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1范围
本标准规立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术语和泄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核算边界确定、核算步骤与方
法、质量保证、报告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标准的编制,也可为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活
动提供方法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泄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室气体greenhou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
輻射的气态成份。
注:如无特别说明,木标准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0J、甲烷(CH:)、氧化亚氮(用0)、氢氛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与三氟化氮(NFJ.
3.2
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
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3.3
设施faciIity
属于某一地理边界、组织单元或生产过程的,移动的或固泄的一个装置、一组装置或一系列生产过程。
3.4
核算边界accountingboundary
与报告主体(3.2)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
3.5
温室气体源greenhougas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
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gamission
在特左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7
燃料燃烧排放fuelcombustionemission
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8
过程排放procesmission
在生产、废弃物处理处宜等过程中除燃料燃饶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3.9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delectricityandheat
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
3.10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exportedelectricityandheat
企业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1
温室气体清单greenhougasinventory
工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组成的消单。
3.12
活动数据activitydata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
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虽.原材料的使用址、购入的电址、购入的热虽等。
3.13
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3.14
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
燃料中的碳在燃饶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3.15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左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3.16
二氧化碳当呈carbondioxideequivalent(C02e)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为虽等干给定温室气体的质虽乘以它的全球变暧
潜势值。
4基本原则
4.1相关性
应选择适应目标用户需求的温室气体源数据和方法。
4.2完整性
应包括所有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4.3一致性
应能够对有关温室气体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4.4准确性
应减少偏见和不确立性。
4.5透明性
应发布充分适用的温室气体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宜信度内做岀决策。
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
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分为4大步骤,见图1:
a)根据开展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目的,确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
b)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具体包括:
1)识別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种类:
2)选择核算方法:
3)选择与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4)选择或测算排放因子:
5)计算与汇总温室气体排放疑。
c)核算工作质量保证。
d)撰写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质量保证
报告
图1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
报告的工作流程图
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
根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
告的目的,报告主体应确定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边界与涉及的时间范围,明确工作对彖。
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
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英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
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
健站等)。
确定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边界
核算边界的确左宜参考设施和业务范用及生产工艺流程图。核算边界应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购入的电力、
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等。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单独核算并在报告中给予
说明,但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核算的温室气体范围宜包括:二氧化碳(COJ、甲烷(CH,)、氧化亚氮(N=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六氟化硫(SFe)和三氟化氮(NF,)。报告主体应根据行业实际排放情况确左温室气体种类。
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步骤与方法
7.1识别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种类
在所确左的核算边界范围内,对各类温室气体源进行识别。
——宜按表1对各类温室气体源进行识别;
——应对7.5.6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应单独识別。
表1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种类示意表(不限于)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
排放源举例
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
燃料燃烧排放
固定燃烧源
电站锅炉燃气轮机工业锅炉
熔炼炉
CQ
移动燃烧源
汽车火车船舶飞机
C6
过程排放
生产过程排放源€
氧化铝回转炉合成氨造气炉
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
CO许CH..NQ
废弃物处理处宜过程排放源污水处理系统CO”CH.
逸散排放源
矿坑
天然气处理设施变压器
CH八SF<
购入的电力与热力产生的排放
由报告主体外输入的电力.热力或
蒸汽消耗源
电加热炉窑电动机系统泵系
统风机系统变压器、调压器
压缩机械
制热设备
制冷设备交流电焊机
照明设备
CgSF«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
排放源举例
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
持殊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源
生物燃料汽车生物燃料飞机
生物质锅炉
CO"CHi
产品隐含碳钢铁产品C6
a“生产过程排放源”在很多悄况下也同时消耗能源•此处的分类更多关注其能够产生“过程排放”的属性,但在后续核算
步骤中•也不应忽视其由于能源消耗引起的排放。
7.2选择核算方法
7.3概述
应选择能得出准确、一致、可再现的结果的核算方法。报告主体应参照行业确左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如果行业无确
左的核算方法,则应在报告中对所采用的核算方法加以说明。如果核算方法有变化,报告主体应在报告中对变化进行说明,
并解释变化原因。
核算方法包括两种类型:
a)计算:
——排放因子法:
——物料平衡法。
b)实测。
7.4排放因子法
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见公式(1)。
EGHG=ADXEFXGWP......................................................................(1)
式中:
EGHG——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
e):
AD——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左;
EF——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
GWP一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注:在计算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礦时.排放因子也可为含碳量、礦氧化率及二氧化碳折算系数<44/12)的乘枳。
7.5物料平衡法
使用物料平衡法计算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输入物料中的含碳量减去输出物料中的含碳量进行平衡计算得到二氧
化碳排放量,见公式(2)
尸碱=反(必Ix0)—》(財0x6C0
