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楼——记天津
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
程师范玉恕
作者:赵风俊
来源:《求知》2021年第4期
赵风俊
范玉恕,1952年3月出生,河北省沧州市人,中共党员,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原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他从事施工管理50余年来,视工程质量如生命,先后组织
完成了30项、50余万平方米的重大施工任务,其中天津体育中心、电力大厦先后荣获鲁班奖,
是全国建设系统的一面旗帜。他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特等
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十大杰出职工、
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技术,为祖国建高质量高楼大厦
范玉恕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读小学时,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
学毕业前,13岁的范玉恕对老师说,“我想读大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老师告诉他,咱们
的祖国还很穷,急需要技术人才,建议他去上技校学一门技术。他与老师探讨学什么技术好,
老师说,“现在咱们的祖国正在建设,就去学建筑吧,长大了去建造高楼大厦”。于是,范玉
恕怀揣着建筑梦想,报考了天津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入学后,他刻苦学习,每个学期都要
去工地实习两周。实习期间,他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建筑工人,扑下身子实干,在实践中验
证运用学到的知识。三年下来,他不但完成了学业,而且在业务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范玉恕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入职后最初从事木工工作,
1978年走上施工管理岗位。
“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是范玉恕做人做事的理念和信条。他承诺:绝不向
人民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的工程!有一次,一个刚进场的民工队在浇筑一道地梁混凝土时打胀
了模,范玉恕发现后,马上要求拆掉重打。面对那个民工队长的恳求,范玉恕说:“干基础活
儿你们就这样马虎,后边的活儿还不知怎样对付呢,这活儿推倒重来没商量,今后也没商量!”
这件事很快传到各个民工队,他们都知道范玉恕在质量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再也没有人敢马虎
大意了。
有一年,他负责的一项工程原材料由甲方提供,有一批钢筋因存放时间较长生了一层
浮锈。范玉恕发现后,提出有锈的钢筋不能用。甲方认为一层浮锈,并不会影响建筑质量;以
甲方自己负责钢筋质量问题为理由恳求范玉恕接收并使用。范玉恕考虑再三对甲方提出要求,
不更换就必须除锈合格后才能使用。为此,甲方领导特意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号召全体职工学
习范玉恕对工作质量一丝不苟的精神。
敢打拼,有闯劲才有大成就
范玉恕有一个很响亮的绰号——“范铁人”,这是他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精神
的真实写照。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范玉恕带领团队承建了主赛场天津体育中心。
该工程分主馆、大小练习馆、运动员宾馆等,是面积共计5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按照计划,
全部工程要在一年零十个月内完成,工期紧、工艺复杂、质量标准要求高,当时被确定为天津
市的一号工程。主体施工时,正值三伏天,范玉恕每天都在现场指挥。当他组织浇筑二层看台
最后一段混凝土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范玉恕明白,如果此刻停工,混凝土就要留施工缝,影
响整体性。于是,他带领大家冒雨施工,终于完成了二层看台全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工程
建设中,有一个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关键环节,要把固定屋面网架用的384颗螺栓准确地预埋在
96根柱顶上,而且要使预埋螺栓和网架上的螺孔一一对应。为了攻克这道技术难关,范玉恕亲
自测点放线,查角度、量半径、算弦长、吊垂线,把钢尺两端安上拉力表,控制钢尺拉伸的程
度一致,并发动大家制作了固定螺栓位置的定型钢模、三层板卡具,还精心计算温度、湿度对
钢尺误差的影响,等等,最终一次安装成功。范玉恕把这项事关天津名声、国家声誉的工程建
成了精品工程,一举获得被誉为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的鲁班奖。
2004年6月,范玉恕担任北京奥运工程——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工程项目经理,他向
建设单位承诺,“奥运会运动健儿要夺金牌,奥运工程我们更要争第一”。当时正值酷暑,地
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他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做到制订施工方案一盯到底,关键部位一
盯到底,工艺难关一盯到底,交叉作业一盯到底,质量验收一盯到底。带领员工从一张图纸、
一根钢筋、一块砖、一车混凝土抓起,严严实实地把住了每一道质量关。最终该工程被评为北
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金奖。
扬正气,有严管更有厚爱
范玉恕的一身正气让认识他的人钦佩之至。他干的大工程需要把一些项目分包出去,
有时还要对外采购建筑材料,一些外分包、外采购单位,为了争揽分包工程或把建筑产品打进
工地,使出各种手段。一天晚上,一个外分包队负责人来到范玉恕家,又是钞票又是礼品地要
求分包项目。范玉恕一看情形,立马把他推出了门。第二天他告诫项目班子成员,谁也不准向
外单位人透露他家的地址。有一次,一个民工队长想在结算中捞点好处,就偷偷地将200元钱
塞进烟盒中,放在范玉恕的抽屉里。范玉恕了解后,找到那个民工队长,不仅把钱还给他,还
重重批评了他。像这样被范玉恕拒绝、批评的例子还有很多,时间久了,他手下的人私下都说,
