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家之我看
首先,在先秦诸子当中我为什么会选择写法家?我想
这只是因为法家的思想与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最
为接近,我最认同它的观念。虽然法家思想也是有很多不
合时宜的观点,或是不符合当代具体发展的看法,可是在
诸子百家中我还是最看重、最喜欢法家,所以我选择了解
并且写法家的读书报告。
一
好了,那现在来解析我对法家思想的深刻理解。第一
点,就是法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在法家看来,人性趋利
避害的,人性就是这样,而且是无所谓善恶,并不是什么
简单的人性本善或是恶,他们认为人性就是那样——趋利
避害,带着一种中立的态度。我也不敢说这个观点就是一
定对或是一定错,但人性确实是有这一点,至少大部分表
现出来的都是这一点。韩非认为人的这种好利恶害并不是
邪恶的,而是人之常情,应该加以肯定,不需要遮遮掩
掩。书中有很多证明此观点的故事,在此我就不拿来凑字
数了。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解中,人(或者说就是
我)要活得轻松和有活力,那就承认自己的欲望吧。你敢
不敢承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敢不敢承认你自己
就是一个无比自私的人,基本上做什么事儿都是为了自
己?不要在过多的把什么美好的、高尚的接口放在嘴边好
吧。我本来就是一个自私的人,目的自私,动机自私,我
目前活得还很自私。我相信人是不断在精神层次上进化
的,第一层次就是为自己,第二层次是为他人,第三层次
是为世界。反正我自己现在是处于第一层次,而且也感受
不到后面的层次是什么,感觉后面那种为世界、为自己的
使命、为自我实现的境界太高了,而且那时候也是为自己
啊,为自己的心理满足。这些或许我以后会懂一点吧。
反正是当我承认自己的自私自利后我才感觉活得更轻
松一点,拿出更多的精力去追求我自己想要的东西。比
如,我追求我自己喜欢的女生会更放开一些,因为我追求
她,我为她付出就是为了得到她,为了得到一份亲密的恋
爱关系,她不喜欢我就算了,我的什么付出也与她没关
系,是我对她的投资,最后没成就当是我看走眼或两人不
合,我对她好并不是什么出于伟大的为她好的高尚的借
口,就是为了自己而已。这种说法像极了我之前看的一篇
博文,看来我是深受其影响。文中作者说他自己接触了各
种各样的圈子,泡妞圈、直销圈、灵修圈、创业圈等,发
现心态最好的人竟然是生意圈。生意圈的人心态好,赚钱
了,OK,很开心;赔钱了,OK,也没什么;合伙了,
OK,很开心;散伙了,OK,也没什么。为什么生意人心
态这么好呢?结论是,生意人最了解自己,有最多的惭愧
心。生意人承认自己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好人,一开始就不
是,生意人单纯就是为了利益,精打细算,动机自私,投
入等着回报,付款等着收货。
所以我对法家强调人的这种自私的本性很是认同,人
性善恶的问题往往会给我们的头脑带来不小的混乱,我们
总是用一生来学习人性都是美好的、社会是充满爱的、大
部分人都是君子。可是当我们进入社会才发现真实的世界
并不是教科书上那般美好,于是产生怀疑,人性是善是
恶?如果三字经中写的是:“人之初,性本恶。”结果又会
是怎样,我无从得知。罗马人的头脑中就没有人性善恶的
区别,在他们看来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尽管我们看来
罗马人本性邪恶、好斗、贪婪。
只有你为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建设的很
好时你也有更多的东西能够带给别人。总而言之,人的这
种趋利避害、自私的本性也没什么不好的,就那样了。而
且对于个人而言,建设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生活中的种
种问题、追求自己的使命,这些才是第一位的。
二
关于法家思想我想写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进化史观。春
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用倒退的观点解释历史。如道
家认为,人类自古以来的历史就是不断倒退的历史;儒家
则把尧舜时代或商周之际作为理想时代,认为自西周以来
的历史是不断倒退的历史。而法家则是彻底的进化论。商
鞅明确指出:“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
今则塞于势。”商鞅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出路不在于
法古,而在于变法更礼,这是当时其他思想家远未能及
的。
可能也正是这种观念让法家与其他流派相比更加的面
对现实,我就喜欢法家的这种面对现实的态度,相比其他
流派的救国策略,法家无疑更具实操性。好了,他们的进
化观点也是我所赞成的,我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生物还
是人自身都是在不断进化的,从总体上来看都是在不断向
前发展的,这种发展的观点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相吻合呢。当时的社会虽然混乱非常,可是生产力无疑是
有了巨大的发展,具体情况变了因此要采取新的策略来富
国强兵。
这种进化的观点还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理论,
那就是我们人在精神层次上的不断进化。怎么说呢?就像
我上文说的,精神层次更进化的人更多的为他人、为世
界、为自己的使命,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就是更
高的自我实现。在我看过一些生物进化学、进化心理学方
面的书之后,我更加认同这种进化论。在总体上,事物总
是不断发展的。
