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冒顿单于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1-15 17:46:48 阅读: 评论:0

在哪里可以下载试卷的题目-霙怎么读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昵称 男生)

1

《北狩行录》翻译

宋蔡鞗(译文:沛霖淼淼)

《北狩行录》是记述二帝被俘后生活状况较具体的史料,对研究宋史、

金史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蔡鞗是北宋徽宗朝奸相“六贼”之首蔡

京的儿子,驸马都尉,其妻为徽宗第四女茂德帝姬赵福金。“靖康之

变”后,一直奉陪徽、钦二帝到五国城。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

婉词。

译文:

丁未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的第二年)农历二月七日,太

上皇(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从青城(今河南开封附近)离开,农

历三月二十八日(向北)出发,随行的是皇室宗族和大臣官吏。(一

路上)气候不适,不习风土人情,饮食也不能按时,等到了燕山,近

乎一半的人生病。只好拿出所有携带的锦衣财物,派李宗言换取医药,

赐给众人,医好了十之八九。居住在燕京(今北京附近)延寿寺。皇

室宗族自濮王仲理以下,另居住在仙露僧舍,有的人甚至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太上皇徽宗赵佶听说后很悲伤,对姜谔说:“皇室宗族流

落至此地步,我很怜惜挂念,你替我将所需列出,之前欲将军送来的

一万匹生绢,除去分给随行的皇亲和官吏外,全都救济给他们吧。”

说完,不禁泪下。姜谔也呜咽落泪,清单过目后,派姜谔(将物品)

分发下去。

斡离不(金国元帅)在会城,太上皇亲自面见他并陈述南方北

2

方的利弊,表达希望和好休兵、振兴国势的愿望。言辞恳切,大义昭

然。旁观的北人(应指金国的官吏)很多,无不感叹,甚至有感动落

泪者。斡离不元帅当时虽然没说话,但是点头良久。

负责管理的人,称之为都管,由低微的官吏充任。既然是进行

管理,便派押班起居(官职)杨师道来报告(相关情况)。太上皇徽

宗赵佶说:“自然应由当朝人员充任,不可因为在此而一改旧制。”

