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三“贝”的故事》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
的特点。
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
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qiánjiǎɡǔbèikéhuàibìɡ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
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
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
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
“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
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
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
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
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2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赔购贫货
《识字三“贝”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了解汉字的演变,讲解“贝”的故事。
3.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4.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
3.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
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
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
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几
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
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
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
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汉字有许多奇妙的故事,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贝”的故
事。
二、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本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在朗读的时候,速度稍慢,读出故事性
来。
朗读指导:讲故事要力求吸引大家,在读的时候,速度不宜过快,读出一种神
奇的语气出来,使读者听起来感到有趣。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贝壳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生:颜色很美丽。
生:贝壳看上去很坚硬。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师:最初的“贝”字就是画成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贝壳在人们眼中是怎样的?
生:人们很喜欢它们,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师:为什么喜欢它们?
生: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
师:除此之外,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生: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师:因为贝壳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古人还把它当作钱币。这样,当“贝”作
为偏旁部首的时候,造出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例如,“赚、赔、购”等。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贝的故事,看谁能够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学生试讲。
提示: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讲出贝壳的特点和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与钱
财的关系,还要能够举出例子。
总结:本课主通过讲述“贝”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作为形声字,它的形旁表示
这个汉字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凭借形声字的形旁,来猜这个汉字
表示的意思。
四、课后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贝”的故事,实际上是汉字来历和演变的故事。本文的故事
性并不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贝”的由来,以及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的
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吸引学生关注汉字,对汉字
产生浑厚兴趣。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币:结合“人民币”来认识“币”字。
贫:由“精准扶贫”来认识“贫”字。
损、赔:由《小学生守则》中的“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来认识“损、赔”两
个汉字。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才-财、怀-坏、浅-钱。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课件出示句子)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木”作偏旁部首时,大多与树有关系。
(3)财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4)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4.写字指导。
(1)巩固字音、字形。
相近的字:
才-财、怀-坏、浅-钱、甲-由、币-巾。
(2)观察发现。
难写的字:“骨、钱”。
(3)重点讲解。
骨:第三笔是横折,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两笔。
钱:这个字的笔画数比较多,在写的时候要留意,最后一笔才写点。
与:看似笔画简单,但写的时候要注意,竖折折钩起笔要写得正一些,这样写
出的字就美观些。
壳:这是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上面写紧凑一点,“几”要写舒缓一
些,第一笔横画不要写得太短,如果太短就会上空下挤。
二、拓展创新
汉字十分奇妙,与汉字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你还能讲述什么汉字故事
呢?课外的时候大家搜集一下,看看谁讲的故事多,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三、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适当拓展内容,讲解一些汉字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
掌握本文。比如“休、日”这些汉字,“休”是会意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日”
是象形字,指的是太阳,古人多采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所以,当它作为偏旁部首
时,一般与时间有关,如“时、晨”。
2.讲故事的目的是懂得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字和写
字,因此,在教学中,将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扎实地辅导和练习。
【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7: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