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氧化锰γ—MnO2氧化Cr(Ⅲ)的影响因素
研究
作者:刘宁卢玉真柯嘉仪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30期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氧化锰对Cr(Ⅲ)的氧化反应。[方法]以γ-MnO2为研究对象,研究
了pH、陪伴离子等溶液因素及陪伴矿物对
Cr(Ⅲ)氧化的影响。[结果]在0.1~1.0mmol/LCr(Ⅲ)溶液中,Cr(Ⅵ)生成量随Cr
(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未达到γ-MnO2最大氧化容量。Cr(Ⅲ)氧化过程分为快、慢2个
阶段,初期较为迅速,而后期则较为缓慢。提高pH抑制了Cr(Ⅲ)氧化,其主要原因是羟基
态Cr(Ⅲ)的活性较游离态低;Cu(II)存在同样不利于Cr(Ⅲ)氧化,这时因为前者亦可
被γ-MnO2吸附,从而占据表面氧化位点;同时,Cr(Ⅲ)与EDTA和柠檬酸形成络合物后,
也较难被氧化。当氧化铝与γ-MnO2共存时,由于二者存在竞争吸附Cr(Ⅲ),因而也不利于
Cr(Ⅲ)向Cr(Ⅵ)转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全面了解Cr(Ⅵ)污染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r;γ-MnO2;氧化;吸附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075-0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xidationofCr(Ⅲ)bymanganedioxideinsoil.[Method]The
capacityofγ-MnO2withrespecttoCr(Ⅲ)oxidationwaxaminedaswellastheinfluenceofsoil
factorsandaccompanyingminerals.[Result]TheresultsshowedthattheCr(Ⅵ)inthesolution
increadgraduallywiththeincreaofCr(Ⅲ)concentrationwithintherangeof0.1-1.0
mmol/L,indicatingthemaximumoxidationcapacityofγ-oundinthe
kineticexperimentsthatthereactionproceededveryrapidly,followedbyaslowerstageasthetime
(Ⅲ)oxidationwouldbeinhibitedwiththeincreainpHaswellasintheprenceof
Cu(Ⅱ).Additionally,theadditionofEDTA,citricacidandaluminumoxidewasalso
unfavorablefortheCr(Ⅲ)oxidation.[Conclusion]ThisstudycanproⅥdeascientificbasisfor
understandingtheriskofCr(Ⅵ)pollution.
KeywordsCr;γ-MnO2;Oxidation;Adsorption
受冶金、皮革、造纸、电镀等工业废水不当处置的影响,铬(Cr)已成为土壤常见重金属
污染物。在我国某些地区,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Cr总量高达3500mg/kg,远远高于国家环境
质量标准[1]。自然条件下,Cr主要以三价Cr(Ⅲ)和六价Cr(Ⅵ)态存在,前者生物毒性
龙源期刊网
小、难迁移,后者生物毒性大、易迁移[2]。研究发现,某些蛇纹岩发育土壤,即使没有外来
Cr(Ⅵ)输入,土壤及地下水中Cr(Ⅵ)的含量仍很高[3]。结果进一步表明,导致上述现象
的原因是Cr(Ⅲ)可被土壤中氧化锰氧化为Cr(Ⅵ)。因此,研究氧化锰对Cr(Ⅲ)的氧化
反应,对于全面了解Cr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从固、液两相因素的角度研究了氧化锰对Cr(Ⅲ)的氧化。通常认为,氧化锰表
面等电点(PZC)越低,对Cr(Ⅲ)的吸附容量越大,所表现出的氧化能力就越强;提高反应
pH条件对Cr(Ⅲ)氧化有抑制作用,这是由于离子态Cr(Ⅲ)转变为沉淀态Cr(OH)3
后,还原活性明显降低[4]。氧化锰对Cr(Ⅲ)的氧化过程一般有如下3个步骤:Cr(Ⅲ)吸
附到氧化锰表面、吸附态Cr(Ⅲ)与氧化锰发生电子传递、生成的Cr(Ⅵ)释放到溶液中。
上述研究有力增进了人们对Cr(Ⅲ)在自然界中氧化过程的理解,但对γ-MnO2氧化性能
的研究尚不全面,导致对不同晶型氧化锰研究结果之间难以进行比较。同时,溶液因素对Cr
(Ⅲ)氧化过程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笔者拟以γ-MnO2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Cr
(Ⅲ)的氧化容量及动力学特征,并探讨pH、陪伴离子以及共存矿物的影响,旨在为了解该