太上皇徽宗一行自燕京迁居至虏部相府院,每当想起北宋宗庙社

稷,就寝食不思。某天,对都尉蔡戍说:“我失去天下,流亡至此,

遍观前人对困境的记载,这也是古今前所未有的。(幸亏)蒙上天眷

顾,还能建国中兴,亿万百姓(扶立)新君,据有江南。我虽然身处

浩劫,仍想着能为维护天命提供些许帮助。现在我写了封信,想派本

路都统去和左副元帅通联。你替我和秦桧商量一下,把文章润饰一

番。”蔡戍说:“陛下的文章论述高妙,不是臣子们所能达到的。”当

时,秦桧也寓居在中京。当初,金国军队兵临城下,商议给皇帝的徽

号,邀请渊圣皇帝(靖康之耻后,宋高宗尊称宋徽宗为太上皇,尊称

宋钦宗为渊圣)前去(军营),于是把他留宿在青城,改换朝代。直

到六月初六,(金人)发出另立他姓新君的命令。第二天,命令太上

皇同太上皇后、嫔妃、诸王、驸马,所有皇族尽出,商议设置新君主。

在城中共同议定,立张邦昌为新君。秦桧当时身为御史,奋不顾身,

历数张邦昌平日所作所为,(称他)身为宰相,国难当头,不为国效

死,却想接管执掌天下大权,这是秦桧我所没听说过的。既然都不能

为本朝尽忠,又怎么可能为大金效忠?请求册立赵氏,来安慰民心。

3

金人没有听从。后来太上皇(随金人)北上,得知秦桧等人要迎立赵

氏(后人),对蔡戍说“上天佑我大宋,大宋必定有君主。”如今圣意

考虑如此,文采义理无人可及。第二天,准备酒菜,邀请本部都统赴

宴。后来听说信已经送达给粘罕(粘罕当时为元帅,实权人物。后娶

妻子为宋徽宗赵佶第八女顺德帝姬赵缨络)。信中说:“我来自北宋,

被众人所鄙弃,承蒙您(左右: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

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怜悯,才知道您的英雄气度,与世俗之人不同

啊。我曾经想通信给您,然而却有所疑虑,才拖延至今。我听说唯有

大英雄,才会听信大度之言。在这里略陈己见,只希望您能够了解并

考虑。古代的君子,没有一个不是以济世安民为己任,因此,拥有一

个国士,只能安定一国之人,拥有天下的士人,才能安定天下百姓。

因此尧舜禹汤这样的君主,有皋、夔、稷、契这样的臣子辅佐,那么

日月风雨下的所有百姓,没有不受到恩泽的,这些情况,清清楚楚地

记载在典籍中,不止一件两件。况且就距离现今较近的事来说,当年

的唐太宗,自晋阳兴起,最后拥有天下。征战于边疆荒蛮之地,西破

高昌国,北擒颉利可汗,可谓是黄帝之师,天下(打仗)没有能比他

更强的了。但他却考虑长远,使突厥人叩首并感恩戴德,愿意成为大

唐北疆的屏障。所以在唐朝倾覆之时,最终依赖沙陀一雪国耻。还有

匈奴的冒顿单于,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于白登山,断绝他们的粮食七天

七夜,当时如果想拿下刘邦,容易得如同俯身拾取小草。但冒顿单于

不贪近利,为长远打算,放回汉高祖,以求获得祭祀。因此每年都能

得到汉朝送来的丝绸和财物。汉朝拿中原的珍宝玉帛,来和匈奴签约

4

结盟。后来匈奴国家内乱,五位王子抢夺王位,最终依靠汉宣帝的支

持才拥立了呼韩耶单于。近代有契丹国的耶律德光,因责怪石家(后

晋石敬瑭)失约,派军队长驱直入汴京,将石家所有宗族。迁去北荒

之地。然而(这样做了之后)中原的国土就没能守住,以至于短短数

十年间就民不聊生,最终天下被刘之远获得。与唐太宗、冒顿单于相

比,他的气量和胸怀,真是相差甚远了!我的先祖皇帝最初曾出兵辽

东,不避劳苦来交涉,和当地官员结为兄弟,答应许以燕云地区,然

而有好战狂妄之人,聚众为非作歹。而我的文臣武将又卑顺怯懦,犹

豫不决。我也被那些荒诞无稽的言论所迷惑,得罪了大金国,我深深

自责,因此去除帝号,传位给我的儿子。我有自知之明,不敢有所怨

恨。近来听说我的儿子中,有人被拥立为君主(指高宗赵构,宋徽宗

赵佶第九子)。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儿子贤明,大概是祖宗的泽德深厚,

不敢轻易遗忘放弃。只是不清楚您是想效仿唐太宗、冒顿单于那样,

接受复兴继绝那样的美名,享用进贡的岁币玉帛,保全国家百姓,成

为万世效仿的对象呢,还是想效仿耶律德光,让天下生灵涂炭,最终

大权被别人所取得呢?如果您想要这样,则(结果)就不是我所能知

道的;如果不想这样,就应当派遣一个小小的使者,带着短短的一封

书信,把这大计告诉给我的那个儿子(指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让

我的子子孙孙永远进奉贡品,这岂不是万世之利吗!盼望您,凭借不

世之材,在这大有可为的时期,能够听信大度之言。从前赵国有人出

使秦国,秦国人问他可以出兵攻打赵国吗?赵国的使者回答说:我的

家乡有一个很好色的人,好色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他的母亲

5

批评他(好色)会被称为贤母,他的妻子批评他就会被称为妒妇。如

今之事,和这个道理很相似啊。您下属中有很多贤士,定能审慎处理

(这个问题)。我想把我的意思尽量表述出来,希望您能够鉴别审查。”