)]xxGHP.......................................................(2)
式中:
E
GnG——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
e):
——输入物料的量,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泄:
M。——输出物料的量,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泄:
CC,——输入物料的含碳量,单位与输入物料的量的单位相匹配:
cc°——输出物料的含碳量,单位与输出物料的量的单位相匹配:
"——碳质疑转化为温室气体质量的转换系数:
GWP一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注:本公式只适用干含碳温室气体的汁算。如需计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址,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汁算公式。
7.6实测法
通过安装监测仪器、设备(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并采用相关技术文件中要求的方法测量温室气体源
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7.7核算方法的选用依据
宜按照一左的优先级对核算方法进行选择。选择核算方法可参考的因素包括:
一一核算结果的数据准确度要求:
——可获得的计算用数据情况;
——排放源的可识别程度。
7.8选择与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报告主体应根据所选泄的核算方法的要求来选择和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数据的类型按照优先级如表2所示。报告
主体应按照优先级由髙到低的次序选择和收集数据。
表2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收集优先级
数据类型描述优先级
原始数据
直接il-Sx监测获得的数据
高
二次数据
通过原始数据折算获得的数据.如:根据年度购买虽及库存址的变化确定的数据:根据财务数据折
算的数据等。
中
替代数据來自相似过程或活动的数据,如:计算冷媒逸散址时可采用相似制冷设备的冷媒填充虽等。低
报告主体主要排放源活动数据及英来源如表3所示。
表3报告主体数据及来源
温室气体排放源数据來源
固定燃烧源企业能源平衡表
移动燃烧源企业能源平衡表
过程排放源
原料消耗表
水平衡表(废水址)
废水监测报表(浓度)财务报表(原料购买址/购买额)
逸散排放源监测报表
购入电力.热力或蒸汽
企业能源平衡表
财务报表(相关销售额)
采购发票或凭证
生物燃料运输设备
企业能源平衡表
财务报表(生物燃料消耗址/运输货物重虽、里程)
采购发票或凭证
固碳产品产品产址表
财务报表(产值〉
7.9选择或测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在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时,应考虑如下因素,如表4所示:
a)来源明确,有公信力;
b)适用性:
c)时效性。
表4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获取优先级
数据类型描述优先级
排放因子实测值或测算值
通过匸业企业内的直接测虽、能址平衡或物料平衡等方法得到的排放因子或相关参数
值
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相关指南或文件中提供的排放因子低
报告主体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来源作出说明。
7.10计算与汇总温室气体排放量
7.11概述
报告主体应根据所选泄的核算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均应折算为二氧化碳当疑。
7.12燃料燃烧排放
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英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公式(3)。
................................................................(3)
式中:
E“——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0;
e):
E世畑——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戢(tCO:e)o
7.13过程排放
按照过程分別讣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公式(4)o
E过程过程:...............................................(4)
式中:
程——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过程,一第i个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
e)o
7.14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5)、(6)
o
E购入热=”购人热XEF热XGWP........................................⑹
式中:
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
):
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呈:,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一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MWh):
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J:
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g一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z/GJ);
GWP一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7.15输岀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7)、
(8)。
E输出电=为°犒出电XE尸电XGWP...................................................................(7)
E钳热=输出热XEF热XGWP........................................(8)
式中:
场础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
AD输出电一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Wh):
ER社——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CVMWh):
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J:
AD输出热——输岀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纵——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MGJ);
GWP——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7.16温室气体气体排放总呈
E购入电="购入电XEF电XGWP
(5)
温室气体排放总虽见公式(9)o
E=E燃烧+E过程+E购入电一E騎出电+E勉人热一E辎出热一E回收利用
式中:
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抵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
E过程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
爲收利用—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
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o8核算工作的质呈保证
报告主体应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
等:指泄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英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
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
C)依照GB17167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髙自身监测能力,并制左相应的监测il•划,包括对活动数拯的监
测和对燃料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的监测:怎期对讣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
d)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
e)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
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9温室气体排放报告9.1概述
根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目的与要求,确泄温室气体报告的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9.2-9.5的内容。
9.2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泄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
人信息等。
9.3温室气体排放呈
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购入的电力、热力产
生的排放量。此外,还宜报告其他重点说明的问题,如: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固碳产品隐含碳对应的排放
等。
9.4活动数据及其来源
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过程排放的相关数据,购入的电力量、
热力量等。
(tCOce):
F
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咼
(tCO:e):
F
隣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捲
(tCO:e):
F
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
(tCO:e):
p
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咼
(tCO:e):
9.5排放因子及其来源
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过程排放的相关排放因子,购入使电力/热力的生产排
放因子,并说明来源。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21:4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6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