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作者:曹长英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并论述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写作主体赋
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
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关系
文章的作者,在整个写作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称之为
“主体”。写作主体是指作者自然形态、心理形态同写作的关系。
一、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和写作蓝图
写作主体观察、体验写作客体,完成写作活动,需要具有认识、理解、把握客体的基础和
条件,从理论上讲,只有当生活中那些和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发生同构关系,并为创作主体的
本质力量所同化而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才能成为写作思维产生的对象。创作主体同化客
体的关键,在于主体必须有相应的素质、修养、能力。没有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写作能力,创作
主体既不能发现可以转化为作品的客体,也不能使这个客体的对象通过写作完美地表达出来。
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创作,而且也是对事物的主动认识;客体不仅是被动描述的对象,同
时又是一个被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知觉总是在现有的“心
理定势”的基础上发生的。作者不是作为一般人去感知客体对象,而是自觉地、积极的,在从
事写作活动主体特有的“心理定势”上去观察客体、感知客体,认识客体的。当生活的信息流向
创作主体的大脑时,创作主体首先有一个选择、同化的过程,凡是和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
情绪、情感、思想能够吻合、同构的生活信息,便被创作主体积极同化,而成为凝结了创作主
体的本质力量。
二、主体对客体加以意化的改造而成为写作的内容
首先,思维对客体的自然形态的总体把握,对客体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是完全能够做
到的,因此客体的意化过程,也就是对客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过程。按照一定意图的
需要,意化后的客体也就进入了写作的范围。
其次,情感的外射給客体涂抹上感情色彩,使客体感情化了,在感情的作用下,客体也便
涌入写作的范围。
龙源期刊网
再次,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极作用。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一种写作的使命感,乐于对
客体研究,并把成果诉诸于文字符号。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还能够以人类的眼光、历史的
眼光、文化的眼光透视客体,使客体经过“人类”、“历史”、“文化”的改造而为人们所认识。
写作主体为写作时间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各种各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事先都有一个总体
设想,有一个“蓝图”。这个“蓝图”,是通过写作主体的构想,在观念上确定下来的,在某些情
况下,它表现为文章的内容提纲或结构提纲,它体现着写作主体的“尺度”与写作客体的“尺度”
在观念上的初步统一。在写作过程中,它虽然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它像建筑师的设
计图,对写作实践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和导引作用。
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在进入文章之前,它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存
在。如果把它原原本本的写入文章,那又有什么意义?清代学者王夫之指出:“烟云泉石,花
鸟苔石,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他的意思是说,像烟云泉石,花鸟苔石,金铺锦帐,这样一
些写作客体,只要让它们体现人的个性因素或某种思想,他们就会飞扬灵动起来,获得生命和
灵魂。由此可见,写作主体对于写作客体的价值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写作
实践活动是复杂的,并且带有一定的艰苦性,写作的方向和目的确定之后,并不见得都能一帆
风顺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它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出现种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主体
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写作主体要进行自我控制,克服自我障碍,坚定写作信心,顽强
地把写作进行下去。鲁迅主张一口气写下去,然后再做补充和修改,这正是写作主体进行自我
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主体通过写作内容传情达意
心理素质包括产生心理活动的生理机能对客体的感觉和知觉,对客体的思维和思想以及主
体品格的意志和个性,这些项目的优劣,决定着传情达意的好坏;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后天受教
育的程度,智力的高低,文化知识的深浅,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大小,这一切都制约着情、意
的表达方式;审美情趣,则是感情的愉悦表现,对客体的感情自觉投入,也是主体自由境界应
达到的;所谓创作才能,就是指能力培养、能力获得、能力施展等问题。这里不可否认地存在
着个人禀赋,优越的禀赋是写作创作才能的基础条件。
在精神生产中创作主体发挥的不是个人的具体体力,也不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是由
第一信号系统的情绪、情感,第二信号系统的思想、理想构成的艺术创造力。情绪、情感,使
得创作对象显现了创作主体的个性感情色彩;思想、理想,使得创作对象闪烁出绚丽的人生哲
理之光。写作主体创作的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由此而生了。
写作形式的创造、写作视野的扩展、写作手法的变换、写作内容的开掘,写作观念和方法
的更新,都能够在某个方面驰骋才能。获得创造才能,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个人的勤奋。勤
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才会获得并发展创造才能,使写作进入自由的佳境。
龙源期刊网
参考文献:
[1]何秋颖.试论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对照关系,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王君,杨品.对创作主体与生活客体关系的一种理解,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1
作者简介:
曹长英(1966.7-),吉林农安人,吉林工商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本科
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22:1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7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