太上皇天资聪慧好学,经史典籍无不涉猎,尤其精通《汉书》,

文章有西汉之风格。常常对跟随他北上的臣子说:“被带到到这北方

以来,无书可读啊。”有一天听说外面来了一个卖书的人,(竟然)用

衣服跟他换书。

戊申年(1128年?)8月,觐见金国主(在完成上京一连串仪

式之后,安置韩州,今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金人将韩州城内女真人

户全部迁出,专供二帝及随从居住。

《春秋》一书,已经不被讲解很多年了。(随行)有皇子得到此

书来阅读。太上皇听说了很不高兴,告诉蔡戍说:“《春秋》这部书,

里面多是弑君杀父之事,作为臣子和儿子,岂应观看?”蔡戍叩头,

从容回答说:“《春秋》记述的是路过的历史。周朝衰微,君臣不守礼,

尊卑无差别。孔子(写这本书)是用来惩恶劝善,体现褒贬,使后世

知道畏惧。凡是君子有疑虑不决时,看了《春秋》后再决定。因此司

马迁曾说:“《春秋》,是礼和义的宗源啊。作为君王而不知《春秋》,

就会前有谗臣却看不见,后有贼臣却不知道。作为臣子若不知《春秋》,

就会固守治理世务不知该怎么做,遭遇变故不知权量。”希望陛下您

能试着拿来看看。”有一天,蔡戍来报告事情,太上皇对他说:“自从

拿来《春秋》阅读,才理解圣人的深意,深恨阅读此书太晚了。”从

那以后,阅读不倦,凡是里面有国家兴亡的事迹,贤君忠臣的行为,

6

全都摘录下来,探究来龙去脉,理出概要分出章节,改年编辑成书。

我曾经在乾龙节宴会上侍奉,太上皇赋诗送给渊圣皇帝(尊称宋钦

宗),让他和诗进上,因为用了亲仁善邻的事例,太上皇说:“这个内

容出自《春秋》。”特意展示给大家观看,我有幸也看到了。

太上皇有所见闻时,从不隐藏情绪。每次听到有人提出建议,都

会喜形于色。多次命令杨师道宣旨说:“如果我有时有想不到的,大

家要指摘出来。”他崇奉列祖列宗,是发自内心,而并非是勉强假装

的。每当向西南远望时,都会伫立凝视很久,询问身边的人,祖宗的

陵寝在何处,并泪流满面。遇到忌日时,就流泪不吃饭,一整天都思

念不已。有进献新鲜的东西,一定先给祖宗供奉,然后自己才吃。虽

然落难在外,也不忘记以义礼正道来教导子女。每次各位王子来问安

后,一定会留他们坐下并赏赐食物,或者吟诗做对联。现在我把它附

在左边。太上皇出句:“方当月白风清夜。”故郓王赵楷对句:“正是

霜高木落时。”太上皇出:“落花满地春光晚。”莘王赵植对“芳草连

云暮色深。”其他的都是类似这样的。

皇族宗室晋康郡王赵孝骞以下九百零四人,被派来韩洲一处居

住(之前被分道押送)。相见那天,太上皇十分激动,再三安抚询问,

泪流不止。派杜遵道置办粮食柴火,平均赏赐,众人没有不安居的。

差遣孝骞、仲晷主管御名宗职的事务,因为皇族中有挟私恨而打官司

的。争吵不已,尽失礼仪风度。太上皇降旨说:“连日以来,宗族子

弟,不能遵守规定,有失长幼的规矩,个挟私人恩怨,以致成仇,争

吵不休。岂不知我们寄身于他乡,能够再相聚一起,何其幸运!要多

7

看礼义之言,来劝导无知之辈。”又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

弟敬,就是所说的六顺,以贱妨贵,以少凌长,以远间亲,以新间旧,

以小加大,以淫破义,就是所说是六逆。现特意重申教导,以明和睦

亲人的道理。宗室要体会我的用意,分别明确告知下去,让所有赵氏

子孙都知道这个训诫!如果你们以后敢用还没到韩洲时的事来争吵

的,一并罪责。决不食言,命你们个个都要知道。”

