到强

的变化。

(二)启发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歌曲。

(三)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事物的高兴与快乐,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

乐体验。

二、活动准备:小熊头饰、小老鼠头饰、太阳、花、鸟、小朋友、小鼓、节

奏图

11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老师出示一面鼓,问幼儿:“你会打鼓吗?”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一只小老鼠(头饰)“小老鼠也来打鼓啦。”××××︱××××︱鼓

声敲得又低又轻;

3.再出示一只大熊(头饰)“大熊也来打鼓啦。”××××︱××××︱鼓声

敲得又强又重。“他们鼓打得一样吗?”通过小老鼠和大熊身体大小、力量强弱的

强烈对比,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鼓声的高低强弱变化。

4.“小老鼠和大熊一起打鼓了。”××0︱××0︱××××︱×——︱

5.“你们想学打鼓吗?”幼儿学敲鼓,先学小老鼠敲,注意声音要轻,再学

大熊敲,注意声音要重,最后一起敲。幼儿用手在腿上敲出节奏。“除了在腿上敲,

还可以在身体的哪个地方敲?”(肩、手臂、胳膊等)、

(二)第二环节欣赏歌曲,熟悉歌词,把握歌词前后顺序。

1.第一遍欣赏教师范唱。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关于小朋友当小鼓

手的歌,老师唱给你们听,待会儿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2.欣赏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歌词内容。提问:歌曲唱了什么?(教师出示

相应图片,顺序不对的)

3.欣赏把握歌词前后顺序。“我们再仔细听一遍,看一看顺序如何?如果顺序

不对请幼儿改过来。

4.按节奏来和老师一起念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

5.分组演唱歌曲

12

(三)熟悉歌曲,表现歌曲

创编简单的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五人一组尝试为歌曲

配上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四)结束

和老师一起去按照节奏敲鼓吧。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鼓米粒图谱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2.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戏的玩法。

3.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

13

1.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

2.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

3.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

4.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看图演唱歌曲。

1.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

2.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

3.幼儿看图学唱一遍。

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

2.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

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

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

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

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

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

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

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

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

14

该引起重视的。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观察图谱,学习副歌部分,表现出鼓声的强弱变化。

3.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

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5′左右

1.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谁?谁想当小鼓手,来敲出好听的声音?

2.请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敲鼓节奏。

师:刚才XX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来用嘴巴学学看!

二、学习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师敲鼓,请幼儿欣赏节奏。

15

师:大鼓还会这样唱歌,你们听!(教师敲击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声音

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图谱。

师:大鼓的歌声除了节奏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看着这个图谱,

你们能告诉我这一小节鼓的声音是大还是小?这一小节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3.教师敲击大鼓

师:大鼓又要唱歌了,你们听!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刚刚的声音又有什么

不一样?

4.教师出示图谱。

师:原来这次鼓声有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

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请幼儿跟随将副歌部分完整练唱。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15′左右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们小鼓手敲鼓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谁听到了我们的鼓声?

2.引导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提问:我们的鼓声被谁最先听到了?后来又有谁听到了?

3.学唱歌曲。

16

用图片遮挡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4.提出演唱要求。

师: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样?

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鼓声心情怎么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

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

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

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

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

美的情趣。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

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

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7

1.小鼓2.米粒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

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

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

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

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

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

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18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

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

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

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表现。

2.体验多种形式演唱的快乐。

3.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仿编乐句中的歌词。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音乐。

19

活动过程:

一、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遍(音频),交流:这首歌曲听起来什么感觉?为什么是这种感

觉呢?

2.欣赏清唱第二、三遍——交流: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是欢快的呢?

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什么心情?请谁来表现?(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清唱

并出示相应的图谱。)

3.清唱第四遍——按照歌词排列图谱。

4.几个乐句?

二、学唱歌曲。

1.请小指挥点图谱集体演唱。(哪里还有问题?)

2.接唱。(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

三、创编歌曲。

1.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在“池塘边,荷叶下”,看见“躲着一只小

青蛙”,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耍还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集体讨论—个别仿编

——集体试唱)

(请个别幼儿仿编时,可以用简易图谱帮助记忆。)

2.结合仿编完整表现。(引导幼儿加上一些欢快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

20

我主要把握了三点

1.歌曲的截选。(设计意图中具体谈到)

2.图谱的运用。这首歌曲是叙事性的,歌词里面描述的事件通过图谱方式

呈现,直观形象,帮助幼儿不仅理解歌词,也感受歌曲的意境,为幼儿的学

习、表现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绪的把握。我比较注重幼儿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阶段,我

主张让孩子们多听、仔细听,并设计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

“可以怎么表现?”等这样的问题,为的就是引导幼儿激发、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也为最后的创编打好基础。那么在实际执教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

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欢,接唱

环节兴趣浓厚,情感表现真实,师幼互动比较有效。

但是通过展示,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如何使图谱更有效?因为在我的图谱中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的画面,但是没有

呈现节奏。前面四个乐句的节奏都是统一的,也是我在创编中要引导幼儿按照这

个节奏去表现的。所以在设计时,我想要把节奏隐含在图谱中,但是就是设计不

出合理、形象地节奏、画面相融合的图谱,纠结了好久。

2.创编是否需要在第二课时再去达成?我预设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

在实际执教中,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导致前面的感受和学唱稍微急了一点点。如

果没有创编环节,我可以将前面走得更稳固、扎实一点,对整个歌曲的把握会更

好。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

21

2.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准备道具:小鼓、一朵花、一支短棒。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闭眼击鼓,孩子们快速传花,鼓声停,花落到谁手里,谁就上讲台给大

家表演节目。

2.开始游戏

孩子们进行表演节目。

教师注意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3.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小奖励和口头表扬。

延伸环节:回家后,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教自己一个才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的瑕疵,如:师生互动不够多,有些

孩子表扬时不知所措。可见,我们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多。

22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为孩子建筑一个温馨的“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22:3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7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