三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法家的务实的精神。法家是春秋战
国时期时期谋士这批人的代表,谋士不拿出一些具体可行
的策略怎么能行呢?这种观点也可以说是有用论吧。不法
古,因为法古没用;不尚贤,因为尚贤有害;以法治国,
因为法有用。
在当时战国的理论界,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后世总
结为九流十家,针对战国的局势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
中难免良莠不齐,浮夸流行,华而不实。韩非认为,判断
这些理论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有用,他告诫君
主,如果不注重功用时效而喜欢听那些虚言浮说,就可能
亡国。其中韩非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以贤治国、否定以身
作则、否定以智治国。
其中反对形式主义就不多说了,反对以贤治国韩非用
中山亡国和燕王哙禅让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君主尚贤的害
处。以身作则是传统的为君方式,通过自己带头的作用为
百姓树立榜样,从而达到风化天下的目的。但是韩非对此
提出了异议,因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个德行最高尚的。根据
中主原理(韩非的那一套设定即使是中庸之主也能把国家
治理的很好的原则),君主的才能并不一定出于人之上,那
么自为表率非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倒会起到“上梁不正
下梁歪”的效果。因此,他否定君主应该以身作则,而是
认为,只要君主抱法处势,那么即使德行平庸,能力平庸
的人也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些有用论都很好的说明了法家追寻的是一种大概率
事件,按照中庸之主而不是难得一见的明君设定标准,以
法择人而不是单单凭借君主的好恶或是人才是否贤能来任
命官员,凭借人们好利恶害的天性而不是说不准的仁义礼
智来治理人民,这些说明法家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总之,法家坚持的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立场,不管是
何种理论、何种观点,只要是有用的就是好的,就像邓小
平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原理一
样。检验是否有用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实践。
四
第四点我想说的是法家人士的奉献精神,那种为了自
己的信仰奋不顾身的姿态,我个人对此十分的敬佩、崇
敬。
我比较喜欢法家,可是对其他流派也没有一点排斥之
意,立场不同而已。因为其他流派的大人物一样也是为了
自己的信仰奋不顾身的人,这种人我实在没什么说的,只
有敬佩二字,不知道我何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像孔子,
他周游列国之后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学说难被人所接受吗?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社会当今不能实现吗?可
是他依然跟随自己的使命不停向前,就像孟子说的:“虽
千万人,吾独往矣。”这种精神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其他流派为了自己的学说是到处讲学什么的,或是奉
献出自己一生的经历,可是法家人士更多的是奉献出了自
己生命。他们向君主献刀是有莫大风险的。
韩非在自己的著作中专门有一段小故事来说明法术之
士的辛酸无奈。话说楚国的中山自古出产玉石,春秋时
期,有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在山中得到了玉璞。卞和知道玉
璞非寻常玉石可比,献给谁呢?钢刀赠给勇士,红粉施予
佳人,国宝只能献给国君。在忠君爱国思想的指引下,卞
和把它献给当时的楚国国君楚厉王。楚厉王知道相玉是个
专业活,不便自作主张,于是找了一个玉匠拿来玉璞,看
过之后,道:“石头。”见专业人士这样说,楚厉王气不
打一处来,忽悠君主必须付出代价,卞和只得失去了左
脚。厉王死后,王位传到了弟弟楚武王的手中,卞和继续
献玉,结果失去了右脚。之后周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
在大山中开始哭泣,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泪水,继之
以血水。消息传到了文王那里,最后在玉匠的雕琢下,一
块宝玉现于人世间。为了纪念卞和百折不挠的献玉精
神,文王把玉石命名为“和氏璧”。
韩非这篇文字针对君主而作,所以只谈到了君主应该
如何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体谅献玉者的苦心,不要胡乱讲献
玉者否决。宝玉是君王所喜爱的,法术之士也是君主所需
要的,在《孤愤》中韩非已经详细论述过,只是当这两种
事物出现在君主面前的时候,君主摇头不识,甚至恼羞成
怒。为什么会有这种阻碍?有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政治
因素、专业因素等等,这也是韩非所描述的《说难》。
而法家人士却为了君主、为了自己的理想那样的奋不
顾身。伴君如伴虎,向君主献刀,自己也有生命危险,法
家为君主贡献的不仅是自己的智谋、能力、思想,甚至还
有生命。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法家人士也就是法术之士
为什么会给君主提供一套完整的驭下体系呢?难道他们不