太上皇对杨师道说:“今日随行的官吏,全都很贫困,令人伤心。

刚从青城出发时,仓促之间,没能准备东西带在路上。你们都是抛开

父母妻儿,顶风冒雪追随着我。现在看到你们如此情况,我却不能赈

济,怎么办呢?”说完后,就落泪了,左右的人,没有不感动的。于

是让有司把情况上报给金国,乞求赐给衣物。金国答应了。当时缺少

换洗的衣服,太上皇后拿出了自己的十匹绢(给大家做衣服)。太上

皇继承先祖的志向,未曾忘记。恰逢有人卖王安石《日录》一书,听

到后就非常高兴地换回来。

庚戌年(1130年?)七月十五,迁去五国城居住。一共乘船走

了四十六天才到。东路都统习古乃奉金国之令,命令减少随行的官吏

和其他人员,不准许全都带去。太上皇极力恳求,也没有同意。只好

召集众人宣布说:“你们冒着风霜,跋涉险阻,本来应该和你们同甘

共苦,但是现在金国命令如此,也无可奈何。我已经再三恳求,最终

也不可挽回。”让大家选择所挚爱的人跟随在身边,将要出发,太

上皇说:“你们全都是和我共甘苦的人,怎么会有爱憎之别呢?但是

君臣之间,彼此不能再公事,请你们到各自所属之处去吧。”说完就

8

落泪了,官吏们也嚎啕哭喊着离开了。所有的宗室都不许随行。这其

中有神宗的亲侄子晋康郡王赵孝骞、嫡孙和义郡王赵有奕等六人,都

乞求跟随侍奉,被批准了。

家属中有出入不守节义的,导致别人议论纷纷。太上皇听说后,

降旨告诫说:“现在是艰难时期,要检点谨慎为先。如果再有失节义,

言语轻慢,或者被狂药(酒的别称)困扰,就会因举止带来灾祸,有

失体统。古人说言行是君子的关键,这里最主要的是事关荣辱。从今

以后,要小心谨慎,应该闭门反省。亲人之间,以礼相处,就怕招惹

议论,自取屈辱。让自己的亲人担忧,何以自处!”谆谆教诲,务必

叫人知悉。

太上皇胸襟宽广,下面的人有犯了小错的,全都宽恕了。如刘

定宰羊时不按照规定,薛安做饭时私自克扣等。太上皇说:“我们羁

留他乡,不要因说话吃饭而怪罪别人。只告诫勉励,也可以警醒众人。”

金国孛堇八曷打,下通事庆哥派人审核,太上皇说:“没有这事,恐

怕又是误传。”北地的人听说后,都觉得欢欣庆幸。

金国太子斡乌欢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想在侍奉的人中找两个懂

事、能干、人才出众的人,请求获得同意。太上皇看了书信后很不高

兴。说:“如果答应,没谁能派去:如果不答应,五太子的要求不可

违抗。”后派王佃、陈思正前去了。回信说:“告知您,内侍本来人

就很少,不得不从中挑选出二人前去,他们都是从汴京就追随我到这

里的,一路千辛万苦,久处困境。希望您宽容对待他们,就万幸了。

特意写信,难以推辞,用人换物,这岂是我的本心?”

9

谙板勃极烈夫人(皇太子妃?)致信给太上皇,并且赠送了

药物,也想要几个内侍。太上皇回话说:“我这里只有一两人,难以

送去,您的药物虽是厚礼,却无人能去胜任。”