类型氧化锰氧化Cr(Ⅲ)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γ-MnO2等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所用器皿经稀硝酸浸泡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超纯水(电
阻率>18.2MΩ·cm)清洗,烘干备用。
1.2试验方法
1.2.1γ-MnO2对Cr(Ⅲ)氧化容量。称取0.1000g二氧化锰于50mL离心管,加入25mL
浓度为0.1~1.0mmol/Lol/LCr(Ⅲ)溶液。该溶液pH用0.01mol/LNaAc-HAc缓冲体系控制
为4.76。遮光振荡8h以上,取出离心管,4000r/min离心10min,测定上清液Cr(Ⅵ)浓
度。
1.2.2γ-MnO2对Cr(Ⅲ)的氧化动力学。称取0.5000g二氧化锰于50mL离心管,加入
25mL浓度为0.1~1.0mmol/LCr(Ⅲ)溶液,溶液pH控制方法同“1.2.1”。搅拌状态下,在设
定反应时间,取出一定体积反应悬液,并用针式过滤器快速分离固-液体系,测定上清液Cr
(Ⅵ)浓度。
1.2.3pH及γ-MnO2对Cr(Ⅲ)的影响。称取0.1000g二氧化锰于50mL离心管,加入25
mL浓度为0.1mmol/LCr(Ⅲ)溶液。该溶液pH用不同比例0.01mol/LNaAc-HAc缓冲体系
控制为在3.0~6.0。避光振荡8h,4000r/min离心10min,测定上清液Cr(Ⅵ)浓度。
1.2.4
龙源期刊网
陪伴离子和矿物对γ-MnO2对Cr(Ⅲ)的影响。基本步骤同上,所不同的是所加溶液还含
有一定浓度Cu(II)、EDTA或柠檬酸等陪伴离子,或者反应体系还含有一定质量氧化铝。
1.3浓度测定
溶液Cr(Ⅵ)浓度测定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吸取一定体积样液于50mL比色管
中,加水至25mL,依次加入1∶1磷酸0.5mL,1∶1硫酸0.5mL,2mL显色剂,摇匀,定
容。静置5~10min后,于540nm处比色。
2结果与分析
2.1γ-MnO2对Cr(Ⅲ)的氧化容量
从图1可见,溶液中Cr(Ⅵ)浓度随着Cr(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当γ-MnO2
的用量为0.1000g时,加入初始浓度为5.2mg/LCr(Ⅲ)溶液,反应8h后测得Cr(Ⅵ)浓
度为1.64mg/L。在0.1~1.0mmol/L初始浓度内,未达到γ-MnO2的最大氧化容量。
2.2γ-MnO2氧化Cr(Ⅲ)反应动力学
由图2可知,在所研究反应时间内,溶液中Cr(Ⅵ)、Mn(II)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上
升,180min基本达到平衡。同时,反应初期,速率较快,而随后逐渐减缓。研究表明,MnO2
表面对Mn(II)吸附能力较强,反应生成的Mn(II)离开MnO2表面向溶液中扩散滞后于Cr
(Ⅵ)[5]。Mn(II)可占据氧化锰表面负电荷位,从而阻碍Cr(Ⅲ)与γ-MnO2接触,导致
Mn(II)的存在抑制Cr(Ⅲ)被氧化[6]。用盐酸除去二氧化锰表面吸附态Mn(II),可使得
反应速率加快[7]。因此,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的Mn(II)不断被吸附在γ-MnO2表面,使得
表面氧化位点减少,导致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由图3可知,随着溶液pH的上升,Cr(Ⅵ)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在pH为3.5和5.4条件
下,Cr(Ⅵ)浓度分别为4.87和3.78mg/L。pH主要通过改变Cr(Ⅲ)的离子形态而影响其
氧化。当pH对4.0时,Cr(Ⅲ)以Cr3+和[CrOH]2+为主,含量分别为29%和69%;而pH为
6.0时,溶液中出现沉淀态Cr(OH)3,含量比例达12.59%[8]。在低pH条件下,以自由态形
式存在的Cr(Ⅲ)可均匀吸附在二氧化锰表面,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电子转移,使得
氧化量和氧化速率增加[9]。但在较高pH下,沉淀态Cr(Ⅲ)吸附在γ-MnO2表面,不利于反
应进行。此外,从MnO2+4H+/Mn2+和HCrO-4+5H+/Cr(OH)+2氧化还原电位差值(△E)
来看,△E越大反应就越容易进行。研究表明,二氧化锰氧化Cr(Ⅲ)的反应电位差△E在
pH为3.0~3.5时最大,随后显著降低[10],这意味着沉淀态Cr(Ⅲ)比自由态Cr(Ⅲ)更难
被氧化。
2.4陪伴离子对Cr(Ⅲ)浓度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从图4可见,Cu(II)存在的条件下Cr(Ⅵ)浓度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且下降程度随着
Cu(II)加入量的增加而更明显。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Cu(II)与Cr(Ⅲ)竞争吸附γ-