也是臣下吗?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不少人都对
法术之士有过这样的责难。其实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取
舍,也就是法家所说的两权相害取其轻。战国时期那些法
术之士都是平民出身,对他们来说获得君主的赏识和任用
是最主要的目标,与这个目标相比,做君主的忠狗、被君
主驾驭、一切以君主为转移并不算什么。
《孤愤》更是法术之士的自我表白书,也是形势分析
书,更是价值宣传书。其中主要宣扬的就是:我们法术之
士很孤独、很愤怒;我们法术之士很可靠、很有用。难怪
秦始皇看到韩非的文章不仅仅能体会到这些,也能感受
到:我们君主又何尝不是很孤独很愤怒;我们又何尝不需
要很可靠、很有用的大臣。想及于此,长叹道:“嗟乎,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五
第五点我想说的是法家的法术势三刀。首先说说
“法”,天理人情是根本——实用主义韩非如是说。毫无
疑问,法家的法是是建立在人性趋利避害的基础上,完全
为了君主的统治事业的,君主是唯一不受法律约束的人。
在我看来法家所说的法在当时特别具有实用性,符合当时
特定的历史情境,至少我没有找到多少可以批判的东西。
法家所说的法具有公正性、唯一性、客观性、公正性、权
威性,韩非说:“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
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我只想多
说几句后世对于法家的法偏重于严刑峻法的偏见,可能是
偏见吧,我自认为。
长期以来,法家总是给人以杀气腾腾的感觉,似乎法
治就是杀人、暴力,所谓法治不过就是刑治,那么法就是
刑吗?法的概念远远大于刑。韩非所说的法继承了前期法
家对法的规定性,是一个多重涵义,多层意义的概念,指
一切制度、法令、律典,甚至是风俗习惯,所有层面的法
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那就是规范、程式之一。法是公平
的,不偏不倚的,它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
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
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至于法家的法有时候感觉
太过残酷,像“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感觉确实有够残
酷,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就不知道算怎么样了。法家
重刑主义的逻辑起点基于对人性趋利避害的认识,是一种
对利益得失的分析。如果轻罪重罚,犯罪者得到很少的利
益却要遭受到严厉的制裁,从而蒙受多于所的几倍的损
失,这样权衡得失,人们就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以身犯
险,这样就减少了犯罪现象,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换句
话说,如果当今之世如果一贪污的刑罚就是无期徒刑或是
死刑,恐怕贪污的人会大大减少吧。
接下来我们说说术,韩非所说的术,主要包括两部
分:“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
课君臣之能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
群臣者也”。对于术,我感觉没什么说的,只是君臣之间
相互什么的关系,感觉太远。可以说就是政治权术吧。
对于势,看了书我才对势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了
解。什么是“势”?简而言之,势就是对他人的影响力的
总称。这种影响力,既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
既可以是命令式的,也可以是诱导性的;既可以是意识范
畴的,也可以是潜意识范畴的。总之,势的范围很广。
那种看得见的势很容易理解,来自于权势,比如一个
纪检书记的权势,一个财政部长的权势,一个市长的权势
等。但在权势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名
望。名望虽然不同于红头文件上确切规定的权力和职责,
但影响力可以大的可怕。在大学当教授的陈独秀无权无
职,但他可以让万千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呐喊呼叫;凭借声
望,已经近乎囚犯的拿破仑在不到一个月里就兵不血刃地
第二次进入巴黎,建立政权。周杰伦,一奶油小生,无权
无职,但我想如果有人对他的音乐说三道四一定会遭到口
诛笔伐,如果他想让某人火,那么此人必定能小火一把。
这些可以说是势,所以法家才不尚贤吧,贤人的名望超过
了君主,那么百姓便只知有贤人不知有君主,这也是很危
险的。
总之,法术势我认为不过是君主用来统治臣民的工具
而已,仅仅是工具而已。
总结陈词
写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虽然我只写了关于法家所谓好
的一面,当然法家也有很多缺陷,只是我在这里没有提及
而已。我用我在看的其中一本书里的一句话来结尾,这句
话很有意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生气,不要悲伤,
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看一看《韩非子》,帮你面对现实,
你就会心明眼亮、茅塞顿开。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5: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