“跟老范干,别想来歪的邪的,只有规规矩矩干好活才是正道”。
一次,范玉恕和一名工长聊天时得知,那个工长住的是三级跳坑的危陋平房,一到下
雨,上边漏,下边还进水。范玉恕劝他赶快修修,并帮助他操持备料。就在修房那天晚上,突
然下起了大雨,范玉恕马上骑自行车冒雨从工地赶到工长家。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范玉
恕一进门就问,家具物品存放好了没,备下的料泡没泡,都处置妥当后,他发现帮忙修房的人
都没带雨衣,下着雨没法回家。他又顶着雨骑车赶到分公司一位汽车司机家里,让司机开车把
人挨个送回家。第二天雨一停,他又组织人把工长家的房子修完,工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精业务,开拓创新带新人
范玉恕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不仅要初心不改,更要具备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工作上有作为。为此,他一有时间
就看书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求师问教,并在工作实践中跟同事、工友一起探讨。他总是随身带
着一个笔记本,把发现的问题、想到的点子、点滴心得随时记录下来。1994年,他总结出了保
证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八字诀、经济管理把五关和施工控制十五个管理点的“8·5·15”工作
法。国家建设部有关领导对该工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国研讨会上作了介绍,并且把它作
为全国项目经理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范玉恕又带领有关人员编制了《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
准》《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汇编了《三建公司重点工程优秀方案库》,在提高工程技
术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电力大厦是百米高的超高层建筑,位于繁华市区,甲方要求的工期相当紧,只有
14个月。范玉恕带领团队经过周密筹划,按照“8·5·15”工作法,狠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采取主体和装修同时施工的措施,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荣获鲁班奖。天津金皇大
厦造型独特,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高188米,仅保证大厦的垂直度就是个棘手难题。在施
工中,范玉恕和大家大胆创新,应用了“爬模工艺及新型脚手架模板体系”“大体积混凝土浇
筑”“建筑防水和节能”等10项新技术,不仅保证了质量,拿下了建设部的“国家新技术应用
金牌示范工程”大奖,还创出了四个“津门之最”,即第一次完成了天津市最深的基础施工,
大厦基础深15.5米;第一次创出了天津市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最好水平,188米高的大厦从下到
顶误差仅有16毫米;第一次攻克了天津市工程量最大的混凝土泵送技术难关,泵送高度达147
米,输送管道行程280米;第一次完成了天津市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任务,基础底板9200立
方米的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功。
在传帮带方面,范玉恕也为大家作出了榜样。他热心帮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带
领他们学业务、长本领,还把小的工程交给他们进行实践,做到一专多能。范玉恕的项目经理
部一时成为培养人才的大熔炉。企业也有意安排一些大学生到他们这个集体锻炼,让范玉恕亲
自带、亲自教,他们把这叫作“项目留学”。一名新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到范玉恕项目经理部
“留学”,经过两年培训后,返回单位就挑起了大梁,能独立组织项目施工,而且还创出了
“三天一层楼”的优异成绩。2000年,范玉恕任三建公司副总工程师后,坚持每年与大学毕业
的青年项目经理签订“师徒合同”,实施“导师制”,帮助青年人才树立爱业、敬业、治业和
创业的“四业”精神。
守初心,忘我投入无怨悔
范玉恕为了他所爱的事业,不仅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还把应该给家庭、给亲人的那份爱
也献给了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末,范玉恕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老人家知道儿子身体不
好,又有干起活来什么都不顾的脾气,所以总是担心他,每天都盼着他早点回来,同他说说话。
可是,范玉恕一心扑在工程上,别说是陪母亲说说话,就连母亲犯了肺气肿病住院,他也没有时
间陪陪她,背后抹完眼泪就又去下一个工地了。
范玉恕的爱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长期在家病休,在家中照料老人、干
家务,一切生活重担都落在她的肩上。她对丈夫不敢有更多的奢望,就算在一起吃顿饭或一起
逛一次商场这样小小的愿望,多年都没有实现过。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曾多次提出让父亲带她
去看电影、逛公园,可每次范玉恕都满怀歉意地说,等有了时间就去,可一等就等到了女儿长
大成人。
随着范玉恕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建设单位都想用优厚的待遇挖走范玉恕,但都被
他一一谢绝。他知道,培养他的企业本身更需要他;他更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金钱、个
人利益更崇高更金贵的东西,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和人民的建筑事业。
到了退休年龄,他选择了退休不退岗,成为公司工程质量部顾问。他跟着技术质量部
的年轻同事跑现场,带徒弟,还抽出时间编写施工指导用书。范玉恕说:“人退休了,但奋斗
精神不能退休。这么多年来,我攒下很多好的工程技术、工程施工工艺,要总结出来、传承下
去,让更多老百姓住上安全放心的房子。”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
责任编辑:朱健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7:3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