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动滑轮省力原理

更新时间:2022-11-15 18:07:13 阅读: 评论:0

寒假主题班会ppt-张牙舞爪读音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解散)

.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

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

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

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

“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

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

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

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

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

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到达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

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

尺的研究〕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实验,师巡视。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板:不能省

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课件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

也有滑轮。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板:

动滑轮〕

2、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12〕课件

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须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

向吗?〔不能〕〔板: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来证明你

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研究方案后,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

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

.

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

大小。〔提升到一定高度读读数〕

〔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

——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

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拟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汇报。

8、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板:能省力〕

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

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搬

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

定滑轮。〕

3、如果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

轮组〕

4、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实验桌清理干净。

.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可以省力

不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附:?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

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

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

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拟隐蔽,真正见到

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

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拟缺乏的。所以我

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

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

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

如下:〔见教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

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

“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根底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

“谈话法〞、“比拟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证明→

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

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

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

以下四个环节:导入新课、科学探究、学以致用、课堂总结〔见教

案〕

一、导入新课

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我们学校

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你注意到了吗?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

.

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答复:有滑

轮〕

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

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

置上转动〕

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

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定滑轮〕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

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展示播放升旗视频

资料,启发学生猜测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

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

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

旗升起来。〕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

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

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旗时使用定

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教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

2、学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出示

研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

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

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

方向,但不能省力。〕〔教师板书:但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

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随重物一起移

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

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

3、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5、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

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

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

小。

6、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

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

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拟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你们小组

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8、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

书: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9、教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板书:和〕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

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根本理念,以实

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

堂教学。所以这局部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

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

.

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回忆总结。

2、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实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迅速把器材

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教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四说教学预测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

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实验

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

完全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

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推测→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本钱课教

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这节课我最担忧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

能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处理好!

课后反思

公开课上完了,心里并没有轻松,反思这堂课以及整个备课的过

程,有欣慰也有遗憾,现总结几点:

1、备课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从教这么多年,这句话可以说

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就拿科学探究的第一

个问题“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来说,六年级的同学

绝大局部都参加过升旗仪式,都知道升旗时旗子向上移动,我们却把

.

绳子往下拉,这样改变了什么呢?学生未必能说出是改变了用力方

向。我想了好一阵,想用什么例子来引导呢?经过反复的琢磨,我有

点茅塞顿开:用他们身边的、相像的、简单的事例。我这样写在教案

里:如果你想把地面上的书包拿到课桌上,你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

上〕如果不用定滑轮,我们想把旗子升到旗杆顶端,我们会向哪个方

向用力?〔向上〕用了定滑轮后,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下〕那

么,定滑轮在这改变了什么?学生这时候才异口同声说:“改变了用

力方向〞。这是老师备课过程的一刹那产生的疑惑,如果老师不抓住

这个一刹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就不会那么顺畅,学生对这

个问题也不会理解得那么透彻。

2、科学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得备实验准

备员所要准备的工作。大到整个实验所用的材料,小到仅仅一根细绳

备不到,都会大大影响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上课前我检查了每个组的

实验材料:支架、钩码、测力计、滑轮、细绳。可是偏偏就有两个组

的同学没有用我给他们准备的细绳,用的是他们自己带的绳子。结果

绳子过长,大大影响了他们组的实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定滑轮的实

验。看来以后实验材料需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这节课对

学生的备课就不是很好,我没想到他们连給绳子打个结都那么难!这

样直接影响了实验进程!还有,学生的座位安排也欠考虑:没让他们

集中往前做,还是和平常一样做了,结果听课的老师后面坐不下,就

做到学生中间,有的甚至做到了同小组三个同学的中间,搞得学生做

实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同时也使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能走过

.

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指正。虽然这都是细节问题,但是很重

要!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3、在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有的学生会说出和实验步骤

相近的方法,老师明确“绳子的左端挂上钩码看作重物,右端看作提

起重物所用的力,当右边所用的力将左边的重物提起时定滑轮平

衡〞,可是,学生在做完实验的时候仍有这样的汇报:“左边2个钩

码,右边3个钩码,定滑轮的状态:不平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研究的就是定滑轮的平衡状态,只有定滑轮平衡了才说明右边的

钩码〔看作力〕,把左边的钩码〔重物〕提起来了!可能还是因为自

己引导得不够到位,表述得不够透彻。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8:0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水尤清冽
下一篇:反应和反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