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升格作文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升格作文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钟武伟
文题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根据你的阅读感悟,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
叙文。
写作指导:
材料看似一句简单的话,但其中包含了附丽、希望、存在、光明等多个关键
词。我们先要把握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希望附丽于存在,然后才有希望,再有
光明。存在是希望与光明的前提和基础。可见,鲁迅先生这句话强调的是“存在”
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审题必须弄清含义的核心关键词,是我们写作时立意选材的切
入点与落脚点。
那么什么“存在”呢?它的含义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可以理解为生
命,即生命是人生希望与光明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无论是在什么困境下,都要
珍惜生命,顽强地活着,这样人生才有希望,有光明。
二是可以理解为人自身的基本素质以及外部条件,这是一个人“有希望”的前
提。即一个人存在于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禀赋等内部条件,以及家庭环境、
亲友帮助等外部条件。如果我们清楚地认识并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方面“存在”的条
件,便有希望,就能走出困境,实现理想,走向成功。
三是可以理解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这是一个人“有希望”的主观条件。即一
个人要持之以恒,努力奋斗,才能走出困境,实现理想,走向成功。
相比较而言,第一个角度立意易于切合题意,选材难度也不大。第二、三个角
度立意比第一个新颖深刻,但选材行文的难度要大一些。写作时可以只写其中一个
角度,也可以将第二、三个角度综合起来写。但不要贪多求全,将三个角度结合一
起写,这样容易分散笔墨,造成主旨不明。这几个角度都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
文,学生视自己的积累与写作特长而定。
这道题审题时容易出现扣题不严的现象,一是只围绕“希望”来写,写成了一
道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二是将“希望”、“存在”、“光明”三者置于平等
地位,没有将“存在”作为立意选材的切入点与落脚点。
升格前:
守望的天空
袁蕾蕾
耳机里的歌声缓缓吟唱:死不了,就还好。多么简单而直白的人生态度,我
想。我望着窗外一片无尽的黑暗。突然对面二楼的鹅黄灯亮了。我知道,那肯定是
二毛哥又患病了。
二毛哥是对面楼层的一位脑瘫儿,已经二十几岁了,可还得爸爸妈妈起早贪黑
地照顾。记得小时候常常喜欢和几个玩伴去戏弄二毛哥,逗得二毛哥不协调地奔跑
在巷间追在我们身后,有时会绊着石头重重地摔在地上,引起旁人阵阵讥笑。可是
二毛哥却毫不在意身上的小伤口,咧开嘴痴痴地望着天上笑。
可是现在的二毛哥再也无法回到那些在地上自由奔走的光景了。听妈妈说:二
毛哥因为突然病情恶化,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了。
后来二毛哥的妈妈从家中延伸出一块平台。每天早晨都会将二毛哥推出来看看
天,摸摸地。(写作技巧www.)二毛哥喜欢看天空,有时候一看就是一天,像是生
怕漏掉一丝自由一样。
我家与二毛哥家关系还不错,逢年过节,妈妈总是会要我送些柴米油盐过去,
二毛哥的妈妈总是一个劲地握着我的小手不停地说“感谢”。透过房间缝隙,二毛
哥还是如往常一样痴痴地望着天空,如同天空的守望者一样,无尽止地眺望着。
再后来,二毛哥妈妈不知从哪儿听说,每天只要坚持做复健运动,就能让二毛
哥从轮椅上站起来,她用房子做抵押买了一套复健设备,放在平台上。每天我早起
读书时,总会看到二毛哥与母亲两个互相依偎,互相扶持穿梭在乒乒乓乓的冰铜冷
铁中。有人曾多次劝二毛哥妈妈,要她放弃二毛哥的复健,还是先把房子赎回来。
可二毛哥妈妈却咬咬牙说:“只要他还在这个世上,那我就还得尽到母亲的职责,
不放弃一丝希望。”众人都掩面抹泪而去。小小的我竟然对平常遭小玩伴唾弃的二
毛哥起了同情之情。
再后来,家拆了,路拆了,周围的邻居都因为拆迁相继搬走。我家搬家的那
天,妈妈递给我我最心爱的双筒望远镜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们就要走了,二毛
家挺可怜的,二毛喜欢看天,你就把这个送给他吧。”
出奇的是我毫不迟疑地拿着望远镜跑向二毛哥家里,推开通向平台的门将望远
镜挂在抬着头看天的二毛哥身上。二毛哥的嘴一张一合,我记不得他说了些什么,
唯一记住的是分别那天他嘴角挤出的微笑。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我已经是一位十八岁的.成年人,关于小时候的记忆时常
在眼前漂浮。毫无预兆,如同往常一样放学回家,打开门,门口放着三双整齐的鞋
子。走出客厅,三个陌生人坐在沙发上,妈妈注意到我已经回家,一把把我拉到那