MnO2表面反应位点,从而使后者氧化过程受到抑制。研究表明,当pH为3.5时,二氧化锰
对Cu(II)的吸附量可达1.15mmol/g[11]。
由图5、6得知,加入EDTA或柠檬酸后,Cr(Ⅲ)的氧化量明显降低。当络合物与Cr
(Ⅲ)摩尔比为4∶1时,Cr(Ⅲ)被EDTA和柠檬酸完全络合,溶液中Cr(Ⅵ)浓度几乎为
0。根据前人研究,Cr(Ⅲ)与EDTA或柠檬酸形成络合物后,较难被氧化的原因主要是Cr
(Ⅵ)/Cr(Ⅲ)氧化还原电位增加和空间阻碍[7]。此外,Cr(Ⅲ)离子形态的变化也是其中
可能的原因。Cr(Ⅲ)形成Cr(Ⅲ)-EDTA/柠檬酸等络合物后,离子带负电或不带电荷,因
而不利于被带负电荷的二氧化锰表面吸附及随后的电子转移反应。
2.5陪伴矿物氧化铝对Cr(Ⅲ)的影响
由图7可以看出,氧化铝对Cr(Ⅲ)氧化有抑制作用。原因分析:一是氧化铝对
Cr(Ⅲ)的吸附能力较强,使得γ-MnO2与其竞争吸附Cr(Ⅲ),部分Cr(Ⅲ)吸附在
氧化铝表面,从而减少了Cr(Ⅵ)生成量;二是γ-MnO2表面带负电荷,Al2O3表面带正电
荷,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降低了γ-MnO2对Cr(Ⅲ)的吸附。
3结论
(1)在Cr(Ⅲ)初始浓度为0.1~1.0mmol/L,Cr(Ⅵ)生成数量随前者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同时,γ-MnO2的氧化容量也未达到饱和。此外,Cr(Ⅲ)氧化速率在反应前期较快,后
期较为缓慢。
参考文献
[1]
WANGZX,CHENJQ,CHAILY,nmentalimpactandsitespecifichuman
healthrisksofchromiuminthevicinityofaferroalloymanufactory,China[J].Journalofhazardous
materials,2011,190(1/2/3):980-985.
[2]CHOPPALAG,BOLANN,LAMBD,ativesorptionandmobilityofCr
(Ⅲ)andCr(Ⅵ)speciesinarangeofsoils:Implicationstobioavailability[J].Water,airand
soilpollution,2013,224:1699-1711.
[3]OZEC,BIRDDK,sofhexavalentchromiumfromnaturalsourcesin
soilandgroundwater[J].ProcNatAcadSciUSA,2007,104(16):6544-6549.
龙源期刊网
[4]WEAVERRM,ctivityofvenMnoxideswithCr3+aq:A
comparativeanalysisofacomplex,environmentallyimportantredoxreaction[J].American
Mineral,2003,88(11/12):2016-2027.
[5]董长勋,戴儒南,熊建军.δ-MnO2对Cr(Ⅲ)氧化动力学特征[J].环境科学,2010,31
(5):1395-1401.
[6]刘桂秋,刘凡,谭文峰.几种土壤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与锰矿物类型[J].土壤与环
境,2002,11(3):241-244.
[7]DAIRN,LIUJ,YUCY,ativestudyofoxidationofCr(Ⅲ)inaqueous
ions,complexionsandinsolublecompoundsbymanganebearingmineral(birnessite)
[J].Chemosphere,2009,76(4):536-541.
[8]杨峰.Cr(Ⅲ)-有机酸配合物的氧化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
业大学,2013.
[9]WEAVERRM,HOCHELLAMFJr,cprocessoccurringatthe
CrⅢaqmanganite(γMnOOH)interface:Simultaneousadsorption,microprecipitation,
oxidation/reduction,anddissolution[J].Geochimicaandcosmochimicaacta,2002,66:4119-4132.
[10]FENGXH,ZHAILM,TANWF,trollingeffectofpHonoxidationofCr
(Ⅲ)bymanganeoxideminerals[J].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2006,298(1):
258-266.
[11]邹卫华,刘晨湘,江利,等.二氧化锰对铜、铅离子的吸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
学版),2005,26(3):15-19.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21:2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