太上皇好学不倦,废寝忘食,每当沉浸其中时,必有深刻体悟。

阅读唐史《李泌传》时,反复多次翻阅。李泌在灵武拜谒肃宗,披荆

斩棘,光复朝廷,尽忠于国事。位至宰相,却多次被权贵嫉恨。于是

命令张玮抄录李泌的传记,送给韦后(高宗赵构的生母)。

癸丑年(1133年?)六月二十四日,沂王赵枵(徽宗第十五子)、

驸马都尉刘文彦,告发太上皇谋反金国。蔡听到消息和和莘王赵植、

驸马都尉宋邦光,命令徐中立把消息报告给太上皇。太上皇很惊恐,

但是又不相信。第二天。派遣蔡戍过河去探问虚实。渡河之后,看到

孛堇八曷打已经列兵在河边。告密的二人已押去军营帐前了。得知了

他们所说的详情。蔡戍回来后,太上皇就命令亲属和幕僚来合议。除

了徐王赵棣因病不能出席外,其余的人全都参加了。此前已经听说了

消息,到达后都很害怕。蔡戍说:“我辈之前没有为国难而死,致使

二帝流落,已经有愧于前人。没想到叛变的人竟出自于身边的亲人。

捐躯效命,就在今天。蔡戍我常以贯高(汉初节臣,为力赵王没有谋

反而饱受酷刑折磨)自称,希望各位尽力,应付急难,若有退意者,

神明也会惩罚他。”言辞慷慨,在座的都落泪。没有不内心激昂的。

到了七月中旬,金国派了两个使者前来查问。太上皇派莘王赵植和蔡

戍前去会见。来使想让太上皇亲自渡河前去辩解,太上皇没去,又遣

徐王棣、宋邦光再次前往。他们到了之后,金国仍然坚持之前的说法,

10

于是又派渊圣及信王赵榛、驸马都尉向子、内侍王若冲一同前往,

蔡戍跟从。再三极力恳请,使者才答应(太上皇不用前去)。第二天

在蔡戍居住的地方审问他们。审问了三天,二个逆贼气折,自己承认

是诬告。案件呈上后,又派遣之前的使者告诉太上皇自行处置。太上

皇说:“这二人忤逆,虽是诬告,但是也是血亲,不忍处罚他们。”金

使说:“如果是这样,自有命令,那就都处死吧。”金使回去了。蔡戍

上书说:“应该深深的自我反省,以表达对上天告诫的敬畏。”太上皇

采纳了他的意见,颁诰说:“老夫自从听说我儿子赵枵等人有诬告之

事,深感我已众叛亲离,反观自身,不知所措。如果不能洗心革面,

那怎么能够保全自身远离祸害!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好

在危害尚轻。如果连累众人我有何面目活着?恰好看到上疏,里面正

直的意见,没有你我就不会听到。从今以后,凡是所见所闻,即使是

细枝末节,也要说出来。如果你隐瞒不说,或者你说了我没听从,天

地神明都能听到。况且前人所说的以国士的待遇对我,应当如何报答

呢?千万不要隐瞒。”有一天,把诰书给李康看说:“我平日把蔡戍当

国士看待,今日回报我,无愧于品德。”李康读后回答说:“君王以礼

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事君,君臣之间,各尽其道。现在陛下流落之

际,突遭诬告,没去责备对方却反省自身,虚心纳谏,深得汤、禹的

贤明之道。”太上皇说:“我无才德,怎能上比禹、汤?”李康回答:

“舜是何人?有为者就可以像他一样。陛下对上敬畏天戒,对下体恤

百姓,则比禹、汤有何愧呢!我听闻老臣子说:熙宁时期富弼为相时,

有人在神宗面前说灾难都是天命,并非政治得失所致。富弼听说后感

11

叹说:君主所怕的只有天,如果天都不怕,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的呢?

于是上书说:希望更加敬畏天地,远离佞臣,亲近忠良。神宗亲自下

诏说:如果不是意在爱护君王,心存王室,怎么会到达这个境界?怎

敢不把这文章放在枕席之上,铭记于肺腑之间,终身以此为戒!”太

上皇拱跪拜说:“父亲神宗听到的话的确是这样的!”李康说:“陛下

您天性至孝,每到神宗忌辰,都悲泣不食。愿陛下推广继承再接再厉。”

太上皇说:“这正是我的志向啊。”后来就将蔡戍的那封信放在自己座

位旁边(时时翻看)。

金国送给太上皇金银等财物(还有南宋的书信),他见到后落泪,

对跟随他的群臣说:“承蒙上天眷顾,没有遗忘赵氏,中兴的君主已

经拥立。今天信已寄来,可谓是万幸。老夫在晚年,还能再看到兴国

的盛况,若是能使我回去一天,也足可以瞑目了。”群臣都跪拜表示

庆贺。除了药材留下备用外,其余的东西都赏赐给亲族。官吏,大家

全都欢欣鼓舞拜谢赏赐。

二帝居住的行宫有火灾的侵扰,有处妃子的房子着火并蔓延

了,于是请求招集民夫修理。太上皇说:“现在正是农时,怎么能妨

碍农事呢?让修盖官那容去办。”

宗室赵仲晷等八百多人,从咸州迁往上京居住,(一路艰辛)

甚至有因缺少粮食,死在道路上的,太上皇听说了,悲不自胜,对身

边的人说:“这些人何罪,竟然至于这样!”命令李拓通知蔡戍草拟奏

章,等日后可以回去,打算请求把他们一同带回去。

二帝流落北方没有相关的行纪。太上皇对王若冲说:“自从迁

12

到北方,到如今已经八年。所经历的风俗异事,不可谓不多,想要都

记录下来,却一直没有适合的人。曾经询问蔡戍,他认为学问文采没

有人能超过你。在躬耕之余,希望你能为我记述,不论善恶,都一定

要写出来,将此作为后世的警戒。”

太上皇对待下属很谦和,随行的群臣,不论年纪大小,都没

有直呼姓名的。得当有所差遣,就面色温和地告诉他。

太上皇喜爱写文章,自从流落到北方,伤时感事,形成诗文

的,有一千余首。因为二逆诬告谋反,付之一炬。如今剩下的都是未

烧尽的,仅有数十篇,编为一集。

太上皇有好生之德,恩及禽兽。每当看到有被网捕捉的动物,

一定会买来放生。并且告诫说:“动物们也爱惜生命,厌恶死亡,这

点上与人无异。现今我们都在束缚之中,应当推己及人啊。”

太上皇想要南归的愿望,一时一刻都没忘记。常令张玮、张

尧臣等人去访听情况。只要有一点佳讯,就会喜形于色。最近梁举善

等人到来,抄录到绍兴与左丞相的书籍送来,太上皇十分高兴。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7:4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昔日近义词
下一篇:秃宝盖加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