三个面前问我说:“这是二毛,还记得吗?他就要结婚了,特意过来送喜帖的。”
我呆呆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白净的男生,胸前挂着一副破旧不堪的望远镜,他被我看
得不好意思了,摸着头笑了笑。是的,他是二毛哥,我认得。
几番寒暄后,三人起身准备离开,二毛哥走路时还得靠拐杖,而这时我才发现
原来二毛哥女友也是残疾人。
我随着三人走到房门口,轻轻拉住二毛哥与二毛哥妈妈,噙着泪说:“二毛
哥,一定要幸福喔。”二毛哥还是说不出话只是痴痴地点头。临别时,二毛哥妈妈
对我说:“孩子,只要人在,无论多大的黑暗都会被一丝希望而吞噬,最终迎来的
是大片光明。”我恍然般点点头。
再后来,关于童年的记忆就只剩下那守望天空的背影与回响在耳边的那句“有
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久久萦绕,不曾消去。
点评
文章描述了一个残疾儿家庭顽强生活的故事,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母爱的伟
大。切合题意,主旨深刻,选材有新意。但本文还有多处需要完善改进,一是平铺
直叙,入题太慢,拖沓冗长,篇幅太长;二是语言显得有些罗嗦,多处表达生硬,
不合生活情理。三是个别情节、场景交代不全。另外,文章标题也可考虑改进。建
议改进叙事方式,开篇要吸引人,尽快入题。语言要仔细琢磨锤炼,使语言清晰简
明;要注重细节描写,使语言有亮点,有感染力。
升格后:
活着
袁蕾蕾
放学后,站在阳台上,我习惯性地戴上望远镜。望望远方,繁华的都市丛林
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抬头望望天,太阳高高地挂着,用它的的光芒温暖着这
座繁华的城市。
还是望望对面的三楼吧,阳台上依旧是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位略显衰老而瘦弱
的母亲,正费力地扶着肥大的儿子趴在一个钢铁架上,帮着他在抬头、伸腰、张
臂、提腿。一、二、一,一、二、一在母亲的搀扶下,儿子的动作虽然笨拙而迟
缓,但可以看出有些节奏。训练结束后,母亲不停地用手巾擦拭着儿子的脸上和身
上,也不时用袖子揩揩自己额头,儿子趴在阳台栏杆上呆呆地望着天空。
这样的场景在对面阳台每天重复着,记不清多少年了。儿子是二毛哥,一个不
幸的脑瘫儿,十多岁了,父母离异,一直由母亲陪伴。
起初二毛哥还可以一拐一瘸地跟在我们身后,可是不久后病情突然恶化,再也
无法在地上“自由”行走了。二毛哥的妈妈听别人介绍买了一台昂贵的复健器材,
她坚信通过训练儿子可以重新站起来,尽管邻居亲友都说这是器材商骗人的广告,
劝她放弃。
每天她都会将二毛哥推到阳台上做这种康复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妈妈与二毛哥的妈妈是二十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妈妈经常要我送些糖果
过去给二毛哥,每每此时二毛哥的妈妈总是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二毛哥
只能望着我憨憨地笑。
再后来,我们老城区都要拆迁搬到不同地方,我家先拆先搬。搬家那天,我敲
开二毛哥家的门,二毛哥正在阳台抬头望着天,我走过去将自己心爱的望远镜挂在
他的脖子上。二毛哥脸上露出感激而僵硬的笑。
时间一晃又是好多年,我一直没见到二毛哥。有一次听妈说,二毛哥居然可以
重新站立起来了。如果真的这样,我真替他高兴。
一天放学回家,打开门,我远远地看见有三个客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妈妈
说:“快过来看看,这是二毛,你还记得吗?他就要结婚了,特意过来送喜帖
的。”我一时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这位白净的男生,正是二毛
哥!旁边是他妈妈,还有一个很清秀的腼腆女生依偎在她身边,应该是他的女友。
仔细一看,二毛哥胸前居然还挂着我送给他的那副望远镜。他被我看得不好意思
了,摸着头笑了笑。是的,他是二毛哥,我确认。
坐了一阵之后,他们起身准备离开,二毛哥走路时还得靠拐杖,这时我突然发
现他女友也是残疾人,她的右手袖管是空的。
送到楼下临别时,我悄悄地拉住二毛哥,噙着泪说:“二毛哥,一定要珍惜幸
福喔。”他痴痴地望着我,笑了笑,点了点头。
二毛哥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人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有希望,日子就
会光亮。”
我点点头。
二毛哥还是说不出话,边走边拿起望远镜望望天。
天气很好,阳光照在二毛哥一家身上,暖暖的。
点评
本文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叙事表达,都可视作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是选材
新颖:描述了一个残疾儿家庭顽强生活的故事;二是主旨深刻:歌颂了生命的顽强
与母爱的伟大。三是叙事方式有独到之处:叙事详略有致,情节有波折,采用了插
叙方式,首尾呼应自然。四是语言表达清晰简明,细节描写精彩传神,有生活质
感,有感染力。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7:3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